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4-06-29张明月
张明月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又如何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渗透寓教于乐的思想呢?本文将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寓教于乐思想的现实意义、在教材中的体现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数学儿童教学
一、寓教于乐思想的现实意义
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寓教于乐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理念,指的是将教育内容包裹在娱乐中,通过吸引人们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笔者将从课堂教学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简述寓教于乐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显著的,教师呈现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将教师的施教意图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意图,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更加提倡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沟通交流等,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寓教于乐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材的排版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每一课时的内容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考虑到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教材在呈现时注重趣味性和生动性,课程开篇的导入、内容的新授、实践环节、习题设计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趣味性。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题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中寓教于乐思想的体现。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和习题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一)生活实际促兴趣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数学教材的内容通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引发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兴趣。以《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为例,教材开篇呈现了小朋友去户外郊游分西瓜、月饼等食物的生活场景,引入两个小朋友分月饼“一人一半”的生活实际问题。这种设计可以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引出课题的重点——二分之一的数学意义,同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利用生活化实际问题来解决,易于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开拓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数形结合易理解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形状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大小关系。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小学学习领域中,都能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分数时,教师可以借助圆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通过将圆形图分成若干份,教师可以形象地展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数学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比较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来向学生直观地解释分数的基本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们明白了平均分配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数学规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让他们从抽象的数学符号中解脱出来,通过有趣的图形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三)动手实践再深入
实践性练习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编排内容。这种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是贯彻寓教于乐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引导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它的四分之一”,并展现小朋友聚精会神讨论如何将纸片平均分成四份的场景。教材内容的安排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概念,让学生在讨论“纸片该如何折叠并表示出其中的几分之一”的实践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实践性练习,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实践性练习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习题练习强巩固
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练习中寓教于乐思想的渗透是广泛的。教材通过设计有趣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小学数学中习题练习的趣味性主要通过游戏化设计、图像化呈现、情境化设置和多样化的题型等多种方式展开编排。这些不同习题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化学生对分数的应用,促进学生对分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材练习题中,通过图片(图5)展示三(1)班黑板报的布局,让学生思考其中“作品展示”和“科学世界”大约各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并比较哪一部分大,体现了教材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世界的认识。
三、教学活动中的寓教于乐思想
在教材编写中,寓教于乐思想的融入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以更趣味化的方式学习,也是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趣味化教学理念。通过在讲授、演示、实践等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娱乐元素,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安排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一)游戏化教学
小学生好奇、好乐、好玩,尤其对游戏情有独钟,教育游戏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数学,这门抽象且枯燥的学科,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教学使课堂更具趣味性,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例如,在希沃白板中,教师为《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分数大比拼》。这是一个能够加深学生对分数几分之几理解的趣味游戏。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有关分数几分之几的习题,然后邀请两位同学进行争分夺秒的回答,以此进行比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化教学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趣味性,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和记忆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实践化教学的手段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对于这一抽象枯燥的知识点,教师会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打破课程本身的枯燥性,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涂色卡片,进行平均分,从而得出答案。教师同样可以提出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教师准备好一些圆形、长方形卡片,引导学生对卡片进行折叠、涂色以表示其中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强调一定要平均分)。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完成卡片上的平均分,并按照要求涂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总结出几分之一的数学含义。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说,实践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记忆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抽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视觉化教学
视觉化教学通过图像、动画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生动有趣。视觉化教学通过图像和动画,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式蕴含着寓教于乐的思想,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觉化的动画片——《野人分食物的故事》。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分数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了数学文明的发展历史,感受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分数这一抽象概念形成初步感知,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学中的启发与挑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肩负着寓教于乐的使命,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具备趣味化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游戏、竞赛、故事、音乐、动画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趣味化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愉悦。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固然重要,但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护,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渗透寓教于乐思想的同时,教师需要平衡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和课堂秩序的维护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珊.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2]汪渭芳.“数形结合”天地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17):30-31.
[3]李彤彤,马秀峰,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90-93.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