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在平常

2024-06-30李庆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老师上课要素课文

李庆

彭老师临时叫我去听课。他是帮四年级一个身体抱恙的老师代课。

好久没听他上课了。只见他脸上挂着笑,那么亲切那么睿智,那么温和又那么潇洒。他肯定想说:“多么享受!这上课的滋味。”

我喜欢今天的课。没有什么调式也不管什么节奏……却让我从走进教室到走出教室再到此刻坐下,都是愉悦的。这是这节课带给我的美好感觉。

你可能会好奇,这节课是怎么上的呢?

没有课件。没有情境。没提什么语文要素。跟什么任务群更是毫不相干。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题哗啦啦一板书,我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学生。

考一考积累:“___风___雨”,换词比较,夸张的意味就出来了。

考一考常识:什么叫“世纪”?什么是“跨世纪”?题意就理解真切了。

读课文,要逐个朗读,人人有份;逐句朗读,句句到位。

“不能总是踩刹车,人会晕、会吐的。”彭老师说得那么直白,学生们笑了,结结巴巴的读书人也瞬时读流畅了。

“是这样读吗?”对这句“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彭老师要求反复朗读。到底有什么异常,学生暂未发现。于是彭老师范读,个别学生朦胧感知。彭老师再问:“到底在哪里停顿才准确?”大家恍然大悟:“人类历史”和 “上百万年”是两个词组,读的时候得稍作停顿。这次,他们终于理解了到底什么叫“上百万年”。

彭老师的耳朵灵得很。这是他提前预设的吗?我更相信这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教学自觉。

要求得严、指导得细,彭老师把朗读看得极重。灵敏的耳朵一定是在千百次用心听学生发言时练就的。“慢吞吞”“静悄悄”“黑暗无光”……这些词语非得读懂才能读好;“没有……没有……没有……没有……”这句式非得读好才能读懂;“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句中对“一个个”和“一个”的把玩简直吊足人的胃口。一字之差,全然不同。只能感叹一句:“彭老师真‘狡猾。”

不就是读了个课文吗?怎么就那么有意思,那么多讲究?怎么就听得人那么兴致勃勃、回味无穷?

不是内容本身多有趣,是强大的语言直觉、是深厚的语言功底。彭老师不是老学究,他是天生的敏感者。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也如彭老师对我说的,要“深入浅出”。他都做到了。课的后半部分重点关注提问策略:没价值的问题不能提;学生自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能提。彭老师上课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课堂上更不惯着学生的坏毛病。这点,我真要好好学。

是不是我想太多?提出“语文要素”的时候,把“语文要素”当个宝,课的设计都围绕这个来,一点不偏离,理论上,没错;“任务群”来了,我也老老实实学和用,一点儿也不怠慢,原则上,也没错。可是,今天这节课并未讲提问的方法、提问的内容、提问的角度、提问的策略……学生就不会提问了吗?若讲了,学生就真的会提问了吗?怕也未必。这课的组织并没有什么新鲜和时髦,也没有老师硬凹的“趣味”,可听着怎么就这么舒服、这么地道、这么过瘾呢?

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多媒体,老师也没有那么多花样。课堂上老老实实地读,老老实实地记,老老实实地写,但我依然爱语文、爱语文课,又是什么吸引我呢?若再得彭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教一教,天啦,那简直太有福了!

是我自己想太多。欣赏别人久久磨成的一节课,以为课课都该如此。其实,怎么可能处处都博大精深,怎么可能时时都壮阔美好,还有那么多的小而微,简或散,真且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临近下课,彭老师对这句的解读多么精彩呀!倘若再有两三分钟,我简直要醉倒了。这诗句,足够美;用在这里,足够准。可我更欣赏彭老师说“不是北京下雪,你在这里看;是你到了北京,这几天一直没有雪,忽然有一天,睁开眼睛,周围全是白茫茫一片”!

这文字那么简单,可听着,怎么就那么轻易把人带进去了呢?“春风”是什么?别的老师上课肯定会问,我也会这样问。可妙就妙在这个“忽”字上,那种突如其来、瞬间改变的气势和情态,就都活起来了。彭老师可以把一篇如此冷静的科技小品文上得充满浪漫气息,而且就是那一下子,忽然就燃起来了、就浪起来了、就美起来了、就诗意起来了。

是我想太多。哪有那么多的主义和诗意,有时候,一字胜过千言万语。哎,我的心又痛了。我以为的好课那么高、那么远、那么大、那么美……可能是幻象罢了。

好课在平常。我要多喝点青菜豆腐汤,让脑子清爽一点。

高手在民间,不分什么主场、客场、内场、外场、天场、地场。学习场,才是真的场。

谢谢彭老师!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老师上课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给老师上课的学生
大胆一点儿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英语老师出难题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