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7-01李航
李航
摘 要 跨学科教学是指突破单一学科,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文言文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跨学科学习融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利于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革新与创造,从而开创灵活开放的文言文教学局面,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文言文教学 教学价值 教学要求 应用研究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现状
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文言文难度较高,枯燥难懂,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这主要源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文言文本身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庞大的词汇量。学生容易在阅读和理解上遇到较大的困难,产生一定的挫折感。在高考中,文言文占据了一定的分值,因此学生可能会将文言文的学习仅仅视为应付考试的手段,而缺乏深入学习文言文的动力。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与古代有很大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缺乏了解和兴趣,导致文言文学习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此外,文言文的学习内容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容易产生“文言文应试思维”。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可能无法充分掌握文言文的知识和技能,加之文言文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后难以获得足够的练习和拓展。
受高考影响,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应试技巧,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过度关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对文言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理解其深层内涵。
二、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及,要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组成专题指导组,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如历史、哲学等,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通过教授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配合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探讨哲学与文言文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言文所蕴含的哲理和思想。
目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契合度越来越高。通过将跨学科知识融入文言文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文言文教学不仅涉及语文知识,还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可以用历史、哲学等学科的视角来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跨学科学习可以增加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将文言文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本背后的知识和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跨学科学习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语文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知识的共享。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要求
1.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是实现文言文跨学科教学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方针,对于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明确了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通过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精准把握教学内容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一定的认识,而对其他相关领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多个学科间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若教师对跨学科知识没有足够的了解,在授课时对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模糊不清,则会对文言文跨学科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贯彻落实“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在“大语文观”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文言文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方法,将新课标中提到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四、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文言文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这也是国家之间的外交之战,而文中的主人公烛之武凭一己之力,以卓越的口才与劝退技巧,最终使郑国免于危难。此篇文言文涉及语文、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笔者以这篇文章为例,展开了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多学科共同协作,确定教学设计
跨学科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它要求多个学科的教师进行共同合作,从而实现多学科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为了完成《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跨学科教学,笔者邀请了历史和政治两门课程的备课组长,与笔者组成“三人小组”合作备课。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笔者还邀请了三名学生参与备课。学生们提前梳理出针对这篇文言文存在的问题,而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则负责将这篇文章的主要故事脉络梳理出来,供历史与政治教师参考。在此背景下,笔者与其他二位教师共同确立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因为该篇文章蕴含的跨学科知识量大,故笔者与其他两位教师商议出本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即小组合作学习法与调查研究法。学习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本次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学习评价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在跨学科学习中感受本篇文言文之美,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赏析报告(见表1)。
2.任务驱动学习,明确学习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为学习主体,需要给学生安排一些预置性任务。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对应的材料。笔者以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向为基础,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三个合作学习小组,即历史学家组、政治学家组和文学家组,并为三个小组制定了对应的学习任务。历史学家组需要对该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详细的论述;政治学家组需要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该篇文言文所蕴含的政治问题进行分析;文学家组需要对该篇文言文的写作方式以及语言文字进行赏析。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带领该组成员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根据备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发现,由于《烛之武退秦师》是文言文,部分学生无法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在分小组完成跨学科任务前,笔者提前疏通了文本,减少学生学习障碍。
在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后,首先由该组代表向大家展示研究成果,组内成员可以在组长汇报完成以后进行补充说明。在展示过程中,历史学家组给所有人展示了他们挑选出来的关于本课的优秀历史影片,其中也包括一些精彩剪辑。在此基础上,组长总结概括该课的历史背景,讲述了烛之武劝退话术的产生原因。政治学家组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出这篇文章所含有的联系观: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本篇文章中,郑伯试图用“国家命运与烛之武的个人命运直接联系”的观点说服烛之武,而烛之武则是用秦国与郑国两国之间的利益联系来说服秦伯。在政治学家组阐述完毕以后,笔者根据集体备课的讨论补充了两点:一是本篇文章还涉及有关矛盾的观点,本次历史事件中一共有两组矛盾,一组是秦、晋两国之间存在的矛盾,而另外一组则是郑国和秦、晋两国存在的矛盾。这两组矛盾中,郑国与秦、晋之间的矛盾属于主要矛盾,而次要矛盾则是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烛之武从国家利益出发,将这次事件中的次要矛盾最终转化成为主要矛盾,成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二是本篇文章还能体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的政治知识,两国之间冲突或是合作,皆应以国家利益为主。在政治学家组分析完毕以后,文学家组从赏析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出发,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烛之武劝退艺术之高超。文学家组还以演说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怎样才能使辩论更具说服力。之后,为了让不同学科知识能够相互碰撞,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同时也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笔者让各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既可以进行批驳,也可以进行补充诠释等。在此过程中,虽然学生在应用有关学科知识进行批驳和评论方面略有不足,但这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3.注重课后作业,做好教学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展示以后,笔者给他们布置了本篇文言文的课后作业——分小组从文学、历史、政治角度赏析本篇文章之美,并形成报告。这是学生对知识的再回顾,也是锻炼学生审美能力的体现。任何教学最终都离不开评价,跨学科学习作为教学方式之一,亦是如此。在学生分享完报告以后,笔者让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小组成员内互评,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最终教师总结,完成对所有学生的评价。由于跨学科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首次尝试,因此笔者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充分肯定了大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努力与成果。
五、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文言文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博古通今,以历史为桥梁,与现实进行对话。高中文言文中蕴含的诸多跨学科知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高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育理念,通过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通联: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