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2024-06-29季洋洋姜丽华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应对挑战数字化

季洋洋 姜丽华

摘 要:当前,数字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赋能的同时,也使教师权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主要表征为教师传统权威淡化、法定权威旁落、专业权威弱化、感召权威式微。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慎用传统权威,学会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为自己赋能,培养专业权威,并且提升人格魅力,彰显感召权威。国家和学校应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教师法定权威。

关键词:数字化;教师权威;挑战;应对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得教育呈现出一种新形态。这种教育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教育教学方式,给教师权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权威是教师有序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师生构建和谐友爱师生关系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文在分析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内涵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目前,学者们关于数字化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数字化是一种策略或手段来分析,认为数字化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所有的活动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开展这些活动的方式,为人类和整个社会带来价值。[1]二是从数字化是一种过程来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文化、人员和技术深入而协调一致的转变,优化和转变机构运营、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2]。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即将数字技术和资源等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学校教育内容、组织方式和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以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教育的权威理论,他认为权威是使教育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根本手段。[3]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权威合法性来源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合理-合法权威。在马克斯·韦伯权威理论的基础上,克利夫顿和罗伯兹提出“四类型说”的教师权威理论模型。他们将教师权威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度权威,另一种是个人权威。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组成了制度权威,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组成了个人权威。[4]我国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教师权威:其一,教师权威是一种外在的制度权威,《教育大辞典》中将其定义为“教师在角色要求下控制或约束学生的权力”[5]。其二,教师权威是外在的制度权威和内在的个人权威的结合。胡运彩认为教师权威是教师作为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威和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所拥有的权威的统一体。[6]吴南中和胡艳芳认为教师权威本质是指教育职业所赋予的制度权威和教师个人学识、能力等个人权威的结合。[7]其三,教师权威是一种师生关系。孙百娥认为教师权威可以看作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信赖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是这种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8]邵成智和扈中平将教师权威界定为“教师权威是教师基于师生关系而获得的,且被学生承认和认可的能确保教育行动价值的教育影响力”[9]。

综上可知,学者们对教师权威的理解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要关注外部的制度赋予教师的权力,认为教师权威是外在的管理和控制;另一种观点则既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角色认同又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自愿认可和服从,认为教师权威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教师权威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使学生自觉信赖和服从的教育影响力。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师权威则是指在数字技术、资源等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产生的一种使学生自觉信赖和服从的教育影响力。这种教育影响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威;二是教师个人品质、行为等产生的权威。其中关于教师权威的类型,学者们是在批判继承权威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学者采用克利夫顿和罗伯兹的“四类型说”,本文也以“四类型说”为教师权威类型的划分标准。

二、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传统权威淡化

教师传统权威是指在文化环境、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师权威,它属于一种外在的权威,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地位。古代荀子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将“师”与“天”“地”“君”“亲”并列。《学记》中也提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10]由此可见,我国自古就赋予教师极高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使得教师传统权威逐渐淡化,主要表现在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去中心化。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处在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支配地位。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要求,主导学生的发展。然而,随着文化的多元性和数字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传统的“尊师重教”的观念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当前,学生更注重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传统的师生等级观念和权力平衡被打破,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更多地体现在合作、引导而非教师单方面的命令和控制。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不再盲目遵从教师的指示和安排,也不再容忍教师在课堂中的专制和霸权行为。

(二)教师法定权威旁落

教师法定权威源于社会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表现为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权力、身份、地位而使学生必须服从的权力,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属于一种外在的权威。这些制度和规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行为依从的准则,而且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保障。因此,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时,从语言、眼神及肢体动作等方面表达着对课堂的主导和控制。然而,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更强调师生的平等性。网络授课的出现,使得师生关系更接近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干预降低,教师的管教权逐渐失去作用。数字技术和教育所构成的教育环境,因数字化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网络社会中较少考虑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并忽视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这种虚拟的生活会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导致学生喜欢特立独行,甚至出现了逆反心态,使得教师管教权弱化,进一步冲击了教师的法定权威。

(三)教师专业权威弱化

教师专业权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教师的知识不仅包括教师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获取的实践经验。它属于一种内在的权威,强调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古代,教师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存在,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学生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普及,教师在学生心中仍是

百科全书式的存在。然而,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不再具有知识优势,而学生具备挑战教师的能力,撼动了教师的专业权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获取方式多样化。教育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使得知识的总量在急速增长,其更迭速度加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其长期占据知识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同时,学生课后可以使用数字化工具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弥补自身不足。因此,数字技术和教育的融合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鸿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二是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数字化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数字素养,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这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更具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教学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软硬件设备更新速度快,部分教师缺乏数字工具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将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导致他们无法满足学生的期待,其专业能力受到学生的质疑。

