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话故事充满看点
2024-06-29何小明
何小明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深受大家的欢迎。写童话需利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阐释道理。童话有广泛的受众,其创编要追求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奇特性,这样才能有看点。在编写时,要运用辅助方法,如图示、想象、象征等,以理清写作路线、明晰生活哲理。童话以动植物、生活用品、知识道理作为描写对象,设计特点鲜明的角色,创编离奇的故事情节,自然植入生活哲理,做好生活对接,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
一、借助图示,理清童话创作路线
童话创作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主题、选材、构思、表达等都要认真思考,特别是表达方法的运用最为关键。绘本童话是大家最早接触的,因为有图有文,能够引导我们快速进入童话情境中,对故事人物进行鉴赏,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在童话创作设计环节,我们不妨搜集一些图片信息,经过具体观察找到写作灵感,确定写作对象,为后面写作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多参数。图片来源渠道众多,如何理性筛选,这是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运用网络搜集一些绘本童话资源,可以开阔视野,为童话创作带来启示。
创编童话需要灵感,直观图示往往能够带来一些启示。确定童话题目后,不妨多观察一些相关图片,结合关键词构建童话情节。如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教材提供了一些关键词,如“国王”“黄昏”“厨房”,如果只注重思考这几个词语,很难找到清晰的思考路线。如果观察相关图片,“厨房”里有诸多美食,“国王”喜欢美食,在“黄昏”的时节,可能会发生一些故事。国王是不能亲自下厨房做美食的,但他特别想吃美食,怎么办呢?眼看黄昏将至,天黑之后,其他人是看不到国王干什么的,这个时候,贪吃的国王不顾形象,独自跑到厨房。可他根本就不会制作美食,自然会闹出许多笑话……这些无形的画面可起到启迪作用,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让童话创作渐入佳境。同学们可以有序交流和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往往能够获得更多启示。
观看图片可以获得创作灵感,深度观察图片,能够快速建立童话写作框架,确保童话故事顺利写作。图片信息众多,我们要精心筛选,结合创作主题观察,列出创作提纲,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几个关键词、几张图片,都可以产生写作灵感。每个创意想法,都值得珍视,只要深度思考和发掘,便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灵感,促进童话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巧用修辞,提升童话品质
写童话时,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应用频率很高,特别是拟人修辞,可以赋予无生命和情感特征的动植物、生活事物、科学知识等更多生命体征,设计鲜活的角色和形象,运用夸张和幻想等方法设计情节,展示深刻的生活或人生哲理。童话故事本身带有虚构性,运用修辞时,要放开手脚,这样才能将角色个性呈现出来,让情节跌宕起伏、让矛盾充分激化、让人物更加鲜活,以增加童话故事的看点,提升童话故事的品质。
写童话需要多种修辞的支持,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纷呈的场景,也能够突出角色的特点。如“续写故事”,教材中选择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童话,如果要选择其中一篇续写,不妨将目光放到前两篇。续写故事时,要理清童话故事的前文情节,还要合理运用修辞,重点描写故事情节和角色,以提升故事的可读性。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因为有人需要,老屋始终坚守岗位,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即使到了实在不能支撑的地步,依然没有瞬间倒塌。为表现这个角色,需要运用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对其进行详细描绘,以突出其精神品质。如:“老屋已经病入膏肓,脊梁骨折了,但它没有躺倒;背部弯下来,几条腿开始发抖,它用拐杖来支撑;雨水灌进胸膛,它依然抬起头,腾出一些空间,给小动物、小植物提供避难。”这段话运用拟人修辞,将老屋艰难支撑的形象描绘出来,与前文高度对接,揭示老屋的奉献精神,主旨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童话表达需要修辞的支持,我们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唯有正确使用修辞,才能真正发挥修辞的作用。在童话创作中,拟人是最常用的修辞,将动植物拟人化处理,让这些没有人情感和生命的事物有了灵性,故事情节能顺利展开。这些故事情节与人类生活有了融合和对接,故事也有了可读性。夸张在童话创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在具体设计时,要在场景、情绪、心理描写中适度应用。
三、展开想象,增加童话的看点
整合动植物、生活事物和科学知识,利用联想、想象、幻想找到这些写作对象的关联点,结合人类生活经历,设计故事情节,全面塑造人物,灵动的人物形象便会跃然纸上,多变的故事情节也会产生代入感。想象和幻想不是“胡思乱想”,要找到事物之间的衔接点、相似点,这样才能设计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灵动的故事情节。童话之所以有魅力,不是因为有离奇的情节,而是能够给读者带来认同感,只有形成心灵的契合,才能有看点。
