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2024-06-30杨家璇徐树娟

雨露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翻译者跨文化语境

杨家璇 徐树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英汉翻译作为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文化理解的媒介。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跨文化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等因素,使得翻译不再仅仅是对语言的简单转换,更是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应对。对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展开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提升翻译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英汉翻译中的跨文化问题

首先,英汉的语法结构、词汇使用和表达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确保信息在两种语言中的准确传达。其次,各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隐喻和习惯用语,直译可能导致误解。所以,翻译者需要了解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等效表达,确保翻译在另一文化中产生相似的意义。另外,一些文本可能基于特定文化背景,而读者缺乏相关知识可能难以理解。因此,翻译者需在适当情况下加入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与文化相关的信息。与此同时,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礼貌和处理语境时存在不同的文化规范。基于此,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调整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结果符合目标文化的社交礼仪和语言风格。

同时,还需要关注文化敏感性。因为一些表达在某些文化中是正常的,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翻译者需要对敏感文化问题有敏锐的认识,避免翻译中出现冒犯性语言,或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样,我们也需注意专业术语和行业差异,由于不同行业和领域有其独特的专业术语和用语,可能在翻译中难以找到准确的对应词。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在专业术语的选择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英汉翻译的理论概述

翻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以前所推崇的“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到如今翻译领域的“百家争鸣”,可以说翻译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理论不断涌现,为翻译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些理论为翻译过程提供了基本框架。在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翻译中,不同的理论为理解文化因素的引入和处理提供了不同的观点。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语言中实现与源语言相同的交际功能。在跨文化翻译中,该理论强调文化特征的等效性,尤其注重在目标文化中传达相同的功能。此外,跨文化交际理论强调文化在交际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功能对等理论,翻译者需要积极整合文化因素,确保信息在目标文化中得到准确而恰当的传递,这可能涉及适应目标文化的习惯用语、隐喻、礼貌表达等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对于理解和传达信息至关重要。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者在处理语境时更为灵活,不仅要考虑语言结构,还要注意文化语境,以确保信息在目标文化中得到适当的理解。功能对等理论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有助于培养翻译者更全面的文化意识。通过理解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交际功能需求以及文化差异,翻译者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这种结合为翻译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工作框架,使其能够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更有效、更适应目标文化需求的信息传递。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学者Hans J. Verme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与传统的以源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观念不同,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跨文化翻译中,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文本中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确保目标文本能够在目标文化中被接受和理解。此外,翻译目的论促使翻译者培养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识。翻译者需要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差异,理解文化对语境、表达方式和礼仪的影响,以更好地选择翻译策略,确保信息在跨文化环境中得到准确的传达。同时,翻译者在跨文化环境中选择翻译策略时将更为灵活。这意味着根据目标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标文化的语境,翻译者可能会调整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以适应文化差异。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提高翻译的适应性和质量。此外,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沟通,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期望以及文化背景,以确保翻译的目标与其期望相一致。

(三)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由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该理论基于他对IBM全球员工的跨文化研究。霍夫斯泰德通过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比较,总结出衡量价值观的5个维度: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②权力距离;③不确定性规避;④男性化与女性化;⑤短期取向与长期取向。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理解全球文化差异提供了有力框架,对国际业务、跨文化交际和全球团队合作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维度帮助解释了为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沟通方式和决策模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四)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理论

霍尔认为,文化具有语境性,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存在语境,并且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文化以及语境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文化决定了不同文化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风俗,解决问题方法的不同,自我表达与交流沟通的习惯不同,情感表达不同,文化决定了这一切,决定了人的存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国际业务、跨文化交际和全球团队合作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三、跨文化翻译的挑战

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文化杂糅使传统文化边界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边界限定下的文化认同造成的冲突也更加突出。跨文化翻译涉及将信息从一种语言和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和文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英文在语法结构、词汇使用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英语属于主谓宾结构,即主语通常位于句子开头,接着是动词和宾语。此外,英语中强调时间顺序,时间状语通常放在句子中的特定位置。中文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强调程度较弱,可以通过语序和词语的重要性来体现重点。中文的时间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另外,英语注重直接而清晰的表达,强调言简意赅。比较注重实事求是,较少使用修辞手法。而中文更注重抒情和修辞,常使用比喻、典故等手法,并且汉语的表达更注重情感和人情味,强调言辞的委婉。

(二)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民族人们的所思、所言、所感和所行的总汇,换言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汇集。由于不同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重视这种差异,则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不胜枚举,比如,“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强大的象征,而在西方“龙”则代表邪恶。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在跨文化交往中,倾听、学习和适应是促进良好沟通和合作的重要因素。

(三)跨领域专业知识

这一部分涉及专业术语的转化以及领域的专业性。在科技方面,不同国家或文化对于科技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会有所不同,需要了解不同文化对于技术创新的态度。在法律方面,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法律体系,法律原则和法规可能截然不同,需要了解并适应不同法律体系的要求。在医学方面,不同文化对于医疗实践、健康观念和医疗决策的态度可能存在差异,翻译者需要具备医学知识以确保准确传达医学信息。在教育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在跨文化教育交流中可能引起的影响。因此,在涉及专业性极高的领域时,翻译者需要了解特定行业的用语和背景知识。

(四)目标受众的多样性

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目标受众的多样性是指与沟通、交流或传达信息的人或群体有关的多元化特征。首先会存在地域和国家差异,目标受众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习惯。即使是相同语言的不同国家,也可能存在语言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者需要针对不同地域的受众进行定制化翻译。此外,年龄和群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差别,因为不同年龄层和群体可能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有所不同,翻译者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多样性。同时,目标受众受教育水平不同,这会影响到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对复杂概念的接受程度。在专业领域中,目标受众可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水平,需要适应不同层次的专业术语。

四、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在跨文化翻译中,翻译者需要运用一系列策略以应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确保信息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准确、清晰地传达。

(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习俗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背景下,会对翻译造成一定的阻碍,我们可以采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在此背景下采取归化策略,即按照目标语言使用者的习惯完成相关内容翻译,以保证翻译内容与使用者语言习惯的贴合性。比如在翻译和“龙”有关的内容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照抄照搬的话会对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造成阻碍,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选取恰当的词语进行翻译,以期让目标语读者能够对译文有更好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在翻译时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即译者在翻译时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征及异国风味。比如,在翻译汉语中常见的俗语“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时,将其直译为“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isease away”能够保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用来处理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总体而言,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灵活的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任务的性质、翻译者的目的以及目标受众的需求。在选择时,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文本类型以及预期翻译效果,以期得到更好的译文。

(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在跨文化翻译中,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两个关键的翻译概念,它们分别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和语义的重要性。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上下文意义。它侧重于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和信息,强调对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的精准理解和翻译,注重保持语言形式,以确保翻译的语义贴近源文本。

交际翻译所强调的是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它需要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此外,交际翻译要求源语服从目标语和文化,它侧重于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强调在翻译中保持目标文化的用语规范和语境,注重翻译的实用性和可交际性,使翻译更贴近目标文化的交际需求。

在实际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之间取得平衡。在某些情境下,强调交际效果可能更为重要,而在其他情境下,保持语义的准确性可能更为关键。翻译者应根据具体任务的需求和目标受众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两种翻译理论。

五、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是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跨文化翻译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化研究和实践的工作。通过对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运用,以及对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提高翻译的质量,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搭建更加坚实的桥梁。

猜你喜欢

翻译者跨文化语境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