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缘》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2024-06-28林颖娴

今古文创 2024年24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林颖娴

【摘要】《再生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书中形色各异的女子,有着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本文通过对《再生缘》各色女性形象进行归类、分析,结合作者生平及作品思想主旨,解读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

【关键词】《再生缘》;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0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07

《再生缘》,清朝中叶弹词作品,共二十卷。前十七卷由陈端生作,后三卷为梁绳德续。《再生缘》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有试图反封建伦理而行之的叛逆女性孟丽君,有恪守封建道德观的传统女子,亦有威风凛凛的女英雄。下面对各色女子进行归类分析。

一、女性形象分类

(一)反叛女性

孟丽君是《再生缘》中最具叛逆色彩的女性,她进入男权社会,实现个人理想。无视传统伦理,性格反叛,极具独立意识和女性意识。

孟丽君才貌超群,天资聪颖,出生于学士之家。随着际遇的变化,她的女性意识愈发凸显。最初为避祸全贞守节而出走,她在出走前留下自画像,画像上的题诗表露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纸鸢线断飘无际,金饰盈囊去有家。今日壁间留片影,愿将螺髻换乌纱。” ①题诗上袒露了她渴望通过考取功名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就古代的时代背景而言,孟丽君“愿将螺髻换乌纱”的行为可谓壮举。在参加科举连中三元后,她不断发挥政治才干,官位逐渐上升,孟丽君意识到自己的才华不输须眉,她的自我意识日趋觉醒。

孟丽君的独立意识体现在当她位极人臣时,她放弃了恢复红妆与皇甫少华成亲的想法,决意在男权社会中凭借自身才华度过一生。身份被疑后,在朝堂之上她公然反抗,拒认父母不认夫君。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中评论这一回,“端生此等自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在当日及其后百余年间,俱足惊世骇俗,自为一般人所非议。” ②在封建礼法严苛的社会,拒认父母丈夫,这是极叛逆的,她在挑战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得知皇甫少华与刘燕玉已结为夫妻时,孟丽君感到十分愤懑。“父母之仇竟是忘,随朝保奏恳君王。刘侯夫妇蒙恩赦,半月中,奉旨成婚入洞房。守义一端忘却了,可见得,男儿容易变心肠。” ③情绪冷静后,孟丽君决定继续隐瞒女儿身份,选择继续做人臣郦君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里孟丽君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升华,她不再寄希望于皇甫少华,而是追求自我价值。同时,孟丽君认同了自己在男权社会中的角色,她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囿于闺阁,经济独立是第一步。“丽君虽则是裙钗,现在而今立赤阶。浩荡深恩重万代,唯我爵位列三台。何须必要归夫婿,就是这,正室王妃岂我怀?况有那,宰臣官俸嵬嵬在,自身可养自身来。” ④

孟丽君的性格发展随着际遇不断变化,当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她决意选择做自己。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不依附任何人,从根本上摆脱男性的控制,才能自主决定命运。如此一位惊才绝艳、极具反抗意识的形象,在《再生缘》中无疑是最具光芒的。

(二)奇女子

皇甫长华是皇甫少华的孪生姐姐,武艺精湛,虎门将女。父亲被诬陷,全家即将被抄家之际,她冷静缜密,为弟皇甫少华制定了一个严密的出逃计划。与母亲在押解过程中被劫,在吹台山上与卫勇娥结义,驻兵吹台山,大败刘奎璧,与弟皇甫少华东征救父,指挥军队大破朝鲜,虎门女将军是也。

卫勇娥是总兵卫振宗的女儿,其父与皇甫敬被敌军俘虏,刘捷陷害皇甫敬,恐连累卫家,其连夜出逃,路遇土匪,在吹台山占山为王。期间她礼贤下士,部下拜服,招纳绿林好汉,为百姓伸张正义替天行道。巾帼不让须眉,多次带领部下击退前来征剿的官兵,宛如女侠一般的女英雄形象。

皇甫长华、卫勇娥她们拥有超越一般女子的胆识和气魄,一个是在战场上拼搏杀敌的女将军,出征救父英勇杀敌,一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女侠客,匡扶正义解救百姓,在绿林山寨中闯出一番天地。她们有着一股异于寻常女性的力量,是典型的“女中大丈夫”。这两个女英雄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陈端生对女性形象的赞赏和褒扬,女子有勇有谋,同样也可以自由洒脱地施展才华。

(三)传统女性

苏映雪是孟丽君的婢女,是《再生缘》的主要角色之一。在射箭比武时对皇甫少华一见钟情,决意为皇甫少华守节终身,随即立誓不忘初心不移私愿如有违背便破誓亡故。苏映雪是倔强的,这样的性格底色为她跳楼沉湖做了铺垫。她愿意为爱情和婚姻付出所有,甚至是生命。在替孟丽君出嫁当天,她为守节跳楼。她柔中带刚,为了心爱的人可以舍弃荣华富贵,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视爱情婚姻为生命。

