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的思政意识观照

2024-06-30杨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5期
关键词:刘胡兰毛主席敌人

杨伟

统编本教材里面编选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刘胡兰》《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节选)》等一系列革命文化题材课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对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思政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022年版课标在核心素养内涵中提到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正是弘扬革命文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巧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不可避免地要有一定的人文主题,意在让学生从这些主题内容里学习革命先烈吃苦耐劳、不怕牺牲、顽强不屈、热爱祖国等一系列高贵品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迸发出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小说、诗歌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多方面了解革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但是这些历史距当今学生比较久远,那么如何拉近学生和这些革命人物的距离,不使人物脸谱化、抽象化,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

江苏南京的史春妍老师在执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就非常巧妙地把历史和学生的当下生活勾连起来。如以下教学片段:

师: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第17页。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双手捧书,书向外斜。(范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生自由读课文)

师: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坐正,送老师一个微笑。课文很长,请小朋友们来看,这些词你会读吗?能不能都读准?自己试试看。

(生自读生词:江西、瑞金城、沙洲坝、村子。指名认读,师评价:翘舌音、平舌音都读得非常准。全班齐读词语。)

师:小朋友,这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呀?它们写的都是——

生:地方。

师:江西是江西省,在江西省瑞金城,有一个小村子,名字叫作——

生:沙洲坝。

师:我们说的这口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出示地图)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江西在哪儿呢?

(生用手指出江西在地图上的位置)

师:对了,这就是江西省。我们要看的那口井就在这儿。请小朋友再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咱们坐着飞机,来到了江西省的瑞金城,这里就是——

生:沙洲坝。

师:当年毛主席领导革命的时候,曾经在这里住过。我们读读这两个词。

生:瑞金城、沙洲坝。

师:现在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这口井在哪里吗?

生1:这口井在江西沙洲坝。

师:你只说了村子,我们还不知道飞到哪儿呢。用上这几个词,你会吗?

生2:这口井在江西省瑞金

城的村子沙洲坝。

师:这个小朋友说得非常清楚,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她说的地点找到这口井了。我们再来看这几幅图,(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小朋友来读一读上面的词语。

生:毛主席、乡亲、战士。

师:毛主席是什么人啊,谁知道?

生:毛主席是主席。

师:是啊,毛主席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瞧瞧,这就是毛主席。(出示毛主席图片)在天安门城楼上,就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又是什么人呀?(出示乡亲图片)

生:乡亲。

生:这个呢?(出示战士图片)

生:战士。

师:是的,就是跟着毛主席一起干革命的——

生:战士。

师:这三个词放在一起,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都指的是人。

师:小朋友,那你能用上这三个词,简单地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谁、做了什么事吗?

生:这口井是毛主席带着乡亲和战士挖的。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史老师在教学中创设“坐飞机,找水井”这一情境,引领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连词成句,同时润物无声地让学生初步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感受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二、巧妙导课,用背景介绍引入思政教育

以文化人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语文学科育人的使命担当。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从不同程度上发挥着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教育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时须有意识地践行思政教育。

王林波老师在执教《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时,从《王二小放牛郎》歌曲导入新课,独特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再通过学生可能从书本和父母那里知道的一系列小英雄人物引出小英雄雨来。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充分体现了王老师设计教学的智慧。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王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王二小放牛郎》)

师:这首歌唱的是一位小英雄。谁听出来了?

生:这首歌唱的是小英雄王

二小。

师:了解这个故事吗?能不能给大家简单讲一讲?

生:敌人让王二小带路,他为了保护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中了埋伏,气急败坏,就用刺刀刺死了王二小。

师:多么可敬的一位小英雄啊!

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位小英雄的故事,毛主席曾经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谁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

生:刘胡兰。

师:在抗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小英雄,他们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大家快速浏览,看看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出示)

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少年队和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他们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

其中,最为活跃和出色的是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还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生浏览资料,获取信息。)

师:读完了没有?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

生: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开展了“五不运动”。

师:具体说说看。

生:就是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师:这些儿童团员多么机智,多么勇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真了不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员,一位不告诉敌人情报、不吃敌人糖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

生:雨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就是《小英雄雨来(节选)》,大家一起读课题。

王老师用导课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学习一位小英雄人物的基调,为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三、主次分明,秉持学科属性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确有着非常浓郁的人文主题,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秉持语文学科属性,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政课。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刘胡兰》一课时,就通过词语的对比读、重点句子的类比理解读,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了刘胡兰面对威胁时的坚强性格,从而在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到了无限的能量。两个环节流程如下:

请学生比较理解“愤怒”和“恼羞成怒”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对话,读出气愤的语气。

着重读好“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这句话,引导学生说说刘胡兰和钢铁之间的相同点,进一步感知刘胡兰的坚强形象。

学习比喻句式“……像……似的”,出示图片,练习句式表达。

的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好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适切观照思政教育,从而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刘胡兰毛主席敌人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乐谱:刘胡兰颂
敌人派(下)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在刘胡兰像前
足够是够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