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提升路径

2024-06-29刘叶吕鹏娟王腾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

刘叶 吕鹏娟 王腾

摘要: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财经类高校,河北经贸大学面临大学生获得感低、实践活动创新性缺失、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滞后、创新创业实践缺乏协同效应、创新创业教育挑战性不足等发展困境。基于此,文章建议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提升获得感,多措并举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性,加强专创融合课程探索与建设实践,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探索创新创业课程的挑战性和高阶性。

关键词:新财经;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其核心内涵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度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有何发展困境?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本文的研究旨趣。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高地,紧抓市场用人需求,直指人才培养出口,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宗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1]。根据我国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趋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2],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全面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

我国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拓宽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实践精神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3]。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该校一向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新财经”教育改革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中。

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就

我国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立足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紧抓创新创业的核心要义,盘活创新驱动资源,打造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模式。其中,河北省着力推动建立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具有典范效应的如河北大学的“融通式”协同育人、河北农业大学的“四融合”路径等。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发展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财经类高校,河北经贸大学同样面临着发展困境。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低

“获得感”是中国本土化“新词”,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评价主体基于客观获得而产生的正向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4]。李向红等[5]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最高的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感最低的却是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由此不难推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日渐成熟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应积极开拓大学生竞赛和创业的平台,让大学生提升获得感。

2.2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性缺失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共包括两类:其一,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程”实践活动,即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大学生“足不出课”地去体验;其二,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拓展活动,即通过多种类型的课外学术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第一课堂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过于传统,难以激发学习热情;第二课堂虽项目众多,但难免会让同学们产生“参赛疲劳”。

2.3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滞后

专创融合课程指的是以专业课为主体,构建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6]。当前,我国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但是专创融合课程建设面临3大困境:一是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两者彼此分裂,互不干扰,实际上切断了两者间的天然联系;二是高校教师囿于传统教学方法,却忽视既有学科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之间的有机联系,未积极构建两者协同发展的知识网络;三是高校存在以“项目”代“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却忽视专业课程对创新创业相关实践的知识渗透[7]。

2.4 创新创业实践缺乏协同效应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之间存在着“区隔”,甚至各个实践活动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高校创新创业实践难以协同发展主要是因为:其一,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实践场域,高校教师难以在所有场域均获得通行权,不能触及个人资源不能到达的地域;其二,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往往有不同的等级、目标、时间和技能要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往往单独展开;其三,创新创业实践协同思维固化,除非有某些教师意识到某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协同开展,通过专门引导让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充分利用调研所得,将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构建为一个系统的参与体系,才有可能促成创新创业实践。

2.5 创新创业教育挑战性不足

在既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照本宣科”或者“生搬硬套”地讲解知识点,知识传授仅“浮于表面”或“浅尝辄止”。同时,囿于当前部分高校绩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的明显偏向,因此,高校教师对于改革传统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不高,缺乏内在动力,致使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挑战性设计。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应该让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3.1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提升获得感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借助创新创业课程塑造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坚韧性;第二,鼓励大学生以积极和乐观的情绪状况应对创新创业课程;第三,提倡师生互动,以“教学相长”的思路提升大学生的课程获得感。

3.2 多措并举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性

创新创业实践不是对传统创业项目的重复和复制,而是对具有更多发展潜力和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及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落脚点就是创新创业创新实践。具体发展措施如下:其一,积极开拓传统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性赛道,以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设计思路来丰富既有实践项目;其二,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引进最新的社会业态(如数字赋能、元宇宙、物联网等),开发新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增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对新兴事物的包容性和鼓励性。

3.3 加强专创融合课程探索与建设

我国高度重视专创融合课程开发工作,在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部分省厅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均有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板块,专创融合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发展领域。基于我国专创融合课程建设面临的3大困境建议如下:首先,探索并深化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联系,让两者逐渐契合并融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其次,重视专业课程对创新创业相关实践的知识讲解和渗透;再次,加强专创融合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更多的专业课教师逐步接受和践行创新创业思维,同时引进具备专创融合思维和授课能力的青年教师;最后,加强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深度。

3.4 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创新创业实践应该“开眼看世界”,以更开放性的心态实现不同实践项目的共建共享和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其一,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培训项目,通过获得不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通行权以实现课题项目“共建”;其二,高校教师应树立创新创业实践协同发展的观念,通过把握不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时间和侧重点,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整合性”推进体系,以不同时间点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来打磨学生项目,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共享和协同发展;其三,大学生应树立较强的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意识,通过参与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来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3.5 探索创业创业课程的挑战性和高阶性

创新创业课程应着力提升挑战性和高阶性,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学术性,以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和学术能力提升为重点,全面服务于大学生塑造创新创业素养。第二,探索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专门奖励体系,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挑战性。第三,打造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分阶挑战模式。初阶挑战鼓励大学生了解和参与传统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阶挑战着力强调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中有所收获,高阶挑战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关注领域。《礼记·大学》中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激励我们坚持不断奋进和创新拼搏。在“大众创业、大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样面对获得感低、创新性与挑战性不足以及专创融合滞后等问题,因此,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3]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4]张正,金丽馥.获得感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2015—2020年文献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91-101.

[5]李向红,康冰心,张海燕.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实证分析:基于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J].高教论坛,2022(11):1-5.

[6]马军.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芬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为视角[J].河南教育(高教),2020(6):44-47.

[7]刘文杰,张彦通.推进高校“专创融合”关键在抓牢“创新”[N].中国教育报,2022-03-07(06).

(编辑 何 琳编辑)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education reform

LIU  Ye1, LYU Pengjuan2, WANG  Teng3*

(1.School of Public of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School of Account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3.Personnel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education reform,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essen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s 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face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such as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innovation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lagging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and innovative integrated courses, lack of synergistic effect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insufficient challeng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suggests enhancing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achievement, taking multipl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strengthe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and innovative integrated courses, promoting the co-construction, shar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exploring the challenges and advanced nature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Key words: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名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与融合发展路径;项目编号:231102634091009。

作者简介:刘叶(1987— ),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

*通信作者:王腾(1989— ),男,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人事管理。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