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 激荡 余韵

2024-06-30谢宜伶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余韵选段冲动

谢宜伶

我国古代的《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后来节奏逐渐被沿用到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代指有秩序、有规则、有节拍的合乎规律和富有美感的变化和运动。课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节奏的影响,通过错落有致、快慢交替、意趣盎然的节奏变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此方能更加鲜明地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传递知识、态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学习彭才华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斑斓》,笔者发现在这节课上,教学节奏不断变化,推动课堂艺术生成美的体验。从渐进、激荡到余韵,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时而轻柔,时而激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一堂教学课,更是一次美的体验。它告诉我们,教学节奏的变化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握,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成长。

一、渐进:教学节奏的渐强

在课堂教学中,节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我们传播知识的媒介,更是教学内容层次难易处理的调控器,以及串联各个教学环节的纽带。更重要的是,教学节奏也是我们传达情感、情致的直接媒介。把握好教学节奏,尤其是渐进的节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学节奏是教师需要预设并落实的重要任务。每一堂课,就像一部交响乐,有起承转合,也有高潮低谷。为了推动课堂教学节奏往预定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对教学策略有精心的设计。

渐进,作为教学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的是一种逐渐加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渐强的节奏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难度设置、教学方法的逐步深入、教学信息的逐渐增加等方式实现。渐进的教学节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逐步深入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1.错落有致:教学过程的渐入佳境

《斑斓》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彭老师以看图写话的游戏引入写作,他不做指导,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依据经验进行写作实践。之后,课堂循着“写作实践—选段鉴赏—技法梳理—写作实践—选段鉴赏—技法梳理—选段鉴赏—技法梳理”的教学节奏有序推进。整节课安排了两次写作,一次是根据现有学情进行的写作,一次是从经典诗文中摘选句段,进行赏析,梳理出“让色彩现出来—让色彩多起来—让色彩活起来”三个层次的写作技法之后,带着感悟和创作热情进行的写作。两次写作体现了递进的层次,使教学过程渐入佳境。在教学中他嵌入了三次选段鉴赏,选取范围广泛,有耳熟能详的《咏鹅》,也有陌生的《西游补》;有课外的诗文,也有课内的《火烧云》《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有单一的选段,也有同一篇文本《祝福》中选取的有关联的三个片段。不同的选段,错落有致地嵌入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写作技法,进而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用和创作。整节课仿佛有着律动的旋律,循着旋律,发现规律,渐入佳境。

2.由弱渐强:教学重难点的渐次递增

展开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点重难点的渐次递增,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

“学写色彩”是《斑斓》这节习作指导课的教学重点。彭老师通过三个教学环节逐步落实教学重点。第一个环节“让色彩现出来”让学生学会清晰鲜明地表达色彩,第二个环节“让色彩多起来”让学生学会丰富地表达色彩,第三个环节“让色彩活起来”让学生学会生动地表达色彩。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重点节奏逐渐加强。

“赋予情感的色彩描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节奏也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过程。彭老师通过鲁迅先生《祝福》中三个文段的选用,引导学生观察:从二十六七岁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到五年后眼神无光的女性再到神色木然的女性,虽然都使用了色彩描写,带给读者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由此突破难点,理解色彩可以传达情感,也可以被赋予情感。

3.起承转合:教学结构的渐为一体

起承转合是对课堂教学节奏的一种美的加工和调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呈现或平述、或衔接、或陡转、或整合,形成丰富多变却又圆融一体的教学结构。

《斑斓》一课,始于看图写话。图,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幅图。高远的天空下,一只白色的天鹅,在一江春水中游动。呼之欲出的是一句再熟悉不过的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学生有的描写水上的风景,有的抓住鹅的动作来刻画。彭老师顺势指导:一幅图有很多种写法,颜色词就是其中一种。其后,引用曹文轩说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引导学生。平缓导入的当堂写作,使得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这就是“起”。

“承”指承接,这节课通过层层铺垫的方法来实现,从“让色彩现出来”到“让色彩多起来”,再到“让色彩活起来”,每个层次都是一次深化,彼此之间却又过渡自然。如下教学片段:

师:其实啊,这幅图有人是这么写的。(出示《咏鹅》)七岁的骆宾王在写鹅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它的色彩,这两句诗是——

生: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10个字里就含有白色、绿色、红掌、透明的清波,一共4种颜色。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一起看。(出示《天净沙·秋》)这是大家即将学习的一首元曲,发现色彩在哪儿了吗?

