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2017-05-18周军
周军
(浙江大学 城市学院外语分院 浙江杭州 310015)
摘要:本本选择30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以及30名英语专业大四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翻译者的学术经历是如何影响翻译质量。被试要翻译一篇短文(250个单词)来评估翻译质量。翻译标准按照专业4级翻译标准进行评估。对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分析以及独立样品T检验,实验结果证明翻译者的学术经历对翻译质量有重大影响,即两者是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学术经历;翻译质量
1.引言
翻译质量取决于翻译者的知识,学术修养以及心理状况。翻译者个人差异以及性格特征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翻译质量。当今对高水平翻译者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掌握翻译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研究翻译过程的理论和新理念成为研究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很少有人研究翻译者的教育水平与翻译工作的关系。NG 和Feldman(2009)的研究表明翻译者的经历只是代表数量而不是翻译质量,但是有研究翻译质量受到教育经历的影响者。Saridakis和Kostoupolou(2003)发现没有经过学术熏陶的翻译者不会做重视修改,这样会影响翻译质量,而有职业经验的翻译者非常重视修改。本文提出一个问题:翻译者的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有重大关系吗? 翻译者拥有的学历所含有的学术经历和学术知识积极影响翻译产品的质量,翻译过程与翻译产品。此外,情商对理解翻译过程是必然的,情商被证明与成功的翻译有密切的关系。总之,学术经历是影响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将调查翻译者的学术修养是否影响翻译质量。本研究寻找下面答案。
翻译者的学术文凭与翻译者的翻译产品有关系吗?
基于上述研究问题,形成下面假说。学术经历与翻译产品有重要关系。
2.文献回顾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因素探讨翻译质量。例如:Shojaee和Sahragard(2012)发现翻译魄力与翻译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ourghrib和Dehbandi指出翻译者的性格对翻译质量(叙述文章)没有任何影响。临床精神学中的文化评估认为翻译者的教育背景影响翻译质量,受教育文化低的翻译者在翻译一些特定文献时感到很困难。根据Ida观点,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语用知识,特别是涉及到在什么情况下目标与语时如何使用的。
3.方法:
3.1 设计 在本实验中,自变量是翻译者的学术水平,因变量是对翻译的造成的影响。
3.2 测试工具和材料:英语专业8级英译中标准是测试工具,一篇250个字的文章作为材料。
3.3 被试:30个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以及30个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参加翻译测试。
3.4 数据收集和分析; 两组学生在30分钟完成英译中任务,根据英语专业8级英译中标准进行打分,然后用SPSS16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频率,百分比,平均分,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假设,又进行推断性统计,即独立样品T检验。
4.结果
4.1 检验工具的信度:测量工具是0.83,符合检验要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四学生和大一学生的翻译成绩成绩明显差异(t=4.41,df=78,p <0.05): 这两个组的翻译有显著差异(MD=4.41), 大四学生翻译成绩明显高于大一学生成绩。
5.讨论
大四学生经历了4年的翻译训练发挥了关键作用,翻译者需要广阔的知识面,也包括巨大压力,因此翻译者期望接受系统扎实的训练以应对巨大挑战。许多学生主张教师给予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以应对各种挑战性的翻译任务。因此翻译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积极正面地影响翻译实践活动,我们更加认识到翻译策略,技巧或信息是基本要求,掌握这些才能够在实战中运用自如。
6.结论
翻译者通过大量专业训练,学习专业理论和掌握一定翻譯技巧,以及处理问题的策略就能提高翻译质量。此外,有翻译学术经历的翻译者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本研究对翻译被训者和训练者都开拓的视野,更加洞察到翻译者自身差距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7.未来研究工作
7.1 从质量角度研究学术课程与教育材料对学术能力的额发展的影响。
7.2 还可以研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背景对翻译质量以及学术经历成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ohsen varzande The Impact of Translators' Academic Experience on Their tranlation Quality [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Vol.8,N0.9;2015
[2]Karimnia,A.& Mahjubi M. (2013)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quality of translation language: A personality- based perspectiv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17(1),37-64.http://dx.doi. org/ 10.2478/plc-201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