以ESI视角探析高校学科发展路径
2024-07-03夏敏孙荪
夏敏 孙荪
摘要: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期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在评价学校建设成效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纳ESI学科评价体系。文章以常州大学为例深入解析ESI评价指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ESI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及学科建设宏观举措,为我国高校对标世界一流、探索研究学科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ESI;评价指标;学科建设;InCites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指出一流学科建设应引入有影响力的第三方相关评价因素,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已逐渐成为当前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评价标准[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将ESI学科排名作为衡量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2]。本文以常州大学为例深入解析ESI常用评价指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ESI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及学科建设宏观举措,为我国高校对标世界一流、探索学科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1 ESI基本概念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科睿唯安公司推出的一种评价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科研分析工具,其根据论文发表情况和引用表现对作者、机构、国家和期刊等进行排名,以此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及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ESI统计数据来源于近10年SCI和SSCI数据库中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论文,其引文数据来源于SCI、SSCI、AHCI数据库,分为22个学科领域,每2个月更新一次,更新数据覆盖时间近10年。
2 ESI常用评价指标解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常州大学化学等学科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InCites数据库,选取时间段为2013—2023年,数据集包含Web of Science标引内容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学科分类体系选择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2.2 评价指标解析
2.2.1 论文总数及被引
论文总数、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是ESI的3个基本指标,而ESI全球排名正是对机构总被引次数的排名,3个指标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反映高校ESI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选择中国大陆高校ESI化学学科总被引次数排名距离常州大学化学学科排名最近的10所高校作为对标机构。表1为各高校化学学科论文总数等指标的统计数据。常州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相比,化学学科论文总数更多,但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更少,说明常州大学化学学科的论文质量及影响力与浙江师范大学相比有待提高。而常州大学与东北大学相比论文总数少,但篇均被引次数稍高,说明常州大学化学学科发表论文质量和影响力较好,排名靠后的原因与发表的论文总数较少有关,可以通过增加发文数量来提高学科影响力。
2.2.2 高水平论文
高水平论文即高被引论文与热点论文的合集,该指标集中体现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导着科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是衡量机构科研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表1可以得出,常州大学化学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与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热点论文的数量也相对比较少,说明常州大学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整体数量偏少。
2.2.3 引文影响力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是反映科研质量,评判高校科研实力的有效指标。一篇论文的CNCI即其实际被引次数与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被引次数平均值的比值。一组文献的CNCI,例如某个人、某个机构或国家,是该组中每篇文献CNCI的平均值。从表1可以得出浙江师范大学CNCI为1.99,数值最大,且CNCI≥1的论文占比49.54%最高,而常州大学CNCI<1的论文占比65.18%,约为CNCI≥1的论文占比34.82%的两倍,CNCI数值1.11相较1.99差距也较大,说明常州大学化学学科整体的科研影响力与浙江师范大学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2.4 论文合作
参与国内外合作的论文数量越多,科研合作的能力就越强,论文被引用的频率也越大。查询常州大学化学学科近10年总计发文3751篇,其中国际合作论文占比13.46%、国内合作论文占比54.49%。表2汇总了常州大学ESI化学学科被引次数排名前15位的国内外合作机构,可以得出,合作机构前15位均为国内机构,国外合作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且联合发文数量较少。
2.2.5 学科准入率
目前,计算机构ESI学科进入全球前1%排名潜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学科准入率”,即InCites数据库中某机构对应的ESI学科总被引频次与该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最后一名机构的总被引频次的比值[3]。该比值为某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潜力量化指标。
常州大学ESI环境生态学学科于2023年7月的InCites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计算“学科准入率”为97.3%,非常接近1,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潜力很大,而在同年9月该学科如期首次进入全球前1%。目前,未进入排名前1%的学科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学科准入率”为59.4%,是常州大学下一个需要着力提升ESI排名的潜势学科。
3 探析学科发展宏观路径
3.1 ESI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
高校应定期跟踪分析ESI学科排名数据及相关信息,对国内外高校进行分析研判、对标找差,集中资源开展针对性研究,有计划地促使学科ESI排名不断提升。
(1)注重分析研究前沿。跟踪分析本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及热点,组建科研团队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深入且针对性的研究,促使高水平论文的产生。
(2)研究ESI投稿策略。参考科睿唯安ESI期刊目录,分析学科近10年相关机构在各期刊的发文情况,排名前列的期刊可优先选择投稿[4]。
