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那动人的声音

2024-06-30刘若筠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梅兰芳爱国革命

刘若筠

如歌的语文,“动人”的情感。

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情感为何动人?因为它是作者穿越时空的诉说,读者愿闻其详后的动情,动情背后的深思和回响。

彭桦老师说:“语文与音乐之间,最切近、最本质的相似点,便是情感。”语文课堂“如歌”的教学追求,最重要的便是对情感的尊重与珍视,最美好的便是学生的内心被打动。没有情感的语文,是无法想象的;不被打动的语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情感是穿越时空的共鸣

歌曲有丰富的题材,正如语文课程内容异彩纷呈;激情高昂的革命歌曲,就像语文课程中的革命文化题材作品。

2022年版课标对课文内容的主题进行归类,其中,对“革命文化”有这样的解释:“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

革命文化题材故事通过文字讲述革命及人物的故事,传唱博大无私的爱国情怀,在新中国成立的史诗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难以体会革命者的艰难困苦。

在录制《梅兰芳蓄须》比赛课的现场,我就遇到这一难处。磨课过程中苦思冥想的我逐渐感悟出:想要让学生接收到这份穿越时空的共鸣情感,教学中教师就要克服时空久远的难点,入情入境,才能成为经典的传唱人。

情感是作者含蓄的诉说

文字是作者和读者对话的工具,情感则像一位老者从远古走来,娓娓道来地诉说着久远年代的爱恨情仇。要如何听懂这位老者的默默低语,使这无声的情感如袅袅歌声般穿透读者心灵呢?

每一节磨课,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每一个班级,都有很多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光如音符在教科书上跳跃,心灵在文字上浸润。彭老师说:“最基本的办法,是带着学生沉入文本,与语言文字做最亲密的接触,让文本内容与形式传达的情味、情绪、情感悄然渗入学生的内心,渗入学生的言语生命世界。”多读细读,读懂了文字就读懂了情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藏身租界、卖房度日、装病打针的场景在眼前浮现……

不同的情节放到不同的时代,意义就不同。革命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教材上的故事不过是时代激流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正如千万革命人物犹如时代交响曲中的一个个音符。前因后果、人物命运、时代背景需要大量的史料为读者补白。

于是,我查询资料,了解历史,课前也布置学生查询关于梅兰芳先生的资料,为了解人物做了史料铺垫。当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时,学生们稚嫩的脸庞逐渐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伴随悲伤音乐的响起,我在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情,看到了愤怒,看到了坚定……这一刻,我相信,他们读懂了那个时代。

彭老师说:“情感只能用情感去触摸,情感只能用情感去领悟,情感只能用情感去交融。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这情,来自于教师对文本内容深入骨髓的理解与体验,来自于教师对文本形式细致入微的比较与发现,来自于教师对作者内心灵敏切近的谛听与感受。”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尤其要动真情。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每次细读文本后有一个疑惑:二十两黄金究竟是多少?学生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当我通过货币等价换算知道二十两黄金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人民币,是梅兰芳先生当时签订一场戏的合同订金后,不免惊讶且感慨他名气之大和爱国情感之坚定。

我想,我的学生要是知道了,定和我一样深受震撼。

事实也是如此。课堂上,当学生通过货币换算知道二十两黄金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人民币后,惊讶得目瞪口呆。我紧接问他们动心了吗,有不少小脑袋点了点。

就在这情感高涨的关键时刻,我继续发问:“梅兰芳先生为什么不动心?”紧接着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带学生入情入境……视频播放结束,现场鸦雀无声。我想,这一刻,他们读懂了爱国情怀,读懂了民族气节。

这时,我与彭老师执教《小珊迪》一课产生了共鸣:“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落差,情感的大门必将紧闭,教学当然就失败。只有营造课堂上最重要的情感的‘场,才可以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万丈狂澜。”

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是啊,要感受落差,必须先把梅兰芳艺术成就之大、演出酬劳之高昂的教学做足做透,让学生充分地细品,为后面感悟他的民族气节做好情感铺垫。

如果把这节课比喻成一支歌,我认为,学生唱得不错。从文字唱懂了故事,从旋律唱响了时代,从内心唱出了情感。如此一来,才算真正读懂了作者含蓄的诉说。

情感是字迹留痕的回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才是真正的动人。

情感无声,却讲述着振奋人心的故事。从课文中读懂了京剧大师的坚定,从课后链接中读到了台湾普通教师的爱国。上到这里,课已经接近尾声。“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爱国的人?”学生的思想飞出了教材,联系生活,你一言,我一语:有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也有平凡的各行各业人士……

课录完了。学生的情感还在继续。我并没有收拾教具马上离开,而是紧接着为他们讲述抗日战争期间那段炮火连天的日子中发生的故事。我想,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这是传承革命文化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20分钟后,我准备收场离开,班主任紧接着我的话音继续……学生们静默哀伤,眼眶中泛起了泪水,却没有啜泣声。

我想,这是情感在学生心里留痕的回响。

正如彭老师所说:“教学就是播种。播撒文字的种子,习得语文素养;播撒爱国的种子,根植民族情怀;播撒情感的种子,滋润成长的心灵。”

课,如革命歌曲中讲述的硝烟和炮火的故事,娓娓道来,余音绕梁。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能疏导人的情怀,在“一千个哈姆雷特”心中的涓涓细流,也能激起波涛澎湃,如此动人。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梅兰芳爱国革命
梅兰芳评传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