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归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
2024-06-28赵琰周志柏
赵琰 周志柏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在特定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象征和内涵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源语言文化负载词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而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本文从归化与异化视角出发,以《故乡》的日译本为例,具体分析不同类型文化负载词的汉日翻译中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为译者在翻译时更好地处理文化负载词问题提供参考,以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故乡》;翻译策略;异化;归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10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32
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蕴含了中国文化因素,虽然使得其作品有了独特的魅力,但同时也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往往与作品的反思和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如果翻译者无法正确理解和翻译这些词,就可能会导致译本不准确、不连贯,进而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欣赏。因此、分析和探讨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针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面对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劳伦斯·韦奴蒂基于德国哲学家斯莱尔马赫的理论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1]
归化是将源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形式,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水平。即归化是以目标语言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和思维习惯,以突显原文的风格和特色,让读者感受到源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因为翻译而失去原文的文化价值。对于一些难以直接翻译的文化词汇或习惯用语,异化翻译策略常采用注释或补充的方式,使得译文更加易于理解。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翻译对象、文化差异、目标读者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翻译策略,使翻译结果能够准确传达源文本的意义和情感。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翻译也可以互相转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
二、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也被称为语义空缺词,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具有民族唯一性。对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了解原著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把握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小说的内涵和精神。
由于文化负载词形式简单但含义丰富,且具有民族性和翻译不对等性,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明确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首先要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以不失真地传递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其次要充分结合语境,分析词汇所传递出来的蕴含意义,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最后,不要拘泥于文化负载词的表达形式,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转换和调整,以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
文化负载词主要被分为五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3]下文就《故乡》的三个日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应该采用的翻译策略。
三、《故乡》日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归化与异化策略的
具体运用
鲁迅的《故乡》中用到了很多与中国地域方言、旧习俗和社会生活相关的词汇,例如“放道台、豆腐西施、贵人眼高、猹、老爷”等。这些词汇要想用日语恰当地表达出来,需要译者对中日两国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灵活运用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因此,从文化负载词的角度来看,译者是如何将原作中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词语移植到日本文化背景下,并转化成恰当的词汇,是探析文化传承与再创造的过程。本文以《故乡》中文化负载词为对象,对竹内好、井上红梅以及藤井省三三位日本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例1:猹
竹内:チャー
井上:土竜
藤井:猹(チャー)
“猹”是一种獾类野兽,是鲁迅解释为按照农村人对“查”的读法变化而来的字。对“猹”的翻译,藤井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并通过添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竹内的译本也采用异化的策略,使用音译法。而井上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寻找替代词的方法,译为「土竜」是“鼹鼠”的意思,属于误译,动物名称通常与所处的具体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对动物名称的误译可能引起文化和语言误解。
例2: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竹内:『鬼おどし』もあるし、『観音様の手』もあるよ。
井上:鬼が見て恐れるのや、観音様の手もあります。
藤井:鬼見怕(クイチエンパー)も観音手(クアンインショウ)もあるぜ。
“鬼见怕”和“观音手”是中国民间根据一种外观奇特的贝壳取的俗名,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这类贝壳在日语中没有对应词语,因此难以使用归化翻译来表达。三位译者均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竹内和井上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根据字面意思将贝壳的名称进行解释性或描述性的翻译。藤井的译本完全保留原作中的文化信息和特点,但是未能满足日语读者的理解和认知需求,笔者认为应适当添加文化注释或解释等翻译方法,让读者能够真正了解和领略词汇的含义。
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生态学、地区文化、环境、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往往包含较多独特的文化与环境背景,异化翻译策略更适合用于准确、全面地表达其含义和内涵。可以有效地展现生物的文化内涵,使得读者能够了解到源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因此一般来说生态文化负载词更适合使用异化翻译策略。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例3:银圈
竹内:銀の首輪
井上:銀の輪
藤井:銀の首輪
戴银项圈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意思是辟邪和祈求神明的保佑。三位译者都采用归化的策略,虽然在处理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尽可能做到了保留原文的语义。在日语中,「首輪」表示项圈、项链的意思,归化翻译策略可以在保留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在日语中准确表达出“项戴银圈”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银圈”作为一种文化物品,存在一些文化背景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还需结合日语读者的实际需求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判断。
例4: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竹内:てん足用の底の高い靴で、よくもと思うほど速かったそうだ。