刘燕玉,刘捷之女,为妾所生,母亲早亡,从小不被父亲兄长重视。刘燕玉践行梦中嘱托,在自家小春庭内设计救下皇甫少华,并自许终身大事于皇甫少华。她为逃婚委身寄居庙堂,苦等皇甫少华。刘燕玉的传统不止体现在爱情婚姻上,同时也在封建伦理道德的践行上。父母即将行刑,刘燕玉闻讯从云南启程出发至北京,愿效缇萦代父刑。由此可见,刘燕玉是古代典型的传统女子,遵从父亲、丈夫的意志而不移。

苏映雪、刘燕玉二人是古代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她们是封建道德的奉行者。她们决不毁约改嫁他人,刘燕玉后来被封为节义夫人,苏映雪被封为义烈夫人,这两个诰封体现了古代对女性道德节操的评定标准,同时也阐扬统治阶级提倡的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念。

二、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一)孟丽君与苏映雪的比较分析

孟丽君与苏映雪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常伴绿窗同刺绣,恒随芳径共闲吟” ⑤。苏映雪也读诗书,虽文才不及孟丽君,但也是个略通诗书的女子。二人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截然不同,孟丽君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爱情婚姻一旦成为她的阻碍,则被她视为绊脚石。苏映雪明显符合古代传统女子的规范,她为只有一面之缘的皇甫少华守节,恪守妇德。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部分源于成长背景,孟丽君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是当朝大学士,母亲韩氏对她关爱有加,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得孟丽君不同于一般的深闺女子。她有相对独立自由的思想和较广的见识和眼界。苏映雪出生于寒儒之门,从小寄居孟家,地位虽比一般婢女高,但终究是乳母之女,总归是有点卑怯的。不同的家庭背景,是导致孟丽君和苏映雪性格殊异的原因之一。

孟苏二人像是作者陈端生的分身,在孟丽君身上,可以窥测到陈端生的渴望和追求。孟丽君是陈端生个人理想的投注,用以寄托内心对于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追求,同时苏映雪也是无奈现实的映射,这是自我和理想的矛盾,苏映雪是作者现实的自我,孟丽君是理想的自我。纵使作者有如孟丽君般的才华和理想,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也只能困在深闺,为俗事所累,无法像男儿一样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才能追求事业理想。

孟丽君和苏映雪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展示了作者在封建时代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女性自我觉醒道路上的困境。对于自我探索和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矛盾,孟丽君和苏映雪这两个相对对立的形象,寄托了作者陈端生在男权社会中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因丈夫科场作弊被发配伊犁,陈端生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照顾子女,空负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此时的她已“尽尝世上酸辛味”。续写第十七卷时,作者心态发生了变化,想必她决不忍心让倾注自己理想的孟丽君就此甘心雌伏,便做了个孟丽君心忿吐血的结局,就此辍笔。陈端生笔下塑造的孟丽君和苏映雪,这两个形象也不是绝对对立的。她们既对立又统一,孟丽君和苏映雪这两个客体形象,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矛盾。

(二)孟丽君与皇甫长华、卫勇娥的比较分析

皇甫长华作为将门之后,她多谋善断,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后封为征东靖国女将军,与弟带兵抗敌救父大破朝鲜。凯旋回归后,被封为女候,后被纳入中宫当了皇后。皇帝曾顾虑于她的为将经历,担心她仗此得势,不受宫廷礼法管束。将其与前皇后刘燕珠相比,他更喜欢前皇后,因为她性情温顺,遵从妇道。因此,皇后这一身份要求皇甫长华舍弃真正的自己,在深宫中做一个天下女子都该效仿的榜样,做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按照传统女子道德规范去要求自己,做到温顺明义。

卫勇娥亦然,她为避难女扮男装化名韦勇达,带领手下屡次击败官军。这样一位具有男儿气概的女子,本能地反抗男权,最后还是屈服于封建伦理,服从命运的安排,回归女儿的身份,嫁给熊友鹤作继室。新婚之夜,卫勇娥与熊友鹤畅谈,谈及的是亡妻及孩子。她劝丈夫尽早带自己回家,可以早日照顾父母和家庭。昔日的英姿风采荡然无存,她选择了做一个好妻子平凡地度过一生。

孟丽君、皇甫长华、卫勇娥三个女性形象都是典型的奇女子,一开始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从才能上看,孟丽君更多的是文才,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极具政治眼光和远见卓识,皇甫长华和卫勇娥更多的是武略,善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皇甫长华和卫勇娥就像穆桂英与花木兰,她们是可以媲美男人的典范。从心性上来看,因孟丽君从小在教育较为宽松的家庭长大,父母兄长宠爱,孟丽君心高气傲意志坚定。皇甫长华出生大家,父亲器重,皇甫长华成熟沉稳,遇事冷静,临危不惧。卫勇娥久居山林,与绿林好汉为伍,她性格单纯鲁莽。皇甫长华和卫勇娥的变化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卫勇娥金殿恢复红妆后,顺从是卫勇娥的性格主色,虽爱慕皇甫少华还是服从安排嫁给熊友鹤。皇甫长华最初出征是因为孝义,是一个恪守封建道德的女子形象。所以,皇甫长华、卫勇娥本身是没有意识到独立的,也没有想过挣脱男权社会的束缚,最后还是服从封建社会规范,回归传统女性的角色。

