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歌的语文

2024-06-30杨再隋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才华诗意古诗词

杨再隋

才华醉心于语文教学,取得令人钦慕的成绩,并非偶然。他从小受到湖湘文化的浸润和艺术教育的熏陶,之后又怀抱理想,只身闯荡南粤,经受思想解放的洗礼;更重要的是他满怀深情的坚守和独辟蹊径的创新,又得高人指点,才破茧成蝶,成为小语教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并得到名家的赞誉和鼓励。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说:“语文如歌。”以一个“如”字,显示了“语文”和“歌”已经成了一个血肉相连的共同体。也就是语文教学如歌一样激情澎湃而又美丽动人;语文教学如歌一样让人快乐愉悦而又情满胸臆。

才华的师父王崧舟教授也对他赞誉有加:“才华对诗意语文的爱,源于他对职业、对学生的爱,更源于他对人生、对自己的爱。就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上,就在他所追寻的如歌的语文教学中,他收获着自由和澄明,收获着浩瀚无际的语文趣味,收获着纯粹,收获着悲悯,收获着丰富的寂静,收获着孤独的深刻与敏锐,收获着全然忘我的人课合一……”

在小语界,欣赏才华语文教学的人不少。有位叫莫晓莹的老师在看完才华执教的《陶罐和铁罐》课堂录像之后,竟然“眼里噙满了泪花,激动得不能自已”。这篇托物说理、借物喻人的故事在才华的精心调理下,居然能情理结合,以情动人,使人情不自禁,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思想的魅力。惊叹之余,使我对才华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8年初夏,我约请才华到我的家乡——湘、渝、黔三省市交界的秀山县传经送宝。才华执教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众所周知,学习古诗词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无论是时空的隔膜,或是古今语义逻辑的差异,对儿童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儿童,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奇迹发生了。才华不露痕迹地又似乎在不经意间找准了儿童和古诗词的契合点。山区儿童和城镇儿童不同,他们最熟悉低矮的茅屋、潺潺的溪水,也熟悉锄豆、织鸡笼和剥莲蓬这些农家生活。才华正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拉近了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用才华自己的话说:“是带着学生沉入文本,与语言文字作最亲密的接触,让文本内容与形式传达的情味、情绪、情感悄然渗入学生的内心,渗入学生的言语生命世界。”此情此景,孩子们仿佛变成了在溪东锄豆的大儿,正织鸡笼的中儿,在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教室似乎也幻化为低矮的茅屋,幻化为溪流之畔的青草地。才华用平实而又优雅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的诵读,触动了学生柔软的心房,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情绪,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进入了真实的语境,完全沉浸在美好的诗境中。

课堂上诗意弥漫,诗情激扬,诗韵流淌,学生则忘乎所以,真情尽露。“情动而辞发”,充满童情、童趣的美妙的语言也就脱口而出了。当代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说得好:“所有婴儿都是带着语言能力来到这个世界的。”只要我们能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就能打开他们的话匣,让他们发出最美妙的乐音。对此课,我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我见过有老师把古诗词教得如此妙趣横生,但没见过山区儿童在课堂上也能这样‘恣意妄为。彭老师对学生‘放心,他大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地言说,自由地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彭老师对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袒露童真,尽显天真,释放潜能。”

我记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沉浸在诗情画意中,久久不愿下课。会后第二天,我应邀到该班学生的学校秀山凤翔小学参观,并和该班部分学生座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述说课后感受。他们对昨日课堂的恋恋不舍,对彭老师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为此感动,心想:一堂好课、一位老师如此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是学生的幸运,也是老师的骄傲。

一堂语文课,靠什么去感动学生,我想无非是一个字——情。情之所至,儿童的心扉打开了,言语机制激活了,情动辞发,语为情生。在语文教学中,情从何来?靠语言的魅力,靠如歌、如诗、如画的语文。才华乃诗意语文的传人,深得诗意语文的精髓。他从“歌”入手,演绎诗意语文的美感。诗与歌本是一家,诗歌,此之谓也。古人写诗,离不开如歌般的吟唱。毛主席的许多诗词就是在马背上哼唱成的。中华语文讲究音韵,平仄错落,节奏鲜明,排比对偶,适时押韵,所以诵读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历来被诗家称为写音乐的上佳之作。你听: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真的是错落有致、动静有节、徐疾有变、收放自如,音乐在律动,诗韵在流淌,诗情在燃烧,连当朝皇帝都称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才华在语文教学中显然吸纳了音乐的元素,无论是一唱三叹的节奏、委婉动听的情调、含蓄隽永的意趣,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才华还充分发挥了中华语文中的长与短、骈与散、断与续、对偶与错落、排比与回环等语言形式的优势,表现了课文的形象美、结构美、意境美以及人物的心灵美。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就是诗意语文。

年初,我曾给王崧舟教授发一短信,摘要如下:

“……去年在北京拜访老友诗人金波促膝谈心。他说:人的一生读过许多书,真正积淀于心的是诗意,是以简洁优美的语言为载体的最精粹的思想和情怀。诗意语文并非把语文课都变成诗歌课,而是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诗情画意,这是思想的高度、思维的深度和语言的亮度。当然,都应是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度……”

崧舟虚怀若谷,回复道:

“您的厚赞实不敢当,我会将您的话当作激励和鞭策,守望诗意,不懈精进!”

才华作为崧舟的弟子在践行诗意语文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诗意语文绝不是一个固有的模式,只能铸造出同一规格的产品。诗意存乎于天地,积淀于心灵。天地有多大,诗意就有多大;心灵有多宽,诗意也就有多宽。每一位有志于此的老师都可以在这浩瀚无比的诗意星空中展翅飞翔,在广阔无边的诗意大地上翩翩起舞。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特长的差别,使得每个人飞翔的姿势不同,舞蹈的编排各异,真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持彩练当空舞”。布封说“风格即人”。正是才华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阅历、个人特长与他个性心理特征的结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语文是一支歌,难免有喑哑之时;语文是一首诗,可能有落笔不当之处。在探索语文教育的漫漫长途中,肯定还会有冷风苦雨、道路泥泞,但只要永不退缩地坚持,就一定会不断接近我们理想的目标。

语文如诗,语文如歌,但语文终究还是语文。回到源头,回到本真,不忘初心,最美的语文依然是如诗的语文,如歌的语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才华诗意古诗词
诗意地栖居
踏青古诗词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冬日浪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被耽搁的诗意
拼才华的古代花美男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