(四)教师感召权威式微

感召权威是教师以个人魅力为基础,通过个人崇拜而获得的一种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认可,自觉服从教师安排的影响力。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包括教师的感情、组织、品格、能力及魅力等方面。[11]它也属于一种内在的权威,强调教师个人品格对学生产生的情感激发和精神引领。教师感召权威式微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强。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自主选择教师。然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学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教师,获取优质的课程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教师情感影响力被削弱。师生间的情感基础是教师感召权威发挥作用的催化剂,当前一些教育资源以付费形式出现,加剧了教育的功利性,接受教育成为一种消费行为,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受数字化的影响,教师异化成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尤其是数字化为教育资源付费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教师充当起了服务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演变成卖家与买家的关系。因此,教师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导致自身的情感感召力受到冲击。

三、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慎用传统权威

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需要明确教师权威不是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而是让学生自觉地认可和接受。在数字化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学生逐渐成为教学中心。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更新权威观,慎用传统权威。首先,教师要学会理性地看待传统权威,避免出现权威主义。教师应明晰教师权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教师权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的需求,课内外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和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要用其身份代表的传统权威向学生施加压力。最后,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力量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数字化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数字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不过,由于学生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其主体意识还未成熟,过度自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在实践中落实师生民主及人格平等的理念。

(二)教师注重自我赋能,培养专业权威

数字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不仅占据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且可以个性化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反之,教师如果一味固守旧知识,只会让知识面狭窄,终会被时代抛弃。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权威。在丰富专业知识方面,一是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搜集学习资源,广泛学习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搜集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甄别知识,将互联网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个人知识巧妙地融合,主动对各种知识加工整合,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二是教师应注重缄默知识,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传授显性知识的优势弱化,而隐含在教师身上的缄默知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缄默知识通常是指个体自身经验获得的、无法言传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的特性。[12]虽然缄默知识难以直接传授,但是很多情况下它是个体获得显性知识的向导,也是教师专业权威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知识。因此,教师要察觉到缄默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外显知识的同时兼顾缄默知识。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自主进行数字化教学技能的研习,积极尝试运用数字化技术教学,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教师提升人格魅力,彰显感召权威

教师权威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影响力,感召权威是教师个人魅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是一种内在的让学生自觉认可和服从的力量。教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人格魅力,具体可通过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体需求出发,开展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在传统教育中,一对多的师生关系限制了教师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展开教学的可能。而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教学平台完成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师生深度交流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教学。二是凸显教师情感感召力。教学既有知识的传递也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会换位思考,用交流和沟通代替命令和禁止,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当前数字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教育场域更加复杂,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信息鉴别能力较低,极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塑造自身的感召权威。

(四)各方形成合力,维护法定权威

法律法规和制度是教师法定权威的基本保障,各方应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教师的法定权威。首先,国家应明确教师的合法权利,制定管理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教师如何批评、惩罚学生等要制定详细的准则和可操作化的规定,以确保教师行使权利时有法可依。同时,国家或政府应不断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并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教师法定权威的重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确保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教育系统内部应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其次,国家还应提高教师资格准入标准,综合考虑教师的学历、教学技能等,不断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源头上维护教师的法定权威。再次,学校应定期举办普法讲座,引导学生改善不良行为,培养数字化背景下的学生的责任感,避免网络行为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同时,学校应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鼓励和宣传教师努力奉献的精神,维护其正面形象。

四、结语

数字化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然,教师权威在数字化背景下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本文以教师权威的四种类型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对策,既有利于丰富教师权威的相关理论,也对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捍卫教师权威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4):41-49.

[2]苏珊,马志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基于CIPP模型的实践案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8):18-24.

[3]杨季兵,李森,涂尔干教师权威思想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28-31.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09.

[5]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51.

[6]胡运彩.教师权威异化分析及化解构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7(7):65-70.

[7]吴南中,胡艳芳.教师权威:一种亟待回归的教育理性[J].教学与管理,2012(3):66-67.

[8]孙百娥.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J].教育评论,2002(2):19-21.

[9]邵成智,扈中平.论教师的预付权威[J].教师教育研究,2019(4):16-21.

[10]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

[11]高俊霞.教师感召权威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8):154-155.

[12]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2003(12):31-36.

猜你喜欢

应对挑战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数字化制胜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