(3)完善ESI科研奖励机制。推行论文量与质并重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阶梯式奖励或加权处理,激发全校师生科研创新动力。
(4)精准扶持潜势学科。利用数据库准确识别潜势学科,长期跟踪分析潜势学科排名情况。增加对潜势学科人才资源、科研经费及配套设施投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激励政策,鼓励优选该学科已进入排名前1%的机构作为合作对象[5]。
(5)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各单位机构在发表论文的排序不影响各自ESI排名中该论文的引用次数,因此应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多渠道增加科研合作机会,接触不同科研视角,取得突破性成果。
3.2 学科建设宏观路径
通过具体的ESI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探索延伸出高校学科建设宏观路径。
3.2.1 加强学科顶层设计
高校应加强学科顶层设计[6],突出整体战略,立足优势特色,加强系统谋划,明晰学科发展目标及路线,制定出学科发展前景路线图,在此基础上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合理规划资源,强力提升优势学科,精准扶持潜势学科。
3.2.2 组建一流师资队伍
高校应做到引进与培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构筑人才高地,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另一方面,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个性化、多通道、递进式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人员等后备力量。同时,高校应完善科研成果激励及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2.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应强化基础学科建设,鼓励自由探索与研究,打破思维局限和认知边界,激发重大研究突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组建跨学科学术组织,建设综合性交叉研究平台,挖掘研究潜力[7];瞄准国际学科研究前沿和国家、区域、行业重大需求,研发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扩大学科影响力;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加强与行业产业部门及企业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2.4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高校应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更深层次的科研联合攻关及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与其他机构达成合作共赢模式,确定长期合作目标,带动潜势学科发展。引导激励师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坛,参与国际或区域性科技攻关、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多渠道增加国内外交流合作机会,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
3.2.5 健全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高校应健全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从外部看,要分析研究有影响力的第三方相关评价因素,重视排名但不唯排名,以此参考来综合分析学校办学的成效与不足。从内部看,对不同层级的学科进行分类评价,强化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着重考察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水平、科学研究等关键要素,重点评估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程度及标志性成果的产出情况,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
4 结语
ESI是一种学科发展状态检测工具,对推动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高校应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从中获取自身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以此来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出高校学科的发展路径,提高高校的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
[2]罗宏,周杰.ESI学科分类与评价缺陷及其风险探讨[J].高教管理,2018(11):55-63.
[3]任勇,林晖,赵争光,汪洁.ESI潜在学科预测评估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7):28-33.
[4]吴曼,谭淑琴,陈玉凤,等.ESI体系下学科排名提升的投稿策略探索:以青岛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学科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0(8):63-70.
[5]曹志梅,刘伟辉,杨光.高校ESI潜势学科排名提升策略探讨[J].情报探索,2017(4):44-47.
[6]孙荪.地方高校ESI学科建设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3):250-251.
[7]徐洪,李文,陈志娟,等.浅析强化基础学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J].大学与学科,2022(2):13-22.
(编辑 姚 鑫)
Analysi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path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I: tak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A Min, SUN Sun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education authorities at all level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ly adopting the ESI subject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takes Ch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analyze the ESI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propose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ESI disciplines and macro measures fo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benchmark against world-class standards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esearch disciplines.
Key words: ESI; evaluation indicato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Cites database
基金项目:常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ZSKL-2022C005。
作者简介:夏敏(1987— ),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