弹词小说中塑造的奇女子,她们的才华和能力超越一般男性,走出了闺阁,但在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上,她们甚至比普通女子更加保守。谭正璧先生批判此类奇女子:“这种冒牌男性的女性,简直还是没有的好。” ⑥孟丽君则不然,她不屑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予一个男人,她从出走到为官,每一步都是有规划的。她无比坚定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并为实现理想扫除障碍。在父夫双重的男权威逼下,她决意挣脱束缚抗争到底,是一个在男权社会下觉醒的女性形象。

三、女性意识解读

《再生缘》对比同期的其他作品,对女性形象的赞赏,对女性生存状态及价值的探讨,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意识,对女性文学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作者陈端生身上的封建性,同时也体现在作品中。陈端生笔下的孟丽君是个离经叛道的女子,但囿于时代背景,孟丽君这个角色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最初为全贞避祸而出走,可见孟丽君身上有着传统的贞节观念。她做考官的时候,抽阅到考生崔攀凤试卷,误以为刘燕玉已嫁与他,她嘲讽刘燕玉的失节。另外,得知苏映雪钟情于皇甫少华后,孟丽君不反对一夫多妻制,也是孟丽君封建道德观的体现。随着孟丽君在男权社会中越发地游刃有余,她已经习惯了郦君玉这个角色和定位,每每用男性化的手段去化解危机。皇甫少华请奏皇帝要求认妻,“他”当场翻脸,撕掉奏本,让皇甫少华“又惊又惑,又气又惭,只羞得满脸通红,一言不能答应”。母亲韩氏上殿欲认女,孟丽君坚决拒认,显然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完全代入了男性的身份上,正因如此,她才能摒弃妻道、孝道,裹挟着男性身份去抗争。

陈端生出生在文化气息厚重的官宦之家,在教育环境宽松,思想较为开明的家庭里长大,祖父陈兆仑主张女子读书,因此,陈端生从小善诗书,颇具文才。在祖父的思想里,读书的目的不过有助于治家相夫教子罢了,内核还是“事夫之道”,可见其成长过程免不了传统伦理观念的浸淫。丈夫被发配伊犁后,陈端生在家侍奉双亲,《再生缘》的创造也因此辍笔。嘉庆年间时逢大赦,丈夫获赦归家,可惜陈端生因病身故。从一而终,苦守丈夫,陈端生的思想也存在着传统的节烈观。在《再生缘》里,苏映雪为守节跳楼投湖、刘燕玉苦守,正是传统伦理妇女规范的最好体现。另外,书中的女子如皇甫长华、刘燕玉、苏映雪、孟丽君都有一双小小金莲,对于缠足,作者的态度有赞扬之意。在叛逆的孟丽君身上,也有封建观念的影子。陈端生在封建秩序内,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借孟丽君这叛逆的一形象,否定了男尊女卑、以夫为纲、以男为尊的封建伦理观念,最终还是回归于统治阶级倡导的忠孝节义。

郭沫若评论:“其实作者的反封建是有条件的。她是挟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挟爵禄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挟君威而不认父母,挟师道而不认丈夫,挟贞操节烈而违抗朝廷,挟孝悌力行而犯上作乱。她的以封建而反封建,正如她自己所说‘定要真龙夺假龙。” ⑦实际上,孟丽君并未完全挣脱封建礼教的牢笼,她用来反抗的武器还是男权社会鼓吹的纲常伦理。从某种程度上看,孟丽君不是完全的觉醒,她的觉醒尚未脱离男权文化限定的范围。

四、结语

《再生缘》这部作品具有久经传颂的魅力,封建时代女作家陈端生有着难得的独立自由之思想和觉醒的女性意识,这种追求平等与自主的意识是光辉耀眼的。但不得不指出,受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浸淫,统治阶级鼓吹忠孝节义的影响,作者也摆脱不了封建的桎梏,以致塑造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浸染了封建思想。像明清时期大部分的案头作品一样,《再生缘》某些方面还是避免不了俗套,如女扮男装的情节,道德教化和道德劝诫,赞赏缠足,认可一夫多妻等。虽然《再生缘》带有封建陈旧道德思想观念的积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肯定女子的价值,对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抗议,展露出了超越时代的思想光芒。

注释:

①(清)陈端生:《再生缘》,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135页。

②陈寅恪:《寒柳堂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65-66页。

③(清)陈端生:《再生缘》,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1025页。

④(清)陈端生:《再生缘》,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607页。

⑤(清)陈端生:《再生缘》,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7页。

⑥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⑦郭沫若:《〈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光明日报》1961年5月4日。

参考文献:

[1]陈端生.再生缘[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2]陈寅恪.寒柳堂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M].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4]郭沫若.《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N].光明日报,1961-5-4.

[5]赵延花.孟丽君性格中的倒错现象探因[J].前沿,

2007,(04):234-236.

[6]崔琇景.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D].复旦大学,

2012.

[7]赵延花.《再生缘》中孟丽君、苏映雪性格殊异现象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85-88.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