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议题与中国动画电影人物塑造的转变

2024-06-28王硕

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国产动画人物塑造深海

王硕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电影的蓬勃发展,动画创作技术与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创作者将视野从古典文学题材更多地转移到现实主义题材上来,动画逐渐成为传递现实议题、引发观众思考的重要媒介。《深海》就是其中颇具现实主义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参宿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家庭重组、自我救赎、成长痛苦等现实议题,抛弃固有的人物范本,以全新的现实角度来塑造更立体、更触动观众的人物。以《深海》为例,探讨现实议题如何影响中国动画电影中人物塑造的转变。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情节、角色塑造、视觉表现等,探讨《深海》如何通过动画媒介,传递现实议题并引发观众的共鸣。

关键词:现实议题;人物塑造;国产动画;《深海》

一、国产动画电影题材由古典奇幻到现实主义的框架转移

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往往基于民族叙事,古典奇幻文学改编的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文本和史实的忠实还原,如《大闹天宫》和《三个和尚》,重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二是基于神话或民俗的改编,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新神榜:杨戬》,这些作品消除了角色的传统神圣性,并以更接近公众认知的方式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变化。虽然这些形象试图超越传统的界限,但它们通常无法完全摆脱一些内在的叙事元素,而只是在古典文学范畴内进行了创新。

不管改编的方式如何,上述电影都是在神话或历史的背景下叙述故事,而基于现实社会问题的人物描绘相对较少。《深海》摒弃了从传统故事中提取元素的做法,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问题。讲述了因原生家庭问题而抑郁的小女孩参宿因海难经历的一场自我救赎之旅。通过现实与梦幻的海底大饭店的交叉叙事,展现了南河与参宿的互相救赎,以及参宿与原生家庭的和解。

这种框架的转变并非在古典文学的根基上延伸,而是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题材。这类题材的动画虽然不如神话改编那样拥有广泛的文化共鸣和热度,但为中国动画电影开辟了全新的现实主义题材的道路。

二、现实议题对《深海》人物塑造的不同影响

(一)生理维度上更贴合现实的人物设计

《深海》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名叫参宿。她经常穿着一件红色的兜帽卫衣,总是把脸藏在兜帽的阴影里,给人一种不愿与人亲近的感觉。从设计稿的前后对比来看,参宿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家庭重组后,她母亲留给她的红色兜帽卫衣成了她的避风港,她的笑容变得拘谨,行为举止也变得小心翼翼,充分展现了现实中因家庭问题陷入自闭与自卑的敏感情绪。而在最后,当她脱下象征自我封闭的红色兜帽卫衣,为了拯救南河“破茧”而出时,象征着她在现实中也走出了自我怀疑的阴霾。

不同于忧郁封闭的参宿,小丑南河的塑造给电影带来了欢快的喜剧色彩,牙尖嘴利但内心十分柔软,导演结合了小丑的形象,杂糅了古早喜剧电影中杂耍、武术、无厘头的表演风格。

海精灵与丧气鬼作为故事中主角追寻母亲的指引和阻碍,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二元设计,它们的形象设计非常抽象和复杂,类似于蠕动的软体动物。海精灵在画面中常以头发和母亲的形象出现,而丧气鬼是红色的黏稠液体,对应着现实中参宿的红色卫衣,它们是主角执念与抑郁的具象化,是精神分析学中潜意识的外化表现,也是一种全新的角色塑造方式。

电影《深海》通过使用丰富的隐喻式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主角参宿、南河以及船只“深海之眼”的名字天狼星,都与天空中呈三角形排列的星星相对应。参宿的名字来源于恒星参宿四——一颗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红超巨星。这不仅象征着影片中人物不稳定的情绪状态,还预示着她随时可能爆发的内心冲突。这种基于现实创作的手法,与传统的基于既定范本的人物塑造方式截然不同,为作品在现实语境下赋予了一层独特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二)社会维度上聚焦现代社会家庭矛盾和解

