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4-06-30杜伟刘轶

成才之路 2024年18期
关键词:课程质量幼儿园问题

杜伟 刘轶

摘要:感统训练自1972年被设计提出后发展至今,无论是从医学领域还是教育领域来看,都对幼儿感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并成为一种特色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园课程多样化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潜能的进一步开发,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C园为例,对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提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质量,促进幼儿感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感统训练;问题;对策;感统能力;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137-04

基金项目: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研究项目“基于ECERS-R测评工具的天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及策略研究”(编号:TYXM2208)

爱尔斯博士说:“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功能,每个幼儿生下来都有此本能。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孩童时期与环境的互动中,在大脑和身体不断顺应下,才能够高度和健全地发展。”[1]感统能力贯穿人的一生,每一个儿童都需要通过感统训练来完善这种本能。幼儿期是儿童感觉、动作和运动组织发展的关键期,感统训练是帮助幼儿与环境互动、提升感统能力的重要途径[2]。目前,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已成为一种趋势,多数城区幼儿园已经在园中开设了该课程。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去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和声音;二是协助幼儿认识自身的情感,理解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感统训练课程虽然得到众多幼儿教育者的青睐,但幼儿园的训练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4]。幼儿园要想成功地开展感统训练,使其成为一种特色,就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尝试解决。

一、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设计不合理

部分感统训练教师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忽视对幼儿感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析,感统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总是过难或过易,使得幼儿对课程训练失去兴趣和自信心。例如,C园感统训练教师在一节中班前庭训练———走平衡木的课程活动中将目标设置为:能够快速平稳地通过平衡木,提升幼儿的双侧协调能力。实践中发现,该目标设置过于简单,多数幼儿都能够轻松地完成该训练任务,在练习2次~3次后,就会跑到其他区域。

2.课程内容过多且缺乏系统性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C园感统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和选择的课程活动内容过多且缺乏系统性。例如,一个小时的课程活动就涉及五大感统训练内容,使得幼儿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外,该园感统教师没有将感统训练课程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也没有遵循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得该课程的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3.课程实施环节不完整且指导不够

感统训练由于其训练方式活泼、有趣,常常被儿童教育工作者看作是一种“儿童健身运动”。因为感统训练经常会涉及一些跑、跳、卧、爬、翻等动作,所以在课程活动实施前后都需要带领幼儿做一些热身运动和热身游戏。经过观察发现,C园感统教师在整体的课程活动设计中缺少这一环节,这就增加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此外,在活动指导中还发现,C园配课教师没有与感统教师密切配合,经常出现感统教师负责指导的区域井然有序、配课教师负责指导的区域秩序混乱的现象。

4.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且评价范围较小

C园感统教师在活动结束时,常以幼儿掌握课程活动训练内容的熟练程度判断活动效果,而忽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幼儿是学习的主力军,他们的亲身感受是活动效果最直接的反馈。此外,课程评价还存在评价范围较小的问题。幼儿人数较多,感统教师如果只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而不做记录,就很容易将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混淆,很难从纵向角度清晰地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

5.课程服务对象的范围较小

C园是一所示范性园所,于2020年将感统训练引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并成为该园特色课程之一。该园还为幼儿设置了专门的感统训练室,设有专业的感统器具,并聘请专业的感统训练教师授课,还将感统训练课程纳入幼儿园常规课程的教学安排中。但感统训练课程在该园的发展仍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从C园日常课程安排计划表中得知,该园感统训练课程一周一次,且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班和大班幼儿,没有将小班幼儿列入课程计划之内。

二、影响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的因素

1.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感统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就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幼儿,这也为幼儿在课程活动中受伤埋下伏笔。为提升课程活动的安全系数,感统教师和配课教师需要密切合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感统训练知识和熟练的实操技能。然而,C园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感统训练理论基础薄弱、感统训练课程活动设计能力不足、训练器具使用方法单一。C园配课教师由各班生活教师、配班教师和主班教师担任,他们未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对感统训练知识和器具操作不熟悉,难以与感统教师密切配合,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训练引导。