生: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师:多少个字?几种颜色?

生:10个字里有5种颜色。

师:这是色彩描写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笔下,不但要让色彩“现”出来,还要让它“多”起来。(板书:多)

这个片段,先承接了上文的看图写话,学生在无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一次写作,彭老师引导学生描绘画面之后,学生进行了文字的加工,着力色彩的描写。彭老师对学生的二次写作进行评点后,自然引出骆宾王在《咏鹅》一诗中描写的精妙,学生从而了解到色彩还可以更丰富地表达出来。

“转”是教学节奏的陡然变化,仿佛课堂的一处弯折,让学生意想不到,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彭老师在这里使用了提问的方法:“是不是只有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才是最好的呢?”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惑”,学生都陷入疑惑中:难道不是吗?接着,彭老师再频频举证,用《骆驼祥子》《祝福》《红楼梦》中的选段来说明色彩亦能传情达意。

“合”是整合,是对整节课的知识和观点的圆融贯通。彭老师引用名言来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色彩由生命赋予,笔下的色彩最终是由不同的生命状态决定的。

在彭才华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斑斓》中,教学节奏的渐进之美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课堂逐渐进入佳境,引领学生渐入知识的深境。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也呈现出渐次递增的态势,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逐步深化,不断挑战自我。同时,教学结构的安排也渐为一体,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节奏感十足。这种渐进的教学节奏,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二、激荡:教学节奏的高潮

在刻板的教学节奏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可以刻意营造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之间的“冲击”和“碰撞”,形成教学节奏的激荡。

1.“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两种美学逻辑的激荡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美学存在着“初发芙蓉”和“错彩镂金”两种不同面貌的美。“初发芙蓉”的美崇尚自然平淡,无需过多的修饰。“错彩镂金”的美追求字词的雕饰,着眼绚烂繁华。应用于习作的指导,“初发芙蓉”着重强调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而“错彩镂金”则体现在重视字词的锤炼和语言的精美。

《斑斓》一课,学生有两次体验。一次是写的体验,开课的看图写话,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基于自身的经验出发,自然写作,语言质朴;第二次是创造与生发的体验,学生尝试用一个名词加上一种颜色去形容六张颜色图片的色彩。彭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这种颜色和生活中什么东西相似呢?”两次体验,强调的都是自然的创作、真诚的表达,体现着“芙蓉”初发、自然可爱之美。

而“错彩镂金”之美则体现在“让色彩活起来”这个教学环节。色彩如何“活”起来?彭老师带着学生到经典诗文的选段中观赏和揣摩三种雕琢技法:一是对比,正如杜甫笔下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碧波映衬,更显水鸟雪白;满山青翠,更显花红似火。二是渐变,正如王安石描绘的江南,当春风徐徐吹来,江南两岸不断在变绿,绿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三是动化,吴然笔下的凤尾竹在风中摇晃,影儿在晃,色彩也在晃。这样一来,对色彩的描绘,细腻繁复,如重笔浓墨,刻画出色彩的千姿百态,体现了“错彩镂金”之美。

两种不同的美学逻辑,在彭老师的《斑斓》习作指导课上,交错出现,时而“碰撞”,形成激荡,却又相得益彰。

2.“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两种美学形式的激荡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两种自然要求或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一种是“形式冲动”,又叫“理性冲动”。彭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不仅有写作的实践,有基于写作的指导,难得的是还引入了大量的经典诗文选段赏析。学生在欣赏文段的同时,产生瞬间的审美直觉,有了表达的冲动,这是一种“感性冲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只有抓住时机,巧加引导,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彭老师适时引入了学写色彩的三招——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使学生的“感性冲动”和写作的规律、技法和谐统一在了一起,感性和理性达成了一致的目的。“激荡”碰撞之后,教学节奏奏出了和谐的音符,由此,学生产生了审美的愉悦。

3.“文辞对比”与“意蕴对比”——两种审美思维的激荡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斑斓》一课有两处精彩的对比,第一处的对比指的是学用让色彩活起来的其中一种方法。比如:

师:怎样让我们笔下的色彩活起来呢?(出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

——杜甫《绝句》

师:这一句诗里边已经看到了哪些色彩?

生:碧、白、青。

师:这两句出自杜甫之手。杜甫作诗特别考究,很明显少了一种颜色,对吗?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呢?结合这幅图想一想,应该是什么颜色啊?

生:火红色。

师:填什么字呢?

生:红、艳、火……

师:这些答案,看上去也基本合理,但是连你们自己都不太满意,是吧?