《深海》的故事核心“抑郁”“原生家庭”“自我救赎”等都属于典型的现代语境下的词汇,故事架构虽然颇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但其主题还是聚焦现实题材,着重描写主角在旅途中获得了精神治愈,完成离异家庭重组的和解过程。这同样是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访谈中,导演透露参宿这一角色的创作灵感源自他个人的真实经历,参宿的原型是与其住在同一栋楼里的一个充满童真、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有一天女孩的母亲不幸去世,这导致女孩也像参宿一样,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中。

《深海》的故事没有对于现代社会家庭和解的个体经历进行深入描写,影片没有在社会维度上对主角以及其身处的环境有详尽的描述,相反更多的是隐喻性的社会映射,是奇幻语境对于现实生态的滤镜式塑造,比如深海大饭店中客人与员工的阶级刻画,海精灵对应参宿自己的心结,父母和弟弟在深海大饭店中对照老金、花花以及糖豆形象,与现实世界互为“镜像”,互为反面,是参宿对于救赎的渴望、家庭的期望。正是这种寓言式描绘,让故事聚焦的社会维度议题更加具有普适性,碎片化叙事的手法能更好地将个体带入私人领域。

导演在《深海》中采用了创新的精神分析学方法来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呼应的深海场景。借助弗洛伊德的梦境分析理论,导演解构了现实中关于家庭重组和儿童创伤的议题,并在深海世界中以镜像的形式再现这些主题。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题材选择,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中也属于一种实验性的尝试。

(三)心理维度上对于自我救赎与和解的另类诠释

导演预设了一个对应现实中重组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寓言,自然也会针对这种问题构建一个“救赎之旅”。女主所经历的重组家庭生活以及自身敏感的性格使她始终处于压抑的情绪中,而“自我救赎”便是影片给出的成长关键词,南河看到了自身的影子,这使他不能放弃拯救参宿,最终在幻梦中回到了家乡,参宿也在拯救南河的过程中突破了枷锁,放弃了对于母亲的执念。

另一个主题“家庭和解”则潜藏在隐喻式的创作下,少女参宿现实中的家人均在深海大饭店中有所对应,海獭老金是父亲,海獭阿花是继母,小海獭糖豆是年幼的弟弟,母亲则化为头发似的海精灵,不同于现实世界中重组家庭的冷落和排斥,深海大饭店的老金虽然严厉但是内心柔软,虽然讨厌作为人类的参宿,但还是让她留在厨房打杂;阿花阿姨对参宿关爱有加;糖豆更是时常在参宿低落时安慰她。这些美好家庭的幻想正是参宿所渴望的,是隐藏在追寻母亲的救赎之旅外的暗线,也是参宿与现实家庭的和解过程。不过不同于南河与参宿的互相救赎,家庭和解只存在于参宿的单向幻想中,影片最后参宿醒来有长段的银幕空白,接着片尾是与家人和解后幸福生活的幻灯片,这也许是参宿幻想中的影像,但在她内心中已经达成了与原生家庭的和解。

主角参宿在救赎之旅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便是自身压抑情绪具象化的怪物,这使人物塑造在心理描写上更加细致与复杂。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讲述主角必经的英雄之旅有三幕结构,启程、启蒙与归来。在传统动画叙事中,主角启程中遇到的黑暗力量往往是强力的反派,而在《深海》中从始至终的黑暗力量都是参宿内心抑郁压抑的具象化,主角必须克服心理的障碍与自身和解。影片舍弃了宏观世界观的细致描绘,转而聚焦于主角的内心挣扎,现实议题的讨论带给影片更多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反响。

(四)影像维度上运用契合故事氛围的新技术

导演田晓鹏在技术上对人物的形象设计也非常值得肯定,与前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略显青涩的三维技术相比,导演在《深海》中对于技术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为了更加契合影片的故事氛围,技术人员为场景中的人物都覆盖了一层流体的材质,梦境中参宿所见所感都笼罩在雾蒙蒙的镜子中,对应着她追寻母亲的执念,深海大饭店中奇异诡谲的色彩与油腻的质感,预示这是参宿为了躲避现实塑造的梦境。这种技术的运用都是服务于影片的情绪宣泄的,深海大饭店中虚幻的氛围也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个泡沫般易破的梦境。

