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

2024-06-30徐东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徐东英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与浮力》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为例,开展对初中物理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落实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表现性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表现性评价;“液体的压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159-04

一、核心素养驱动教学评价体系变革

受“基于素养的课程或评价改革”理念影响,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目前我国推动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促使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围绕“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科学的链环展开。但需注意的是,学习评价的核心如果最终指向的不是核心素养,那么这种课程改革就没有意义。我们需要思考到底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个链环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与价值,真正提升教学成效。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改革,需要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往评价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纸笔测验方式无法做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而表现性评价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还能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能够评价学生在高阶思维、复杂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情况,这与传统的评价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二、传统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差异

传统评价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价值观等等,而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学习成就都与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有关联性。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从评价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证实这种新型评价方式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评”三者联系起来,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表现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差异(见表1)。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表现性评价实践——以“液体的压强”教学为例

(一)教材内容分析

“液体的压强”这一章节是鲁教舨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二节,这部分知识点是学生在已经了解了关于压力、固体压强之后学习的关于压强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压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对以往压强知识的拓展,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知识做好铺垫。教师通过以“液体的压强”为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章节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压力、压强等方面的知识点,也基本掌握了利用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有着浓厚兴趣,但是没有养成通过日常生活或者是熟悉的现象切入去思考物理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内容

为保证设计的教学目标能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从客观、科学、全面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本次教学结合“液体的压强”的知识点,对评价等级标准进行细化,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评价目标(见表2)。

2.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等级A: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目的及实验过程清晰了解,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可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同时具备科学探究意识,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完整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可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有着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等级B: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在教师的帮助下可完成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整个实验过程步骤完整,能够撰写实验报告,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评估与反思,可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等级C:学生基本掌握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在老师的帮助下或者是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等级D:学生掌握实验目的以及实验原理,可利用直接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晰了解整个实验步骤,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实验,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等级E: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在经过小组合作讨论或者是教师指导后能够完成实验操作,但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醒,具备基本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教学环节拆解

1.情境教学示例

教师:请看老师展示的视频,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潜水员在潜入到海里后,心跳会发生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水库的大坝?为什么大坝的横截面都是上窄下宽?为什么深海的鱼类被人类捕捞上岸之后会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以及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液体压强的存在,并且初步感受到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知识进行类比迁移,能够让学生快速认识液体压强,并且通过实验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学生1:我们以前已经知道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产生压强,看了上面的视频和图片,知道液体也会受到重力影响,因此液体对支撑它的物体也会产生压强。

教师:回答得太棒了!虽然我们也知道这种压强的存在,但是我们并不能亲眼看到这种压强,所以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并且证明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

学生1: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将底部剪掉,套上一层橡皮膜,再往瓶子里面加水,在水的作用下,橡皮膜就会向下鼓起,这样就可以看到液体的压强。

通过以上情境教学示例可见,复习以往的知识点可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评价等级:B

2.新课教学示例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液体的压强。

实验1:往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情况。

实验2:往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用针插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中流出。

实验3:邀请学生上台,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并且让学生将手插入水中,请学生说出感受。

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让学生猜想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什么关联。

学生1:实验1中的橡皮膜之所以会出现形状变化,是因为受到液体的压强影响。

学生2:实验2中的水从小孔中流出,也证实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3中,水的压强的存在导致套在手上的塑料袋出现变形,甚至让手感受到了压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触摸,如同看见液体的压强一般,强化学生对液体的压强的感性认知。

接着进一步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包括水槽、u型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实验工具与材料,向学生先展示u型管压强计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通过将金属盒放在水中的不同深度,记录u型管中被面的高度差,同时将金属盒放入相同深度的盐水中,记录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总结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和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数据,证实猜想,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相关理论。

评价等级:C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体验实验——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巩固练习的步骤开展,最后教师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实现课后延伸与知识拓展,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初中物理教学表现性评价反思

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要实施这样的评价,就需要将核心素养具体化,具体操作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以聚焦核心概念的教学任务。教师授课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也不是机械化地思考。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点,并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基于此,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不仅要聚焦大单元或者是课程中的新概念或技能,使其与教学目标一致,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在课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有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五、结语

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开展更直接、具体、全面的评价,通过全面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日后的物理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谢蓓)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