生:燃。

师:为什么填“燃”字?

生:因为我觉得这火红色就像在燃烧一样,所以山青花欲“燃”。

师:一个是“红”,一个是“燃”,哪一个让我们感觉花更红?

生:“燃”字更红,火焰燃烧以后会更加鲜艳。

师:为什么会显得这么红呢?大家结合前一句想一想。

生:因为山是青绿色的,那花就显得更红了。

生:是的,前一句江是绿色的,反衬出鸟就更白了。

师:江碧,鸟逾白;满山的青翠欲滴之中,那花儿自然显得更红了。这是让色彩“活”起来的第一招——(出示:对比)

杜甫的《绝句》描摹出江、山、花、鸟四种景物,分别配以碧、青、红、白四种颜色,使读者视境豁亮、心爽神怡。彭老师巧设填空,让学生边填边思考,在文辞的对比中领悟:江水碧绿,更衬得水鸟的翎毛格外洁白;山色青葱,愈加使春花显得红艳,这是对比让色彩产生的相映生辉之美。

如果只有这一种对比,教学节奏就显得趋于平淡,彭老师还运用了第二处对比:意蕴的对比。他依次出示了《祝福》中三个人物的描写片段,三个片段都使用了色彩塑造人物,不同的色彩描绘使得读者产生不同的观感,揭示了人物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背后的命运与遭遇。这里的对比,不仅是文辞的对比,更是渗透了情感的、人物形象的对比,是一种内涵的对比,即意蕴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审美思维,交织碰撞,又彼此交融,让听课者产生美的享受。

在彭才华老师的《斑斓》习作教学中,激荡的节奏使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通过“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的激荡,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同时,“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激荡,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此外,“文辞对比”与“意蕴对比”的激荡,更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理解,提升鉴别能力。这种激荡的节奏使得课堂充满挑战与机遇,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满足。

三、余韵:教学节奏的尾声

余韵是一首音乐的收束部分。好的音乐,一曲终了之后,余韵犹在,不时缠绕心头。好的课堂,也能形成有独特意味的“余韵”,学生或者沉醉其中,不愿离开,或者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想要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堂教学节奏的余韵,耐人寻味。

1.联系生活,形成余韵

让色彩变得丰富的一种方法,是去创造颜色词。彭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用一个名词加上它的颜色,就能创造一种颜色词,比如鸭头绿、水墨色、青苹绿……他任意选取了六种颜色,引导学生去联想,到生活中寻找和这六种颜色相似的事物,创造颜色词。这样的勾连一旦形成,就不会只在课堂上出现,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看到不同的颜色,会联想到相似的事物,继而创造出充满新意的颜色词。不断勾连,不断联想,不断创造,就形成了这节课的余韵。

2.适度“留白”,生成余韵

中国艺术创作,自古以来就有“留白”之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留下部分内容,“故意不说”形成“留白”的效果。这节课上,彭老师运用了《祝福》文段,进行三次对比之后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女性命运一直在发生变化。究竟发生了何种变化呢?答案呼之欲出,只要提问,学生定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学生也迫不及待地等着彭老师公布答案,印证自己心中的猜想。彭老师却不点破,只留给学生一句“课外去寻找答案”。这种“留白”,会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欲望,激发学生通过阅读印证猜想的欲望。彭老师不着一字,就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兴趣的效果。课堂虽然结束了,由此产生的余韵却经久不息。

在彭才华老师的《斑斓》教学中,余韵的体现使得课堂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感受到知识的余温,使学习得以延续。适度“留白”更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余音绕梁的教学节奏,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满足。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这样说,寒暑昼夜的来往,新陈的代谢,雌雄的匹偶,风波的起伏,山川的交错,数量的乘除消长,以至于玄理方面的反正对称,历史方面兴亡隆替的循环,都有一个节奏的道理在里面。课堂亦是如此,它饱含着灵动多变的教学节奏和和谐多变的律动之美。彭才华老师的《斑斓》一课,就在节奏的灵动变化中走向美的极致。

从渐进、激荡到余韵,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使教学过程渐入佳境,重点难点的讲解逐步递进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同时,通过“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的激荡,“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激荡,“文辞对比”与“意蕴对比”的激荡,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思维的碰撞与升华。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和适度“留白”的方式,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让课堂余韵悠长。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余韵选段冲动
结婚是需要一点冲动的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选段精读角
《闹新春》《湖畔余韵》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谜一样的她
总会遇见更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