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审视

2024-07-01吴佳瑜文子菡

今古文创 2024年23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人工智能

吴佳瑜 文子菡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高度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技术支撑,这种新技术的运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在劳动价值论中的运用和发展,加深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践行与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价值论;劳动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3-006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1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8XMZ038);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由观的继承与超越研究”(项目编号:22FZX005)。

现代科技和人工技术的升级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热度词汇成了时代新的解说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石的劳动价值论,在新的经济形态和劳动形态下迎来了新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过时,是否需要创新,怎样将劳动价值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怎样赋予其时代性,解决人工智能时代所产生的新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敢于正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源头和本质入手,阐释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揭示其出现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新技术视野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化研究和思考,寻求更切合当前情况的发展道路,再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璀璨光芒。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概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具有实操性、拓展性、时代性。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深化和发展其的必要条件。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溯源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相互交织的产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西方古典政治学。这种关联,在马克思《资本论》问世时便能深切感受到。自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以来,关于“劳动价值”的学说层出不穷,很多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威廉·配第指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认为“商品的价值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为反比” ①;亚当·斯密认为“劳动为价值之源”,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②;大卫·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强调“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他们的研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批判。旧劳动价值论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未能对价值进行深入、准确的探究,忽视了对社会关系中商品和商品交换的系统剖析,忽略了同样的劳动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本价值”与“创造新价值”的特征。相反,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审视价值,强调商品的价值不单纯由劳动决定,主要是由效用和成本相结合所决定,至此新的劳动价值论萌芽初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创作过程中,马克思对旧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走向了成熟,以实践为基础揭开了劳动神秘的面纱,传统劳动价值论面临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个体趋利避害的陈旧观念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崭新的劳动价值论。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全面而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变化规律等许多范畴。要透彻理解其内涵,首先要从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入手,区分“人的劳动”和“动物的活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二者有本质区别:动物的活动处在“自然必然性”之中,属于自然界的范畴;人的劳动打破了“自然必然性”,迫使世界服从于人④,即人在改造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了“自然的人化”。动物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和目的,从事的活动是被动的、受本能支配的;人是有思想的,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从事活动,通过自身的劳动创造价值。因此,“人的劳动”并不是简单的身体劳动或精神劳动,而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含了两种劳动形式:实践型劳动和过程型劳动。实践型劳动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生产状况下,为满足人们需求而进行的重复性劳动,也被称为常规型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型劳动则是在创造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产生以新技术为代表的劳动产品的劳动,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因此也称为创新型劳动。常规型劳动中蕴含着创新性,创新型劳动是常规劳动进行的基本保障,新想法的萌生常常源于实践劳动,要想使劳动产品得以正常生产,就必须将两种劳动相结合。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这两种劳动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关系。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从商品切入研究价值,他认为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作为使用价值而言,商品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而言,商品之间则只有量的差别。⑤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各不相同,例如:衣服能遮羞御寒、粮食能填饱肚子、房子能遮风挡雨……这些价值在自然属性中无法比较,各有千秋,因此存在着质的差别。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间用彼此共有且能比较的东西去交换其他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的属性。从社会属性来看,衣服、粮食、住房等商品都是人类的劳动产品,倘若使用价值抽象化,剩余部分就是能够用来比较和交换的——没有差别的相同的人类劳动,是能够衡量价值的大小的。因此,这便是马克思所论述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二因素的根源是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对劳动的二元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衣服、粮食、住房等不同性质的劳动产品的生产劳动都不过是人的大脑、肌肉、神经、骨骼等等的具体损耗形式,即都是人类劳动的全部支出,是从具体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而人们利用土地、设备、机器等物化的工具进行的具体劳动是不能创造出商品的价值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证明了“只有人类的活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人工智能概述

(一)人工智能的主要概念以及相关分析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发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体系,以模拟、拓展人的智能的新兴科学技术,旨在理解智能的本质,开发具有人智能的新型智能机器。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的理论发展迅猛,应用领域覆盖面广。可以预见,人工智能衍生的技术成果,将成为人类智慧新的载体。人工智能的“劳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人类劳动”。学者王水兴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不会改变,劳动者的社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人工智能代替人进行劳动,是人的本质展开过程,是人的劳动延展形式,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⑦随着数字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产生的新产品将代替一部分社会中的简单劳动,与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文化相关的劳动将变成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不断推进智能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人工智能对实践型劳动的影响

实践型劳动是重复性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随着AI相关智能产品大量进入市场,人工智能产业有光明的前景。AI把人类从一些重复率高、可批量化解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大量重复性体力劳动工作已逐渐被机械和智能取代,例如电商仓储分拣和搬运、汽车流水装配线以及食品、医药等制造行业基本上都用AGV机器人取代了人工搬运。另一方面,计算类、客服类的工作例如财会和审计、人工智能客服等也慢慢被人工智能接替。米克力美AGV认为,“虽然很大一部分工作将被AI取代,但不会出现过高的失业率。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引入AI,这会产生大量的机器人应用相关的工作。” ⑧这意味着,从技术迭代、需求分析再到市场营销,智能产品也会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例如心理咨询、医疗诊断、电影拍摄等这些是AI无法彻底取代的,仍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手。

