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2024-06-28马红梅

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文化传承新媒体时代

马红梅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价值观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成为文化传承的关键议题。探讨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遭遇的信息过载、价值观转变和审美冲突等挑战,并分析数字化教育、跨界合作、互动平台等多维策略在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传播与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传播和创新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新视角和实践路径。虽然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挑战,但通过创新策略和技术应用,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融合,确保其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文化传承

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和社会互动模式,还深刻影响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效率。传统文化,作为民族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承载,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碎片化、快速传播和多样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也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传播途径,使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互动和创新的形式展现给全球受众。探讨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还是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观稳定的重要思考。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价值观数字化转型机遇

(一)新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数字化转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通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及区块链,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开辟了新路径。新技术不仅使文化内容的展示变得更加生动和互动,而且极大地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让受众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可以实现个性化和智能化。通过智能推荐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历史行为获得定制化的文化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在文化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揭示文化现象的内在规律,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文化内容能够以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从而吸引广泛的关注。通过视频、图片、故事和直播等多样的内容形式,传统文化被重新诠释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以新颖的方式接触和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来了解传统的服饰、茶文化等,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兴趣。社交媒体还促进了文化参与度的提升,观众不再是被动接收者,而是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参与在线活动等方式,直接参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和接受模式。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价值观数字化转型的多维应用场景

(一)社交媒体上的文化教育项目

社交媒体上的文化教育项目通过吸引性和互动性强的内容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些项目通常通过结合教育内容与娱乐元素,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覆盖和高度参与性,有效地提高了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率。教育者和文化传播者通过短视频、互动直播、在线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文化故事、历史背景、艺术形式等,不仅让用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还能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社交媒体上的文化教育项目能够实现双向交流,用户可以直接与内容创作者进行互动,提问并分享个人观点,大幅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文化爱好者加入社交媒体的文化教育活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有助于构建一个跨年龄、跨文化、跨国界的学习社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数字化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数字化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使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传统艺术作品被重新诠释或创造,不仅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可访问性和互动性,还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到敦煌壁画,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和艺术的魅力。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将数字化元素与现实世界结合,为用户提供在现实环境中观赏和互动的可能,如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在博物馆中观赏AR展品解说,使传统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义得到更加生动的展现。

(三)电子游戏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剑网3》作为一款基于传统武侠文化构建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深植于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之中。游戏中的角色装扮、建筑风格、武术动作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中国古典美学和传统武侠文化的魅力。玩家在探索游戏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到刺激的冒险,还能深入了解古代的礼仪、音乐、书画等文化元素。《大话西游》手游则是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背景,通过游戏这一现代媒介,重新诠释了这一经典故事。《江南百景图》则利用了细腻的画风和精致的场景设计,向玩家展示了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的风貌。游戏中不仅重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服饰、生活方式,还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如茶文化、诗词歌赋等。通过这些游戏,开发者不仅成功地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电子游戏技术相结合,创作出了既有教育意义又具娱乐性的作品,还为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贡献。

(四)文化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不仅为其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还拓宽了传播的途径。数字化不仅涉及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包括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让公众能够以更直观、互动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以非遗数字化项目为例,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京剧、昆曲和中国传统手工艺(如景泰蓝、宣纸制作技艺)等,通过数字化平台得以详细记录和广泛传播。通过建立专门的数字档案库,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演出视频、技艺传授过程等资料,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长久保存。公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数字档案,不仅能够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还可以观看到非遗传承人的表演和制作过程,从而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全面的文化体验。除了线上的数字档案库,一些非遗项目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互动体验中心。比如,利用VR技术重现传统节日庆典或古代手工艺的制作场景,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体验那些已经渐渐远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技艺。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加深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还极大地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效率。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价值观数字化发展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数字时代教育

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这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在线课程和数字教育平台,教育者可以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材料,如互动视频、虚拟现实体验和游戏化学习模块,这些都是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参观遥远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某一文化的艺术和手工艺品。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文化背后深层意义的理解。

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平台分享传统文化故事和知识,通过编写有关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或文化习俗的文章和帖子,教育者和文化工作者可以直接与全球受众互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来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数字图书馆访问稀有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或者使用在线讨论板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主题的讨论和反思。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还能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技术探索和传承文化的能力。

(二)鼓励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创新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创新旨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保护、传播和活化传统文化,使之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探索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新路径。数字博物馆和在线展览通过高清扫描技术、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远在他乡的人们也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博物馆项目,让用户可以在线浏览到数以万计的文物和艺术品,甚至通过VR技术体验走进故宫的沉浸感,这不仅提高了文化遗产的可访问性,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开辟了新渠道。

另外,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通过视频记录工匠的手工技艺,将传统歌舞和戏剧表演上传至网络,不仅为这些可能逐渐消失的艺术形式建立了永久的数字档案,还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一些非遗项目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在线工作坊,让感兴趣的人士可以学习到如何制作中国传统剪纸、制作苗族银饰或是烹饪地方特色美食,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传递给下一代。

(三)促进科技界与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界与文化界的跨界合作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还能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表现形式。

举例来说,博物馆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访客提供沉浸式的展览体验。例如,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的虚拟故宫项目,让观众能够在家中通过VR设备,仿佛身临其境地游览故宫的每一个角落,观赏到那些平时难以一睹为快的珍贵文物和宫殿建筑。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兴趣,还能为教育和文化传播开拓新渠道。文化艺术界也可以与科技界合作催生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可以和程序员联手,通过数字媒介创作出新型的艺术作品。如将传统书法和绘画技法与数字动画和互动技术结合,创作出动态的艺术作品。这样不仅能展示出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通过跨界合作,科技界与文化界共同努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还能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和发展路径。

(四)通过互动性平台让公众参与文化传承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建立互动平台,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在平台上,用户可以发表帖子,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见解、研究成果或个人经历,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他用户发起的讨论。

除了论坛和社区,文化机构和组织还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式的网站和应用,向公众提供虚拟的文化体验。例如,博物馆开发的应用程序,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参与虚拟的藏品解谜游戏,或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虚拟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不仅能让文化体验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极大地提升公众参与文化传承活动的意愿。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价值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还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通过各种数字化策略和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更加生动、互动的形式呈现给全球受众,激发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碎片化、价值观转变等问题,但通过努力和创新,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深入发展,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深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董甜甜.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0.

[2]何竞平.数字时代传统文化IP的年轻化传播策略: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J].北京文化创意,2023(2):85-90.

[3]蓝江.如何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理解中国的文化思想[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4(1):11-19.

[4]柳鑫苗.地域文化数字传播路径研究综述[J].北方传媒研究,2021(3):96-100.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文化传承新媒体时代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