写童话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想象和联想是不可或缺的。如写“我的植物朋友”,可以有多种主题选择,如果写说明文,则需要运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知识;如果写童话,则需要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具有更多看点的故事。我们对植物有一些生活认知,如果能够结合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设计,能够推演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如写仙人掌这种植物,可以抓住其耐旱的特点,设计一段精彩的故事情节,揭示某种生活哲理:“今天忘记给仙人掌浇水了,半夜12点了,我忽然想起这件事,赶紧起床找水壶,给仙人掌浇水。这时,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我的小主人太没有脑子了,每天都让我喝饱水,你看我这脚跟都腐烂了。‘你还是偷着乐吧,我就更惨了,水仙是最需要水分的,可他偏偏将水给你喝,我都快渴死了。”作者通过想象,设计特定的场景,让两种植物对话,揭示生活认知误区,需要的不给,不需要的硬给,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创作童话需要创意设计,还要植入一些生活哲理,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象、幻想为童话情节设计带来更多素材,应如何建立看点?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要考虑情节设计的合理性,也要观照读者的认同感,这样才能设计出匹配度更高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启示。想象要有正确的方向,选择方向时,还要考虑知识储备情况,不要超出认知范围。
四、运用象征,让童话内涵丰富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童话故事创作中,巧妙运用象征手法,能够产生更多看点,特别是带有深刻寓意的童话故事,运用象征手法,能够引导读者展开联想,获得更丰富的思想启迪。象征手法本身带有比拟的属性,艺术处理童话故事的角色、情节,适时运用象征手法,能够丰富表达方式,突出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更多思考。
很多学生对象征手法的应用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认为用具象创作表达抽象概念,需要丰富的生活认知积累,也需要有成熟的思想支持。其实不然,象征手法随时随地可以应用,关键是找到对接点和相似点,只要二者有融合点就可以。如写作“奇妙的想象”,教材给出几种提示,如《贪玩的小水滴》,在创意设计时,可以将这些小水滴与贪玩的孩童相联系,通过描绘小水滴的灵活、热情、贪玩等特点,揭示生活中有了生命力旺盛的小孩子才有希望和未来的主题。描写小水滴的形象、性格、行动时,要处处对接儿童,将水滴拟人化处理,并且渗透一些生活内容,增加童话的可读性。如这样的片段:“这些贪玩的小水滴,根本就不听妈妈的教诲,无拘无束地跳跃、打闹、嬉戏,甚至跑到不该去的地方,结果摔跤了,真让妈妈操碎了心啊。”这段话带有亦真亦幻的特点,表面是写小水滴,实则对接生活,揭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小水滴与小孩子有很多相似点,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创造更多看点,给读者带来思考,这就是童话的教育力量。童话不是赤裸裸地教育人,而是利用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让读者感受,并通过深度思考完成内化。童话创作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情感和思想,唯有形成多点突破,才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我们要深度研究童话的写作特点,找到适合的突破口,往往会有更多新发现,为童话设计带来助力和支持。
五、对接生活,彰显童话创作哲理
童话故事不是单纯的虚构和炫酷,需要对接生活,这样才能建立更多教育起点。读者阅读童话不能只为了娱乐,要透过童话故事情节的梳理,形成更多阅读体悟,这样的童话才更耐读,其教育价值也更大。童话的读者群体是儿童,创作童话的形象和情节要考虑读者认知基础,唯有增强对接性,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童话创作要接地气,需要寻找合适的角度,增加一些生活内容,让读者在阅读联想中形成阅读感悟。
童话创作没有固定要求,可以选择最熟悉的方向选材,形成创意设计,以让童话更具可读性。生活对接能增加童话的深刻寓意,让读者在阅读之后积极思考,形成更多感悟和认知。如自由拟题创编童话故事,提供了创新设计和创造的机会,在设计角色和情节时,要先确立主题和立意,明确写作目的。如《玫瑰花和牛粪》,这是一篇网络童话,我们要写一篇同名童话,需要先确立主题。玫瑰花代表友谊,具有浪漫色彩,而牛粪是废料,是肮脏的,二者会有怎样的矛盾和冲突呢?如何设计才能获得更多反差效果呢?“玫瑰花在牛粪的滋养下,生长得更鲜艳,如果玫瑰花看不起牛粪,甚至嫌弃牛粪,自然得不到需要的营养,也不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这个主题与生活高度对接,“红花要有绿叶配”,牛粪就是“绿叶”,化作春泥更护花,从这个角度进行童话角色和情节设计,其正面意义更为突出。
创编童话不是为了娱乐,要渗透更多正能量的思想和内容,只有对童话寓意的教育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为童话注入更多教育内容,让童话成为艺术品,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产生更多思考,这样的童话故事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童话故事的创编要避免说教的意味,要将哲理融入故事情节之中,让读者自行发掘和感悟,受到心灵触动,这才是最成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