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目标 有效落实 打造文言文的思维课堂

2024-06-27方红雅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0期
关键词:戴嵩处士多音字

方红雅

文言文体裁以小故事为主,语言简短,富有趣味,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丰富的语言韵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那么文言文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将文言文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有效结合?笔者结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课,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策略。

一、精准目标,让教学有内容

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言,历史久远,与现代文相差甚远。因此,学习文言文,必须先达到朗读、理解、积累等基础性目标。同时,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等因素,再落实其核心目标。

(一)依据学段要求定目标

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没有对前三个学段文言文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但在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中提到:“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见到了第三学段,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和读懂大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从课后习题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梳理文言文教学目标,以第三学段为例:

我们梳理课后练习发现,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文言文学习还增加了“谈启示”或“交流感受”等要求,这是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可见,学习文言文要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朝着读深、读透的目标延伸。

(二)关注单元要素定目标

单元要素是一个单元学习的核心与方向,因此,我们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必须时刻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开展教学。

《书戴嵩画牛》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小古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旅”,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课语言凝练,用“拊掌大笑”“笑而然之”就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用“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就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惜与喜欢。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富含哲理。《书戴嵩画牛》一课,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哲理,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教学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三)聚焦课后习题定目标

课后习题,既是检测学习效果的凭证,又是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因此,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聚集课后习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

《文言文二则》一课针对《书戴嵩画牛》的课后练习有两题:分别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由此可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基础;而“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则是本课学习的提升,具体策略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达成的。

鉴于此,笔者将《书戴嵩画牛》一课的基础性目标确定为:根据意思确定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过对照图片、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核心目标确定为: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有效落实,让教学有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后,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笔者结合文言文特点和学生学情,分别采取了以读促学、以学定教、以趣引学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促学,层层深入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文言文语感,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还能在朗读中达成理解文意、深入感悟的目的。为此,统编教材中每一课文言文都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以,在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时,笔者将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初读阶段,目标是读通文本,准确流畅。《书戴嵩画牛》一课虽然篇幅短小,只有区区93个字,但文中的一些多音字,却成了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拦路虎”。为此,笔者采取了个别分句读、小组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处”“数”“曝”等多音字的字音,初步感受文言文的句读。

再读阶段,目标是读懂文义,理解内容。教学中,对于“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在帮助学生理解“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谬矣”的基础上,组织开小火车、赛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细读阶段,目标是感悟情感,加深理解。在学生抓住关键句感受杜处士和牧童对《斗牛图》不同的态度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集体读、唱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情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为后面想象故事作铺垫。

三个阶段的朗读,每次朗读都不是前次朗读的简单叠加与重复,它不但在朗读形式上有变化,而且在朗读的要求上也有所递进,层层深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以学定教,精选精讲

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到六年级时,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在落实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不再需要事无巨细地教,面面俱到地讲,而是要有所选择,力求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酌情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的地方重点讲。

《书戴嵩画牛》一课有不少多音字,给学生朗读课文带来了一些困难。在新课检查预习环节,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确定一些多音字的读音,但对个别多音字的读音还有分歧。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只要针对这几个多音字进行讲解就可以了。在理解大意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能结合注释讲出故事的大概,但在理解句子“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时,学生对“奴”“婢”理解不到位,教师应进行适时的点拨与引导。

(三)以趣引学,加深理解

文言文历史久远,在词汇、句式、语用等方面与现代文差异较大。虽然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文言文选材以小故事为主,语言较为浅显易懂,但仍然有一些词句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精美插图、情境表演、故事大赛等活动丰富课堂形式,既能消除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的畏惧心理,又能在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书戴嵩画牛》一课教学中,为了深入理解斗牛时牛尾“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的这两种不同状态,笔者出示了两幅斗牛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哪幅斗牛图和戴嵩画的相似?哪幅是牧童所见的斗牛?教师通过图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这两个句子的真正内涵。

三、注重思维,让教学有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思维能力作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可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语文教学重要的风向标。文言文学习中,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推进思维训练,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深度。

(一)对比阅读,活跃思维

如何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笔者这些年一直在实践的课题。笔者认为通过对比阅读,对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有着很好的意义与价值。

《书戴嵩画牛》一课,在疏通多音字读音,并通过多次朗读巩固读音后,学生已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对比策略:请学生用“——”画出描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牧童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他们对《斗牛图》的态度,学生很快就找出相关的句子。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两者用不同颜色标注,然后请男女生合作朗读。当屏幕上的这些句子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时,对比就开始了。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经验,他们能够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杜处士和牧童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对比阅读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为接下来进一步品读人物形象、想象故事情节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聚焦关键,挖掘思维

教材选取的文言文通常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深入,不断挖掘,深刻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深意。文言文语言凝练、简洁,留下了很多值得挖掘的空间。

《书戴嵩画牛》一课人物品读板块,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先用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如“杜处士尤所爱的斗牛图,小牧童是什么反应?”“一个小孩这么不给面子,换成别人早生气了,杜处士是什么反应?”学生自然而然就关注到“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细节描写。然后请学生演一演“拊掌大笑”,有感情地读一读牧童的话,感受牧童的快人快语、天真直率。接着抛出问题:“杜处士又为什么笑,他会对牧童说些什么?”让学生探究杜处士“笑”背后的原因。学生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品读了杜处士这个人物形象。最后再分角色演一演,加深对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笔者抓住两处“笑”,通过“读—演—说—演”这样的教学环节,很好地加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想象补白,发散思维

文言文往往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有许多留白,因此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书戴嵩画牛》一课的核心目标是:“抓住人物细节处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虽然六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经历过很多次讲故事,也学过复述故事的方法,但将文言文创编成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却是第一次。学生首次讲故事时,他们的思维普遍难以拓展开,不能将学过的创编故事的方法运用其中,导致讲述的故事比较单调。因此,在第二次讲故事时,教师搭建多处支架,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处展开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如引导学生对杜处士“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一细节,笔者这样搭建想象支架:

搭建支架的方式,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故事的讲述自然也就更加生动有趣。与此同时,在讲述中,学生对文中杜处士和牧童两个人物形象也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四)质疑思辨,深度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重要的思维品质。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学生敢于思考、质疑,才能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书戴嵩画牛》一课的最后,笔者出示对戴嵩的人物介绍。学生阅读完材料,很容易就发现材料和课文之间的矛盾之处:既然戴嵩是观察那么细致的一个人,《斗牛图》怎么会画错呢?随后笔者顺势播放视频,帮助学生明白斗牛时牛尾巴“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这两种情况都有,只不过是牧童只见到了其中的一种罢了。最后,根据学生质疑的结果,请他们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也辩一辩“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还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笔者引入材料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冲突,引发对文本观点进行思辨,在进一步深化文本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任伯年小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戴嵩处士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西 湖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你会读多音字吗?
从戴嵩画牛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误笔
多音字也能出糗
小牧童批评大画家
趣味古文
趣味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