伴随技术的提升而来的是更加真实的人物细节塑造,充斥整部电影的流动感带给了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导演对于人物表情夸张但不失真实的塑造,对于纹理、质感、弹性等物理特质的计算,都使人物更加真实、生动。

三、现实议题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发展特征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古典文学题材为基础改编的动画票房屡创新高,这也反映了中国动画行业技术的逐渐成熟。但随着日趋成熟的动画制作技术,国产动画电影题材与人物塑造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似乎神话与古典文学已经可以代表整个中国动画市场,现实题材动画寥寥无几。

这种情况在近年有所改观,一些动画创作者尝试对古典文学中的人物进行现代化的塑造,带入现实中的话题。最早开启中国动画“后神话”时代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便塑造了一个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无所事事、郁郁寡欢的中年人形象,大圣在片中遇到的一些挫折似乎有着现代中年男性中年危机的影子;《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一反传统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叛逆、不学无术的混混形象,这种颠覆塑造不但吸引了市场的目光,而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相较于古典人物“神性”的光辉,外表凶恶但内心善良的复杂人性塑造更能得到观众的共情。

随着观众审美能力的逐渐提升,单一的古典文学题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艺术创作者也开始谨慎地探索全新的方向,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如《雄狮少年》《深海》《茶啊二中》等,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动画创作者在传统叙事的改编积累上质变而来。

四、基于现实议题的动画对于国产动画的

正面影响

(一)少数题材改编的经验积累

随着观众审美能力的逐渐提高,古典文学IP衍生作品的泛滥,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神话叙事或者古典文学叙事,单一的审美再过精致也会使人视觉疲劳。市场急需一些非传统的动画题材。现实题材改编动画的成功,为小众题材的动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改编经验和技术支持,使后来的创作者能够借鉴其经验,弥补不足。同时,拥有丰富技术人才的动画公司也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发不同题材,不再受技术和市场因素的限制,敢于尝试更多题材。

(二)聚焦人文关怀的情绪转移

《深海》首次将目光聚焦于现代社会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无疑是导演的一次大胆尝试。尽管这种对压抑氛围的营造有效地描绘了重组家庭儿童的困境,但身处春节档自然会面临许多争议。然而,这部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的作品,也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人们开始自发地为《深海》做宣传。这种情绪不同于传统题材动画中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英雄人物塑造的共情感,它更加深情并充满人文关怀。

(三)与题材相关的风格创新

近年来,随着神话改编动画的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之间的美术风格越来越相似,虽然这提高了系列作品的可识别性,但也减少了独特风格的出现。《深海》导演田晓鹏为了使三维模型效果契合故事的主题,联合团队自发研制了一套“粒子水墨”效果,并且运用到了场景与人物塑造上,这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成为《深海》鲜明的美学特征。同样的现实题材电影《雄狮少年》中的人物建模也另辟蹊径,不同于传统故事中的美型人设,影片塑造了三个邋邋遢遢的主角团体,但结合故事中的留守儿童背景来看,是非常契合故事核心主旨的。在国产动画创作者对不同题材的尝试中,涌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为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路航,王峰.《深海》的美学风格与人文性表达[J].电影文学,2023(10):146-149.

[2]陈佳,王胜选.中国动画电影中民俗文化的现代性表现:从《小门神》谈起[J].电影评介,2023(14):92-97.

[3]黄静妮.当代国产现实题材动画电影研究现状综述[J].戏剧之家,2024(4):148-150.

[4]白惠元.《深海》:保守主义的精神分析动画电影[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3):105-111.

[5]包玉琦.中国现实主义动画中的少年形象的塑造:以《雄狮少年》和《深海》为例[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3(11):84-86.

[6]周倩.“神话宇宙”的建构与“平民视角”的延宕:论中国动画电影中现实性的缺失[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4(2):79-81.

猜你喜欢

国产动画人物塑造深海
向深海进发
深海特“潜”队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浅论国产动画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上海美影厂的荣衰对当代国产动画设计的启示
“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内容为王,营销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