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4-06-30王庆兰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7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

王庆兰

本文系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K22097。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学习机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本论文通过研究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旨在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立体化融合策略,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营造不同的成长生态,让学生和教师在共创、共享、共生的“生态系统”中共同进化,追求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立体化融合  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反馈等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教育的立体化融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丰富的课程内容,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本课题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为研究视角,重新定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价值取向,并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力图在实践路径上进行突破。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内涵

在教育场景之下,利用信息技术,即使大家处于不同时空,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它既是工具,也能提供资源,还可以营造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涉及“课程整合”和“学科深度融合”,而“融合”是指二者相互促进,需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立体化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需要将不同的元素、要素或者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是建立在生本教育理论、沉浸理论、情境教育理论基础上的,其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重塑教学样态,优化教育教学生态,也是新课改理念与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措施,还是学校实施“三立”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途径。

二、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施现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以下是对当前实施现状的分析。

第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建立了网络基础设施和电子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引入,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供了基础。例如,2020年7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孙疃中心学校参与濉溪县“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配备了硬件设施,让千兆光纤进班级。

第二,互联网的普及,为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教育资源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类App、电子书等方式获得比之前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孙疃中心学校作为安徽省能力提升工程第二批省级试点校,甄选适合校情、学情的学习平台,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积极参加信息技术能力2.0工程培训活动,还请了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师,利用寒假实操实练。

第三,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白板、虚拟实验室、线上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个性化的教学,使得学生们更愿意参与课堂。例如,孙疃中心学校利用网络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学校引导教师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借助校园网、校务平台、“乐教乐学”基础平台、教师资源应用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教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供老师自主选择学习,达到资源共享和促进学习的目的。

(二)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

尽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第一,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基础设施和资源的限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第二,国内对于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评价研究,主要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缺少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的评价体系仅仅适用某一类的教学情境,缺乏一些通用性强、认可度高的评价标准。

第三,一些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时,有可能会被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所干扰,最后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第四,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来传统的说教模式,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新技术,认为只要有图片或视频,就已经是利用信息技术了。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学习素养、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升融合高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品格;学习素养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实践路径的探索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三种素养。

教师要将作业形式设置得更加丰富,进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获得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的程华振、黄慧娟等教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和韩英、朱旭等教师《动物》的作业设计,这都是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借鉴的资料。例如,教师在布置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作业时,让学生利用PPT进行《寓言四则》的学习,通过分析阅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等寓言,锻炼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学生通过PPT的制作过程和在课堂上的演讲展示,了解PPT等软件的使用技巧,知道怎么添加图片与排版。此外,如果进行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每一位学生负责总结一个寓言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插图,大家一起在线上协作,制作出小组的PPT,就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与线上交流能力。

此外,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化学课程时,学生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在线上可以看到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了解每个章节的安排。只要学生上线进行课程学习,就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此外,在学习平台上往往还有一些相关链接,通过点击这些链接,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进而探索出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当前的课题研究中,例如中心幼儿园“信息技术+家园共育助力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心小学“乡村小学科学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实践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初中政史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等,都提到了要综合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数学软件,包括计算器等APP对小数除法数学问题进行求解,提升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看到古文,例如《少年中国说(节选)》《题临安邸》《山居秋暝》等,可以通过古诗词讲解网站,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在做实验之前,预先进行模拟,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深刻印象。

(二)打破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融合的边界,拓展融合宽度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实践路径的探索中,学校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跨学科学习实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教师要设计不同类型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和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例如,在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结合,因为在物理中有很多计算公式,包括速度的计算、力的分解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推导计算。只有教师在教学时主动设计跨学科领域的教学活动,才能把各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在设计的教学中,学校可以将不同学段进行衔接。例如,孙疃中心学校以体验式教学为依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从大处着眼、向高效发力、往均衡迈进”,逐步完善了孙疃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段”一体化生态体系:幼儿园“游戏化五环节”的生活课堂,小学“三自五卡”的生机课堂,初中“三步九环节”的生态课堂;建构立体化的三级课堂:优化教室小课堂,打造校园中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三段”一体化生态体系围绕教育高质量这一中心展开,既保证了幼小、小初的有效衔接,又兼顾辖区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跨学段融合,学生可以逐步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跨领域的教学活动和项目,将信息技术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例如,孙疃中心学校研发了融合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如体育课用平板电脑把音乐、舞蹈融入课堂教学中,班会课融入抖音微视频、翻转课堂等,使课堂更丰富、直观、生动。甚至还可以用各种线上平台来宣传自己的班级,班级宣传委员作为班级宣传者,利用公众号或者是抖音等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发表公众号文章和制作视频等技能,宣传班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融合链条,延伸融合长度

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预习和准备课堂内容。例如,孙疃中心学校在原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单完成课前新的自主学习。很多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都表示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更加专注。因为提前了解了本节课的大概内容,有了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学生更好地投入后续的学习中。

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孙疃中心学校在原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生机课堂教学模式”,课上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老师制作的课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置分层作业,完成目标知识重难点的按需学习。事实证明一些学习成绩偏后的同学,通过分层作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考试得分率。

在课后巩固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作业和学习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例如,孙疃中心学校在原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三步九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有网络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复习,没有网络条件的学生则通过提前拷贝教师的微课等资源进行复习,使全时空拓展学习成为可能。同时,还大胆尝试借助网络优势,借助云平台,实现课后学生之间作业的及时交流与师生及时反馈,改善农村学生课后作业无人辅导、无人监督的现状。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作业平台完成作业和练习,或者使用学籍管理系统查看学习进度和成绩。通过课后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支持和培训,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本研究不局限于一所学校,而是以中心学校为辐射点,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中心学校及其下辖的所有小学及其他教学点。通过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概念,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厘清了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施现状,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探索出具有可行性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立体化融合的路径。基于融合路径研究,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促进“五育”融合培养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文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实施策略和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5):810,19.

[2]骆焕学.“四主两融三保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版),2022(6):1920.

[3]刘诗卉.城区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研究——以Z县城区小学为例[J].江西教育,2022(47):8687.

[4]陈瑛,陈明,黄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基地校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7):812.

[5]许定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下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研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8(2):85.

[6]轩颖,董雅楠.大数据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视点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4):8286.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