2.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且教师工作安排不合理

C园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感统训练专业器具的操作有一定困难,就没有在小班开设感统训练课程。感统理论强调0岁~3岁和3岁~6岁分别是儿童感统训练的基础阶段和关键阶段,在很多早教机构中都设有专门的婴幼儿感统训练课程,为0岁~3岁的婴幼儿提供训练指导。小班幼儿处于可接受感统训练的年龄,他们是完全可以接受该课程训练的。通过了解得知,C园将感统教师视为机动人员,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杂。感统教师经常会在课上处理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感统训练往往会被中途打断。由此可见,该幼儿园的做法直接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3.家长缺乏对幼儿感统训练的重视

一份关于C园家长对感统训练理论和实操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显示:70.4%的家长对感统训练知识有一点了解,只有3%的家长能够熟练掌握感统训练知识。与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感统训练的家长占21.4%,66.7%的家长没有陪孩子进行感统训练。通过访谈了解到:W教师让幼儿分享课后巩固训练的感受时,经常听到的一个回答是:“我妈妈和爸爸很忙,没有时间陪我。”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感统训练不够重视,不能积极帮助孩子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三、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

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其专业水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课程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感统训练课程进入幼儿园,并成为一种特色课程,对感统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更高要求。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促进感统训练课程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感统训练理论基础方面。感统教师可通过阅读关于感统训练方面的著作和学术论文、积极参与课外培训、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等,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形成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使感统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发挥感统理论的价值。同时,还要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有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提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教学效果。为与感统教师密切配合,提升幼儿感统综合能力,提高感统训练课程教学质量,配课教师需要掌握感统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成为感统教师的好帮手。

二是在训练器材使用方面。感统训练专业器具种类繁多,操作灵活,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灵活使用和选择。同时还要设计“一具多用”玩法,使幼儿能够快速地进入训练状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感统训练课程效果[5]。例如,大滑板的基础操作以幼儿腹部为中心,身体紧贴滑板,双腿向上弯曲或放平,头部抬高,利用上肢力量向前或向后滑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做基础练习,中班可以在此基础上转圈滑行并击打或投掷物体,大班可以进行运毛球过障碍比赛。此外,教师也可以用自制器具或其他日常物品代替专业器具,使感统训练更加丰富和灵活。

三是在感统训练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幼儿园感统教师要从感统训练课程目标、感统训练课程内容、感统训练课程实施及指导、感统训练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

首先,提升感统训练课程目标设计能力。感统训练课程目标是课程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感统训练课程教学的灵魂。教师如果能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结合多方面要求(如幼儿当前的感统能力发展水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感统发展阶段标准),为幼儿设置适宜的目标,将会有效提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活动的质量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提升感统训练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能力。感统训练内容包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知觉和听知觉五大训练板块,教师可将五大板块进行拆分,每个板块用2周~3周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所选内容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所有板块训练结束,教师可进行综合训练。考虑到人数问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同一专项训练下,各组训练目标相同,内容不同,各组可轮流交换训练任务。案例:中班前庭觉专项训练内容安排。时间:3周。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每组任务轮流交换。训练目标:一是提供丰富的前庭感觉刺激,建立平衡感;二是提升中班幼儿对空间位置的感受力、四肢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三是体验前庭觉训练带来的乐趣。训练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一组蹦蹦床。要求:双脚跳、单脚跳。二组趴地推球。要求:趴在软垫上,将皮球用力推向墙面。三组摇摆床。要求:俯卧在摇摆床上掌握平衡。第二周,一组蹦蹦床。要求:双脚跳、单脚跳,同时将毛球扔到前方筐内。二组趴地推球。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双腿夹皮球。三组摇摆床。要求: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将毛球扔到筐内。第三周,一组蹦蹦床。要求:两两一组,一个站立,一个跳跃,相互抛接皮球。二组趴地推球。要求:两两一组,双腿夹皮球,相互推皮球。三组摇摆床。要求:两两一组,一个站立,一个摇摆床,相互接皮球。

