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新样态”
2024-06-30岳小妤
岳小妤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当中,新型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从一众教学模式中脱颍而出,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学中,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原则展开讨论,以“小数乘除法”教堂为例。从六个方面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126-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运用各种方法转变传统教学中以“课时”为主的教学设计思路,让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明确教学内容和学科素养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化”分析,又要基于此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一)与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需求相适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中提出了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这一概念,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结构化”不仅是对数学学科性质的直接反映,更体现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既为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数学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知识碎片化情况的出现,从而顺应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发展需求。
(二)与培养核心素养的发展性需求相适应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特点。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也会更为关注核心知识的应用性,更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并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把握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把握原则。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知识内容”要具备整体性。通过对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知,教材存在关联性数学知识未设计在同一框架内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首要工作就是要对存在内在逻辑关联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二,“教学安排”要具备整体性。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重组工作之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科学的教学安排,从制定学习目标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细节,从开始的整体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都要运用整体性思维;第三,“认知把握”要具备整体性。小学数学知识的设计安排往往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应当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确保教学设计与学生能力更为契合。
(二)递进发展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递进发展原则。递进发展指的是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实施单元教学,将知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逐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实现温故知新、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
(三)以生为本原则
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都要遵循以生为奉的教育原则,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切实推动教学的稳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都要时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以生为本”原则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运用与迁移。
三、“小数乘除法”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一)建立基本单元体系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单元概念,并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读、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基本的单元教学体系,为之后“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教师在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单元教学之前,首先应当基于该部分知识内容特性确定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等,之后再根据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确定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小数乘除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之间联系的认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为接下来更好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准备。
(二)确定单元教学内容
当小学数学教师完成了对基本单元教学体系的构建之后,教师就要明确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充分考虑单元教育特点:二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针对“小数乘除法”单元教学体系对其中的概念、内容进一步细化,筛选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关于“小数”的知识被安排在了四年级上册(见表一),“小数乘除法”知识则被安排在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之后,这样的课程编排给教师开展“小数乘除珐”的单元教学提供了一定帮助。在实施“小数乘除法”的单元教学时,教师还要基于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课时设定和具体的教学安排,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等知识与“小数除法”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特点,根据学生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这两部分知识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再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时安排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台后的“小数乘除法”单元安排如下(见表二):
(三)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都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确定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联系,耍让单元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柜适应,且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针对“小学乘除法”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目标设定:
目标一: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算理和运算方法,能够灵活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
目标二:掌握“四舍五入”的方祛,并能够用其求积和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三:能够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主动探究并发现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方式同样适用于小数乘除法。
目标四: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组成和表现形式,能够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五:知道估算的重要性,形成估算意识。
目标六: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探究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单元教学情境的方式,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可通过为学生营造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除法”单元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教学导入,比如可以提问:“朵朵和明明是一对姐弟,由于妈妈要开会,所以早上并没有给他们做早饭。妈妈给了朵朵10元钱,让他们在早餐店里买一些食物。朵朵想吃一个包子一碗粥,一共是4.5元,明明想吃芝麻烧饼和豆浆,一共是5.2元。请问妈妈给的钱够吗?如果够,姐弟俩能剩下多少钱?”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小数加减法”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简单。当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计算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对问题难度进行升级,提问:“朵朵觉得早餐店的餐品非常好吃,她想让爸爸在第二天送他们上学之后,买一些去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奶奶和姥姥喜欢吃包子和粥,爷爷和姥爷喜欢吃芝麻烧饼和豆浆,爸爸需要付给店家多少钱?”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可以把每一份早餐的钱数加起来:有的学生可能提出把朵朵的早餐和明明的早餐分别乘以2再相加就可以;还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其他的算法,如制作图表、使用模型等。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单元教学模式开展具体教学,并在讲解完毕之后,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再次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探究,深化对小数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既散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叉锻炼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五)组织单元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在晟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单元教学形式,将游戏化教学、合作化教学等方法融入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结构化认识。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后,为学生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合作小组,保证各小组综合实力均衡。之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发放20元面值的“购物券”,并让学生在“超市场景”中选择商品进行买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不同的“购物消单”,每组的组长既要分配好本组成员的角色,还要根据清单给每个成员布置不同的任务。当小组完成“超市购物”任务之后,每组还要根据购物过程设计“例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不同的“解答方法”,在所有小组均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开展分享讨论。
再如,当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了对此单元所有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理解情况来绘制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参与单元思维导图绘制,并在绘制完成之后进行分析和完善。之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就思维导图开展讨论交流。接着,学生再根据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各组思维导图开展评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实现对该部分知识的结构化认识,在培育学生整体学习思维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
(六)实施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根据既定的评估标准(见表三),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素养培养情况等开展的一种评估活动,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怯。其不仅有着高度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馈功能,也是教师运用任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小学数学教师在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即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或家长;二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括动结束之后,教师既可以通过书面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口头提问、作业布置等方式进行评价,但无论教师运用何种评价方式,都要保证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客观性;三要注重评价维度的多元化。评价维度,指的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对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核心素养五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实现整体掌握,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建立单元学习体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实施单元评价等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