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2024-07-02袁林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竹节连续性文本

袁林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连续性文本,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只有《故宫博物院》《金字塔》等为数不多的篇目。二者明显的区别是:连续性文本以句子与段落组成的文字材料,通常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非连续性文本以图表配合文字以多维形式呈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可以借助“非连续”文本吸引学生的特点,将连续性文本适当地转化为“非连续”文本,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一、以“非连续”呈现文本信息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开展梳理活动,对从文本中梳理出的大量信息,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手指》,课文中对五根手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突出优点的同时,也谈到了不足的方面。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这样的信息梳理后,教师让学生汇报梳理的结果,如果学生选择用语言汇报,就会显得凌乱、拖沓甚至有表述不清的情形出现;如果设计适宜的表格,梳理出五个手指的优点与不足,不仅能够很清楚地呈现作者在文本中对不同手指的描述,而且能够从作者指出的“优点”与“不足”的数量对比中,看出不同手指的功用和作者的态度与情感,对理解课文的观点也很有帮助。

二、以“非连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倡导的十分重要的学习样态,除了将学段要求的内容全部体现为学习实践活动外,还在学习任务群中强调以多项学习活动对接每项学习任务。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竹节人》,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代迷竹节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字里行间表达出简易的玩具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无穷乐趣。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其中一个阅读目的就是写一份《竹节人制作指南》。制作竹节人的方法在课文第3自然段中是以连续性文本表述的,学生需要根据竹节人制作的材料准备、制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来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在写作这份指南的过程中,学生最好能够插入竹节人的插图、标注竹节人的尺寸、制作竹节人的材料等内容,这样就能方便制作者对照图表完成竹节人的制作。这样的制作指南,必然是以“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体现了语文实践的综合性特点。

三、以“非连续”融合读写活动

在连续性文本中,作者总是通过不同的语言文字排列组合,形成独特的表达来体现思想感情。这种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就是表达秘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非连续”的方式,比如,想象图画,用镜头语言理解等,破译作者的表达秘妙。学生破译了文本表达秘妙后,再仿照文本进行练笔活动,就能真正理解范文中的表达方式。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课文描写作者在环境十分恶劣的工厂里见到母亲看“我”的场景,是通过连续性文本进行表达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电影慢镜头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人物的一个动作分成三个镜头“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吃惊地望着我”,表达那一刻母亲的辛苦劳作深深地震撼了“我”,这个慢镜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有了“非连续”文本的帮助,学生破译了作者这一表达中的秘妙。

四、以“非连续”联系生活实际

相对于学生学习的课文来说,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出现的情形有很多。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非连续”情形,让语文学习更接地气。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花的学校》,课文中的描述“花孩子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学习与玩游戏的选择问题,二是教师该如何处罚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讨论:自己喜欢玩游戏,该在什么时候玩比较合适?自己如果犯了错误,教师会有怎样的“惩罚”?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这一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这样一来,教师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获得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丰富信息。

总之,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师适当借助“非连续”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竹节连续性文本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