(三)人工智能对过程型劳动的影响

过程型劳动是以新技术为代表的劳动产品的劳动,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传统观念认为创新工作与人工智能是割裂的。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AI的发展打开了新大门,将正式开始代替人们认知中那些需要“知识与创造力”才能胜任的工作。在计算机技术工作中,ChatGPT的制造商OpenAI等科技公司已经考虑在未来几年里用人工智能产品来代替公司内部的程序员,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首先取代底层编码和计算机的技术人员。针对文本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读取、写入和理解,推演出更为合适且合乎逻辑的文本内容,这也表明类似媒体和法律行业这类需要消化大量结构化且有逻辑的数据并撰写易于大众理解的公开性内容的从业者,都可能受到ChatGPT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的影响。在教师行业,ChatGPT虽然能辅导学生学习和完成作业,但现阶段在知识上还存在缺陷和精准度问题,相信在未来,教师也能通过训练ChatGPT来代替重复性的日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人工智能对劳动的综合分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蕴含的实践型劳动和过程型劳动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AI在进行实践性劳动时并不能对重复性劳动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过程型劳动中也只能按照规定好的数据和研究方向前进,其能够完成的创新实际上只是一种基于庞大数据源结合的模仿,具有局限性,不会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现阶段AI更像是“动物的活动”,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志,从事的活动是被动的、受使用者所支配的。要想对数据进行更有目的性需求化的分析、及时对工作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保留一定的人类劳动是必要的。AI是否能通过技术迭代打破自然屏障,完成“人化”,拥有思考能力,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有待考察。

三、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践行与发展

(一)新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践行

数字时代势头正猛,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大量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岗位,传统行业工人面临失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陷入质疑漩涡。面对质疑,我们要正视挑战,实事求是应对挑战。

人工智能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对立与冲突的。“机器和人工智能都是人所创造出来的技术现象,也都是人类器官的延长、对人的能力的增强……是应用电子计算机这一科技手段来对人的智力加以模仿和增强。” ⑨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就是“人工化的机器智能”,是“人工”而不是“机器”,从属于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劳动是具有控制性、目的性特征的劳动,它用智能产品代替了人类的劳动,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缩减了人工成本。但在投入生产前,技术人员已经设计好了产品样本,智能劳动只需严格按照规定顺序行事即可,这也说明了劳动过程和智能工具的使用始终在人类的控制之中。要想坚持和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必须弄清、把握好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对于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物质产品不再极度看重,更加青睐于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有一个时间段,失业率不断上升,被AI代替的人们为了维持正常生活,逐渐挖掘出新型工作,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拍摄V-log、直播带货、云课堂授课等,跳脱了失业的困境,能够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从这一层面分析,他们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从物质劳动开始转化为服务劳动和精神劳动。同时,减少外出人们物质享受遭到限制,为丰富闲暇生活,他们开始在精神层面寻求更多的享受,比如准时守在直播间与主播进行互动、在网络平台发布状态、交换信息等。这些网络活动创造了虚拟价值,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人们温饱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化,刺激了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丰富了国家的精神产品和服务产业。这恰恰验证了“人们的需求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演变为享受和发展需求”的理论。

(二)新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⑩,相比于工业时期的机械劳动,如今的智能劳动实现跨越性进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遍布的经济时代功不可没,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探寻更加切合当前现实际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劳动光荣”观念。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始终强调人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创造性本质。“无人超市”“无人驾驶的汽车”等智能劳动工具的出现,人们的劳动逐渐得到解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以体力为主的劳动,人们有时间可以从事过去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中的快捷和便利。但“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更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形成尊重和重视脑力劳动者的风气,切实维护劳动者尊严、尊重劳动价值过程,保障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对兢兢业业的劳动人民给予肯定、鼓励和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培养提高人们学习与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发展,让科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推动人与人工智能的良性互动,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的有机统一。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习近平指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积极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如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物流运输业等各种服务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企业创新动力;明确监管机构、市场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合作,将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打造更加合理、公平、公正的劳动市场,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分析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是当今乃至未来各行各业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真理性力量。毫无疑问,未来人工化智能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将会创造更高的生产力,劳动的价值创造形式虽然有所变化,但其实质并未改变。在新时期,我们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谨慎负责的态度推进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②(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34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13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⑦王水兴:《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第87-96页。

⑧米克力美:《米克力美AGV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

中国AGV网,https://www.chinaagv.com/news/detail/202012/ 16780.html。

⑨肖峰:《资本论的机器观对理解人工智能应用的多重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6期,第48-57+159页。

⑩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习近平:《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4日。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9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4]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6]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

[7]蒋红群.无产阶级会沦为无用阶级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7).

[8]宋平.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劳动价值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1).

[9]王水兴.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

[10]徐璐,朱炳元.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2,(02).

作者简介:

吴佳瑜,女,汉族,广西钦州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文子菡,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劳动人工智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热爱劳动
数读人工智能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