井上:あの纏足の足でよくまああんなに早く歩けたものだね。
藤井:彼女は纏足の小さな足に高底の靴を履いているというのに、実に速く走ったそうだ。
“高低”同“高底”是指中国旧社会裹脚的女性的小脚穿着增高底的莲步鞋,缠足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文化习俗,通常是指将女性的脚缠绑起来,以达到美化和限制步行的目的。在日本的古代历史中,虽然存在一些类似的文化现象,但与中国的缠足不同。如果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日语读者则无法明白其含义和用途,只会认为是一种款式。井上漏译未能译出“高低”的意思。竹内和藤井的译本采用归化的策略,译为「てん足用の底の高い靴」和「纏足の小さな足に高底の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文化差异,避免产生歧义。
因此物质文化负载词适合使用归化翻译策略。使用归化翻译可以保留物质文化负载词中特定名称和含义,让日语读者容易理解并且与中文有更强的对应性。但在实际翻译中,还需结合目标语言读者的实际需求和背景进行综合判断。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例5:老太太
竹内:ご隠居様
井上:大奥様
藤井:大奥様
“老太太”是指在中国旧社会指地位尊贵的年长女性或家庭里的女主人。三位译者均使用归化的策略。竹内好译为「ご隠居様」,可以解释为“户主的父母或从工作职位或社会上退隐下来过舒适生活的老人”。符合原文意思。井上与藤井译为「大奥様」,也符合“老太太”的意思,三个译本均能使得读者理解说话人与老太太之间的年龄与地位差别。
例6:给老爷磕头。
竹内:だんな様におじぎしな。
井上:旦那様にお辞儀をしなさい。
藤井:旦那様に叩頭(跪まずいて額を地面にうちつける最敬礼。)のご挨拶だ。
“磕头”,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礼节性动作,表示敬意、感谢或道歉等。竹内和井上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日语中的「お辞儀」是表示“行礼、鞠躬、敬礼、低下头寒暄”的意思,不符合“磕头”的意思,令读者产生误解。藤井使用异化翻译策略,将“磕头”译为「叩頭」,即直接保留原词并进行注释说明,更符合原文的语义和社交的规范,向日本读者传达了中国旧时阶级差异以及礼仪文化背景和含义,同时翻译更为准确和专业。
在翻译社会文化负载词时,笔者认为对于这类词汇,既可以使用异化翻译策略,也可以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具体取决于翻译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对于一些与本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高度相关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原汁原味的本土用词。对于一些更加风行于全球各地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中一般的表达方式,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四)语言文化负载词
例7:“豆腐西施”
竹内:「豆腐屋小町」と呼ばれていたっけ。
井上:「豆腐西施」
藤井:「豆腐西施」(西施は春秋時代の越の国の有名な美女の名前。丸尾常喜著『魯迅「人」「鬼」の葛藤』によれば、「豆腐西施」は清代の諷刺小説『何典』に出てくる若い女性の幽霊の名であるという。)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常被人用来形容女子端庄美丽,容貌秀丽。竹内抓住了该词的原意,采用归化的策略译为「豆腐屋小町」,「小町」是「小野小町」,她是日本的一位极为难得的优秀的女诗人,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望,与“西施”都是东方美人。井上和藤井采用了异化的策略,不同的是藤井通过加注释的方法,对「豆腐西施」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例8:贵人眼高
竹内:身分のあるおかたは目が上を向いている
井上:出世すると眼の位まで高くなる
藤井:偉くなる人はお眼が肥えている
“贵人眼高”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含义是指地位高贵的人瞧不起他人。由于这个成语特定的文化背景,可能无法被一般的日语读者完全理解。所以三位译者均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汉语成语翻译成日语中对应的惯用语、俗语或者谚语,既保留原文的意境,又符合日语习惯和表达方式的相应词汇或表达方式。
例9: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
竹内:知事様になっても金持ちじゃない?
井上:お前は結構な道台さえも捨てたという話じゃないか。
藤井:あんたは知事様になっても金がない、って言うのかい。
“道台”是汉语中的历史文化专有名词,指古代府以上省以下的官员。“放道台”是绍兴方言,指的是做了大官了。井上对“放了道台”有明显的错误理解,此处是明显的误译。竹内好与藤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道台”译为「知事様」,辞典解释「中国の官名、州·県の長官」,适当考虑日语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确保翻译的自然和流畅,既符合原义又能让读者理解。
由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目标读者、文化差异、表达方式等。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异化或归化翻译策略。
四、三位译者翻译风格以及翻译策略倾向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竹内好在翻译《故乡》时,采用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握精髓的方法,注重传递鲁迅小说中的情感和主题,同时有意识地选择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井上红梅则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多的是使用归化的策略,比较适用于读者文化背景与原文相似的情况;藤井省三则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通过添加注释的方法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总的来说,三位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体现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优缺点,并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归化有利于缩小语言和文化差异,突出文化共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异化则有助于保持原作的独特性,并体现了文化间的差异性,丰富了读者的文化体验。
五、结语
通过对竹内好、井上红梅、藤井省三三位译者对《故乡》中不同类型文化负载词的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异化翻译策略更适合用于准确、全面地表达其含义和内涵。物质文化负载词的适合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社会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时,既可以使用异化翻译方法,也可以使用归化翻译方法,具体取决于翻译的目标和实际情况。此外,笔者认为在进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要立足于保留源语言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同时又要适时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更好地传达深层次的意义和思想。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恰当地传达文化信息,给读者呈现原文的文化底蕴与魅力,就需要译者具备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双方文化背景的能力。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读者需求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杨自俭.也谈“归化”与“异化” [J].中国翻译,
2002,(06).
[2]胡晓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方法[J].汉字文化,2022,(22):144-146.
[3]杨丹.跨文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教学探索与优化[J].高教学刊,2022,8(33):106-109.
[4]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02):53-56.
[5]刘华伟.归化和异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莽荒纪》的翻译为例[J].英语广场,2021,(25):42-44.
[6]张黎黎.试论中日翻译中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伊豆的舞女》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对比研究[J].广东经济,
2017,(16):239-240.
[7]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0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