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改革探析

2024-06-28韩笑

大观 2024年4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

韩笑

摘 要: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以产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三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产教融合改革实践取得了诸多经验。未来,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以人才梯队建设为重点,提高产教融合发展质量。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访谈法等,深入分析三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改革经验,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应用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改革策略。

关键词:音乐表演;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

注:本文系三亚学院第二批课程考核改革试点项目“钢琴演奏基础”(SYJGKH2023045)研究成果。

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民办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中国民办高校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产教融合的基因,大多依靠产业、行业的优势推动学科发展。产教融合推动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契机。例如,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依靠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优质资源,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学院具有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吉利学院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建立。

一、产教融合简述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共同发展[1]。其核心理念是以产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时,企业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自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产教融合政策,如: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进行转型发展[2];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3]

总之,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学校可以更加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三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改革实践

2021年,三亚学院发布《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三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新常态和产业新业态,利用优势学科群建设契机,主导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并引领产业特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4]。2023年,三亚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思想,迅速颁布《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总体规划指引(2023-2025)》,强调“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径,始终以产教融合为己任担当”[5]。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三亚学院抢抓机遇,提升自身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三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 构建“教研创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符合文旅演艺产业和行业需求的音乐人才,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演艺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进校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他们进行划分,分别从音乐表演和音乐管理两个方向进行培养,按照“教研创演”(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节目创编、实践演出)一体化体系实施教学,达到“以演促教、以演促学”的实践效果[6]。2023年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战略实施后,音乐学院以原创音乐剧《传奇永生花》《更路传奇》等为主打品牌。以产品为导向,音乐剧能够快速有效地促进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使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唱、跳、演、编等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此外,音乐管理方向对准的是音乐行业的服务与管理产业,如音乐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管理、营销等,也包括社区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等等。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改革突出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的特色,精准对接文旅演艺产业。

(二)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产品思维导向

为实现“教研创演”,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重点突出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对标头部企业,以艺术作品为导向,面向高价值岗位的实际,是实现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课程转向的重要途径。依托三亚市及海南省其他地市的大型实景和“拼盘”歌舞行业、产业发展现状,三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在对接文旅演艺产业中持续推进课程体系的开发和重构。目前,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一般通识课以外,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还开设了小语种、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视唱练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演奏基础、合唱指挥、专业主修(钢琴、古筝、琵琶、竹笛、小提琴、管乐、二胡、大提琴、打击乐、声乐、手风琴)、音乐教学法等课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要坚持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的原则。音乐表演专业在设计与研发课程体系中还邀请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合作开发了文旅演艺的相关课程。组织音乐表演专业教师与全国文旅演艺头部企业根据产品需求共同设计音乐精品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同时,音乐学院联动学校教务处、高等教育与评估中心等部门设立“四新”“课程改革”“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支撑课程体系的开发。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战略实施后,音乐表演专业共有7门课被学校教务处、高等教育与评估中心等部门评为“产品思维特色课程”。

(三)修改教学大纲,培养应用能力

在产教融合目标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教学大纲修改的重要方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能力的提升。高校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实习、实验、作业的时长分配进行调整。以钢琴演奏课程为例,改革后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应用钢琴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在教材上,选用了辛笛应用钢琴系列教材,同时交替使用传统钢琴教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钢琴基础演奏技巧的同时,增强即兴伴奏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与综合应用能力。下一步,钢琴演奏将继续融入数码钢琴等科技产品,结合Z世代大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特点,对内容进行拓展,包括简谱与移调、旋律编配、自弹自唱、伴奏音型与织体、即兴节奏与风格、和弦与编配、前奏设计、歌曲分析、视唱练耳(扒谱)以及根据和弦标记进行自由演奏等等。由此,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结构以及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教研创演”体系下的应用型人才。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应用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改革反思

(一)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高校需要与企业、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推动音乐学科与音乐专业建设。与此同时,音乐学科也需要与音乐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结合“新文科”促进音乐与其他文科专业交叉融合,将“新文科”与“产教融合”的双政策相融合,进一步与校外的企业、产业结合,从上、中、下游三个方面促进音乐学科与音乐行业的发展。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在未来将以打造文旅演艺产业学院为工作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的项目,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经历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产业的运营和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可以与企业、行业、产业联动起来,从共建音乐项目、音乐课程、音乐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落实“产—学—研—教”。此外,高校要给予企业参与教学大纲制定的权利,同时定期与企业开展研讨会,针对行业发展需求、高校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等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进一步拉近高校与企业的距离。

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进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才梯队建设为重点,提高产教融合发展质量

产教融合具有覆盖全局、贯穿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特点。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突出人才梯队建设是民办应用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改革的关键举措。只有全学院学生参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呈现“两边大,中间小”(即青年教师、退休教师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的情况。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外部引进和内在培养“两手抓”,既要引进有资历的专业教师,又要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教师。但是在当前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呢?笔者认为,在“新文科”和“产教融合”的双政策下,要以多学科理论交叉、综合音乐知识和演奏技术为基础,培养“音乐+N”型的“产教通”人才。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新时代的古典音乐人才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虽然作为“审美高阶”的古典音乐在大众化背景下成为小众爱好,但是,“过去式”的音乐之中仍然包含了音乐创新发展的基础——精湛的技术与精深的音乐内涵。因此,当音乐人才欠缺时,可以大量招聘、培育古典专业音乐人才,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总之,在当前探索背景下,构建合理的人才战略体系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以产品为导向进行创作,不断提升应用能力

从音乐学科发展来看,传统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以专业技术优先,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如今,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较低,大部分学生仅仅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表演能力,其综合音乐素质有待提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可以通过创作以产品为导向的音乐作品,提升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摆脱教育与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相脱离的情况。如通过研究和创新海南本土文化、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琼剧、崖州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疍歌、十番音乐、黎族民歌、临高渔歌、苗族民歌、临高人偶戏、文昌公仔戏、海南斋戏等,创作以产品为导向的音乐作品。

实际上,以产品为导向的音乐作品并不是完全复制行业,进而实现音乐人才的“工业生产”。因为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当下,根据行业、舞台的需要训练音乐表演人才,不仅能够让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够提高音乐人才的演奏(演唱)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对人文情怀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又能具备新视角下对世界的理解和反思。

因此,要深入理解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即以产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通过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进行改革,发展“音乐+N”型的“产教通”属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24-0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4]三亚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三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R].三亚:三亚学院,2021:13.

[5]三亚学院.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总体规划指引(2023—2025年)[R].三亚:三亚学院,2023:1.

[6]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介绍[EB/OL].[2024-02-05].http://yinyue.sanyau.edu.cn/?article/type/52/1.html.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