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一体化视角下幼儿园食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4-06-29刘昊
刘昊
摘要:文章围绕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调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措施等方面,以ZKD幼儿园为例,从保教人员对食育的基本认知和态度及幼儿园食育的具体实施情况等方面,对幼儿园食育实施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完善食育活动开展体系、多方合作等措施,从而提高幼儿园食育实施的成效。
关键词:保教一体化幼儿园食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儿童的健康成长紧密相关。《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保教人员、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一。因此,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在幼儿园开展食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ZKD幼儿园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引领,坚持以儿童为本,保教结合,依托“保教一体化视角下‘互联网+赋能幼儿园食育的实践研究”市级信息技术课题,在园所内积极开展食育实践。ZKD幼儿园是省级一类园,办园规模较大,师资力量较强,教育理念先进,园舍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拥有独立的食育工坊和一定规模的种植园地,具备开展食育的必备条件。
本研究以“保教一体化”为视角,通过对ZKD幼儿园食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保育教育层面出发,以问卷的方式了解保教人员(本研究中的“保教人员”特指“幼儿园保教人员和保育员”,下同)对食育的认识,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从“保教一体化”的角度提出适宜的建议,从而提高ZKD幼儿园食育实施的成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据《指南》精神,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已有的成熟问卷,编制了“ZKD幼儿园食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ZKD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背景,包括教龄、文化程度、对食育的基本认知和态度;第二部分是了解幼儿园食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食育的内容、组织形式及实施过程中保教人员遇到的困难等。本次问卷共发放84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2.86%。
三、调查结果
(一)保教人员的背景
1.教龄、文化程度
参与本次调查的保教人员中,教龄在3年以下的保教人员共16人,占20.51%;教龄在4~6年的保教人员共33人,占42.31%;教龄在7~9年的保教人员共10人,占12.82%;教龄在10年以上的保教人员共19人,占24.36%。保教人员文化程度情况统计如下:中专及以下学历22人,占28.21%;大专学历共14人,占17.95%;本科学历共42人,占53.85%。
由此可见,保教人员教龄结构合理,从教经验丰富;专业基础雄厚,半数以上保教人员拥有本科学历。
2.对食育的基本认知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保教人员对食育的基本认知和态度是关系到食育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对食育的了解程度”方面,57.69%的人不太了解、不了解,37.18%的人只是一般了解,仅有5.12%的人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由此可见,保教人员对食育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而了解的途径主要有幼儿食育相关书籍(33.33%)、网络资源(23.08%)和保教人员自身经验(23.08%)。
同时,数据也显示58.97%的保教人员对“幼儿所必需的营养素”只是一般了解,25.64%的人不太了解,比较了解者仅占11.54%。对于常识性的营养知识,仍有不少保教人员不太了解。由此可见,保教人员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程度总体一般。
另外,保教人员对待食育的态度良好,在“食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程度”方面给予充分认可,认为非常重要。幼儿园有必要开展食育,食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以上数据表明,保教人员在食育的认知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对饮食营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都对食育持肯定态度。
(二)幼儿园食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1.幼儿园食育的内容
(1)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2.31%的保教人员所在班级的幼儿都存在一定的不良饮食行为,表现为挑食、偏食、孤食等。保教人员都非常重视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89.74%的保教人员会与幼儿沟通,鼓励幼儿均衡进食。97.43%的保教人员会在进餐环节有意识培养幼儿一些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规范就餐礼仪,开展传统饮食文化教育,餐前餐后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餐具等。
(2)食物的营养介绍
48.72%的保教人员“总是、经常”在进餐前,向幼儿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还有48.72%的保教人员则是“偶尔”介绍。
以上数据表明,ZKD幼儿园开展的食育内容较为广泛,但多呈碎片化,以进餐环节为主进行一日生活随机渗透。
2.幼儿园食育的组织形式及活动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开展与食育有关的主题活动”(75.64%)、“组织亲子食育活动”(74.36%)、“开辟种植园地”(73.08%)、“一日生活中随机渗透”(66.67%)、“开设食育工坊”(62.82%)是幼儿园开展食育的主要组织形式。44.87%的保教人员所在的班级不能做到“一周开展1次或2次食育活动”。
由此可见,幼儿园食育的组织形式比较多样,但缺乏新意,同时活动次数、时长非常有限。
3.幼儿园食育实施遇到的困难
“自身对食育不了解”(61.54%)、“受场地材料限制”(46.15%)、“家长不理解、不支持”(28.2%)是保教人员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幼儿园的培训活动虽多,但缺少关于食育的专项培训,只有47.44%的保教人员在参加保健培训时顺带了解一些,对于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不能也不敢向幼儿做相关介绍。
ZKD幼儿园班级数量较多,食育工坊各班每两周才能参与一次,考虑到食品安全,很多外购食品不能进入园所,开展食育活动受限较多。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4.36%的保教人员“经常、总是”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饮食健康方面的指导,涉及问题很随意,且多为单项交流,缺乏双向互动。
四、存在的问题
(一)食育内容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食育内容主要关注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规范进餐礼仪,但对饮食营养、身体保健等知识涉及甚少。部分保教人员在食育中仅提供表面指导,未给予具体讲解,导致幼儿对卫生、细菌等相关概念认知模糊。同时,幼儿惜食意识也未能真正建立。
(二)食育形式简单,缺乏创新
调查结果显示,食育活动在幼儿园中以渗透教育和主题教育为主,包括开设工坊、开辟种植园地等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形式和内容往往比较单一和固化,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常见的活动包括保教人员提醒幼儿勤洗手、纠正幼儿进餐习惯、开展就餐礼仪教育等。
