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4-07-02贾增芳
贾增芳
“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是语言工具,自然与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文本中挖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体验文本的内涵,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浅层理解向深度思维发展。笔者以《燕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还原情境,唤醒思维
情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场景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唤醒学生的思维。教师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将情境还原出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燕子》一课,笔者根据文本内容,选择生活中的燕子图片和歌曲《小燕子》作为情境教学素材。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展示燕子的图片,鼓励学生模仿小燕子飞翔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唱歌。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生活中选择素材,将歌曲、图片等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模仿燕子飞翔动作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度思考,发展思维
思维能力要经历从低阶向高阶发展的过程,思维发展离不开阅读学习体验。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深度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角色替代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替代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自我思考的机会。通过角色替代,让学生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自然转化的机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教学《燕子》一课,学生对燕子并不陌生,然而要真正地将燕子的形象表现出来不是一件易事。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学生既有知识和经验出发,采用角色替代法教学文章的第一段。第一段主要描写燕子的外形,在引导学生分析燕子的外形特点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燕子形象,说一说燕子的外形有哪些特点。接下来,我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梳理文本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燕子的外形的,表现了哪些特点。
(二)课堂辩论
角色替代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个体,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群体,设计多维度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比如,在概括《燕子》第二段的内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第二段描写了春景和燕子归来的情景,写春景的文字似乎是多余的。针对该生提出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文章第二段写春景是否多余,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在学生初步辩论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进行指导,提出这样的问题:判断文章内容是否多余的标准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很快达成共识:判断文章内容是否多余的标准是看这些内容是否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第二段的春景描写,既交代了燕子归来的背景,又借助春景衬托燕子的形象。因此,这部分内容不是多余的。这样的辩论活动,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搭建支架,锻炼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搭建训练思维的支架,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一)巧设问题支架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阅读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地搭建问题支架,启发学生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借助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提出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比如,教学《燕子》一课的第三段,为了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感知飞行中的燕子形象,我抓住文本的一处空白点提出问题:第三段写燕子飞时,作者还写了燕子的声音“叽的一声”,请大家结合文本内容,发挥想象力,说一说燕子“叽的一声”的具体内容。文章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进行思考,请大家尝试提出各自的问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文本中的留白点搭建问题支架,让学生从文章中发现其他的空白点,自主提出问题,锻炼思维能力。
(二)搭建思维导图支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地搭建思维导图支架,借助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特点,引领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将信息创造性地表现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燕子》一课,我组织学生设计本课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思维导图的构成,包括文章题目、文章内容框架、文章中心,要求学生以“美”为主题,对几幅主场景图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给学生创造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聚焦语用,提升思维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语言学科,语用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思维提升的关键。教师应聚焦语用,从文本向生活扩展,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进阶。
教学《燕子》一课,基于文本内容和单元语文要素,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或者植物,模仿《燕子》一文,学习运用优美的语言、调动想象力,条理清楚地将小动物或者植物写清楚,写生动。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将阅读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植物,让思维在读写结合中得以提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维进阶,让思维更好地促进语言运用、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