再次,从感统训练课程实施环节设计和训练指导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在活动前后增加热身和按摩放松环节,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如前庭觉专项训练课程中,课前教师可带领幼儿做“螃蟹走路”游戏。该游戏既可以唤醒幼儿沉睡的机体,又可以促进幼儿前庭觉发展。游戏结束,教师可让幼儿坐在地毯上围成一个大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相互捏捏肩、捏捏胳膊、拍拍腿,放松一下肌肉。

最后,从感统训练课程评价方面来看,教师在以幼儿掌握训练内容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教学效果标准的同时,还应考虑幼儿的真实感受和幼儿感统能力水平测验结果等因素,从多个角度了解该课程教学实施效果[6]。比如,在感统训练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训练情况和训练状态,结束时与幼儿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感受并进行详细记录。要定期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试,并将每个幼儿的情况整理成册,制作感统训练成长档案。要对所有记录和测试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了解幼儿感统综合能力的发展变化。

2.正视感统训练课程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感统能力的80%是在3岁前建立的,3岁~6岁是感统训练的关键期,幼儿园越早为幼儿提供专业的训练,对他们的潜力开发越有利。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小班幼儿都应该参与感统训练。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在小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过程中,每班配课指导教师人数可由1人增加到2人,尽量做到一组一位指导教师,以基础训练为主,选择色彩鲜艳的器具,活动时间可适当缩减。如不涉及使用大型训练器具的课程活动,教师可到户外或班级中授课,这就降低了幼儿上下楼梯受伤的风险。此外,幼儿园还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应以教学活动和自身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幼儿园需要给教师留出提升专业水平的时间,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与负担,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3.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开展的后盾,其支持与配合是幼儿园开展感统训练课程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效果。幼儿体育锻炼并不等同于感统训练,虽然两者十分相似,都有攀爬、滚、跳、卧、站、立、跑等体能动作,但两者在本质、含义、目标和适用年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7]。在本质上,幼儿感统训练倾向于运动的功能性,而幼儿体育运动则倾向于运动的技能性。在含义上,幼儿感统训练是以运动和游戏的方式,通过教师专业指导和器具的辅助,对幼儿的五大感觉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幼儿体育运动则是让幼儿在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提高幼儿的力量、速度和柔韧度。在目标上,幼儿感统训练强调的是提升幼儿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身脑的协调配合,而幼儿体育运动则强调的是幼儿肌肉、骨骼和体质的强健。

家长应正确认识两者的区别,走出误区,关注和重视幼儿的感统训练,积极配合幼儿园感统训练,形成家园合力,共同开发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身体与大脑的配合度。除配合幼儿园的感统训练外,家长在闲暇时间可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一些家庭感统训练的游戏,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用品或自制的器械,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幼儿园应在家长宣传栏中增加感统训练课程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为家长提供一些与感统训练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关的指导。还可以举办一些亲子感统活动,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升幼儿感统能力[8]。

四、结语

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并成为一种特色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园课程多样化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潜能的进一步开发。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其专业水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课程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感统训练课程教学中,幼儿园要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以提高感统训练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幼儿感统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俊平.图解儿童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8.

[2]彭海红,甘雯.感觉统合训练运动操的作用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21(12):24-25.

[3]姚佳琪.利用感觉统合器材开展室外区域活动探研[J].成才之路, 2018(29):73.

[4]滕宇.浅析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15,16(04):123-124+129.

[5]王爱芝,刘贺威,魏云霞.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45-46.

[6]何博,吕琦欣.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调查与训练研究[J].新西部,2018(15):59-60.

[7]李明.感觉统合器材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设计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27):156-157.

[8]蔡启凤.在亲子活动中促进幼儿感统发展的实施策略[J].早期教育,2017(03):51-54.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Kindergarten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ourses

———Taking C Park as an Example

Du Wei, Liu Yi*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its design and proposal in 1972, sensory training has developed to this day. From both the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fields, sensory train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improving childrens sensory abilities. Integrat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to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system and becoming a distinctive cours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but also further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young childre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article adopt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s, taking C Kindergart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kindergarten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ourse,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kindergarten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ours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nsory integration ability.

Key words: kindergarten;sensorytraining; problem;countermeasures;perception and comprehensionability;coursequality

猜你喜欢

课程质量幼儿园问题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基于“闭环控制”原理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浅探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