为了提升食育活动的新颖性和效果,幼儿园可以尝试新的活动形式,如增设食育活动区角、设立食物展台等。然而,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安全、空间和经费等问题,导致保教人员带幼儿开展活动的意愿并不强烈。此外,与食育有关的环境和区角活动也显得单调乏味,主题活动中很少有关于食育的内容。
(三)食育课程缺乏科学系统性
调查结果显示,ZKD幼儿园的食育课程设置较为简单,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内容,呈现碎片化、随机化特征,导致保教人员在组织幼儿进行食育活动时容易出现内容杂乱、不成体系的问题,因而影响了幼儿对系统知识的获得。
(四)保教人员对食育认识不够深刻,食育方面的培训不够
食育的推进离不开保教人员的支持,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保教人员对食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对食育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部分保教人员存在对食育内涵认识不清的现象,认为食育工作就是保育活动,缺乏全面了解和掌握运用营养健康知识的能力;超过一半的保教人员未接受过食育方面的培训,不能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对食育的学习只能依靠自学,教学方式不能直观形象地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部分保教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答幼儿提出的有关食物的问题,因此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幼儿园与家长在食育方面的合作亟待加强
家长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孩子是否吃饱、挑食上,而对食育的其他方面了解甚少。家园共育的影响力有限,幼儿园通过家园共育开展食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分享每周食谱、微信公众号推送保健知识文章。
同时,家长与保教人员缺乏有效协作,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将食育视为幼儿园的责任,而非家庭的基础。当保教人员反映幼儿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家长往往不以为意,甚至为孩子找借口推脱责任。这种状况使得保教人员在食育教育中面临困境,导致家园互动难以深入开展,食育教育效果差。
五、建议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保教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食育意识和能力
1.提高保教人员食育能力及食育意识
加强保教人员食育方面的培训,有效开展食育工作。定期组织保教人员进行有关食育内容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通过网络资源、书籍等进行自学,转变自身食育理念,丰富食育知识储备。
(2)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观摩、研讨的方式向优秀保教人员学习,反思自身在食育一种行为上的不足,及时纠偏。
(3)保教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将教育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项培训。保教人员可以通过讲座学习最先进的食育理念,从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专项培训,保教人员还可以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食育方法,如进餐过程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
2.培养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的食育意识
幼儿园食堂是为幼儿进行餐点制作的场所,不仅是后勤保障场所,也具有食育功能。首先,应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食堂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食育观念,充分发挥食堂的教育功能,积极配合幼儿园进行食育工作。其次,在食物的制作上要考虑色彩的搭配与造型的变换,以增加幼儿的食欲。最后,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卫生的标准来执行,保证幼儿园饮食的安全性与卫生性。
(二)完善幼儿园食育活动开展的体系、制度
1.制订幼儿园食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开展食育活动应制订系统、科学的食育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食物的认知能力、选择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喜爱之情,同时培养幼儿的爱国和感恩情感。制定目标时要符合幼儿认知、技能、情感要求,考虑幼儿园具体情况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2.丰富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食育内容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容相结合。与体育内容相结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的习惯,使幼儿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食物种类、习性、生长规律等知识。与德育内容相结合,食育活动可以普及饮食文化知识,增强幼儿的自豪感,使其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地方饮食文化,丰富幼儿对“食”的认识。食育活动还可以规范幼儿的用餐礼仪,培养幼儿的惜食意识,使其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与美育内容结合,食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食育组织形式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进餐活动是最直接的途径,环境创设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区角活动和主题活动也是有效的组织形式。
3.完善幼儿园食育活动的评价制度
完善幼儿园食育活动评价制度,包括记录、评价和反馈三个环节。保教人员与幼儿共同填写食育手册,记录幼儿表现并进行积极评价。幼儿将作品放入手册,保教人员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等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估,以便改进活动并促进幼儿发展。
(三)多方共同开展食育,增强教育合力
1.家园合作,共同开展食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保教人员,家庭是食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家长的食育观念与行为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家长需要理解食育的重要性,认识到食育对幼儿的多方面积极作用。同时,家长应在家中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和礼仪等进行要求,与幼儿园行为保持一致。其次,食育活动要具有多样性。幼儿园可以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参与食育活动,如营养师、医生、农业专家等,通过实际活动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最后,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家长在食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递食育知识,提高其食育能力。
2.社区参与,共建食育环境
联系社区参与食育环境建设,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和合理膳食。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各类活动,提高居民的认识,与幼儿园合作开展课程,邀请营养师讲解,组织志愿者参与,共同为幼儿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