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特性
2024-06-27程斯辉
摘 要 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特性。教育家精神具有客观性、符号性、时代性、崇高性、激励性、包容性、创造性、坚定性、自觉性、实践性等十大特性。有了对教育家精神特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育工作者才会将弘扬教育家精神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教育家;教育家精神;精神特性
作者简介 程斯辉,湖北大学师范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其长期投身教育、奉献教育的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态度情感、价值取向、职业操守、道德风范、人格气质、高尚灵魂的总和,是教育家在为什么投身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方面进行不倦地探索所展现出来的积极的生命状态。[1]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特性。
1.教育家精神具有客观性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的精神,当我们谈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一定会想到孔子、蔡元培、陶行知等等作为教育家的具体人物。教育家精神是与教育家共存的,只要有教育家存在,就会有教育家精神存在;教育家精神是与教育实践活动共存的,只要有教育实践活动存在,就会有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人存在,只要有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人在,就会有其中的优秀者即教育家存在。教育家精神的客观性,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可认识、研究的对象,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领域的人能够感知的,也是教育实践活动领域之外的人能够学习的。
2.教育家精神具有符号性
教育家精神之符号性特征是以教育家精神的客观性存在为前提的。“教育家”及“教育家精神”不仅是一种客观性存在,也是一种符号性存在,即其既是能被感知的客体,又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教育家精神之意义是以一定符号形式来表现的。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一种客观存在,在古代有着“万世师表”的符号意义;陶行知作为教育家的一种客观存在,有着“人民教育家”的符号意义。“教育家”或“教育家精神”作为一种可感知的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建立的联系,则形成了我们对教育家或教育家精神的认知。当我们认知教育家或教育家精神时,一定会追寻其作为一种符号的意义存在和其作为一种符号所要表达的情感、蕴含的生命力。因此,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符号性意义,不能只是理解教育家精神作为符号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教育家精神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理解教育家精神与教育现实世界联系、与人类现实社会联系的意义。
3.教育家精神具有时代性
教育家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体现时代特征、打上时代烙印、顺应时代需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教育家产生。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性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有充分的展现。在封建时代,教育家精神为完善人性、培养德行服务,为建国君民、以德治国服务。在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近代,教育家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教育救国特征,教育家们把培养人才与救亡图存联系在一起,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投身新人的培养。中国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在论及“教育家之资格”时曾言:教育家必须深切了解世界大势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浅言之即所谓识时务者是矣”[2]。事实上,教育家正因为正确理解了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把握了时代特征与时代需要,怀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才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出重大作用。
4.教育家精神具有崇高性
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性亦可表述为超功利性。超功利性是教育家精神的共同特性之一。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追求是超越对现实中世俗化的物质、名利等方面之追逐的。对于教育家来讲,他们“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超越功利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超越功利的。这种超越功利追求崇高的教育境界使得他们能够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干扰,专心从事其钟情的教育事业。能否抵制住各种功利的诱惑,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坚守对教育价值的信仰,是教育家成长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5.教育家精神具有激励性
教育家精神的激励性是与教育家的高尚人格、大爱情怀相融的。教育家精神之所以具有激励性,首先源于教育家“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独特的人格特质是教育家之精神具有激励价值的前提。内心饱含对学生、对人类的关爱之心是教育家最深沉的情感特质,这是教育家精神能够拨动心弦的力量所在。教育家“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大仁大爱,是超越血缘的爱,是超越私情的爱。基于这种爱,教育家精神就具有了特殊的感染力、影响力,也就具备了对学生、对教师乃至对他人的激励作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情怀,不知激励感召了多少人投身教育、奉献教育。
6.教育家精神具有包容性
教育家精神的包容性也可表述为无差别性,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其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疾患、是美丽还是丑陋,都是如此。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最好的体现。教育家精神的无差别性特质,并非是采用同样方法对不同的人进行教育,而是对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尊重与尽力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教育家都主张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与其个性相宜的教育方式,这集中体现在他们所拥有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上。教育家最能包容学生的不足、缺点和错误,喜欢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他们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对孩子的发展充满信心,也给孩子以发展的信心。教育家们在从教办学中,还能包容教师们的不同性格与探索,支持和鼓励教育界同仁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7.教育家精神具有创造性
教育家精神的创造性是指教育家具有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和敢于到未开发的疆域去办学的勇气和信心。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3]教育家精神的创造性特质,一方面属于开创性的,他们在世界上率先提出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见解与主张;一方面属于改造性的,就是在改变已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见解与主张并实施。教育家们都具有对教育独特的洞察和理解能力,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跟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相比,拥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显著标志。通过创新创造,教育家自身优势得以持续改善和飞跃,创新创造也就成为教育家的魅力之魂。
8.教育家精神具有坚定性
教育家精神的坚定性,主要体现为教育家在建功立业过程中意志的坚持性,即能够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能够长时间地专注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去实现既定的目标,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坚持不懈地顽强奋斗。“勤学笃行”是教育家精神坚定性的真实写照。教育家的创新创造,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定会成功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教育家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一个的发现出来”[4]。教育家精神的这种坚定性是教育家能够终身奉献教育的关键所在!
9.教育家精神具有自觉性
教育家精神的自觉性特质,体现在教育家对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深刻把握之后,对教育实践改造的自觉,对教育行为反思的自觉,对教育理论思考的自觉。这种自觉的背后又连接着教育家对人生意义的自觉、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教育家能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这是教育家道德情操达到高境界之后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性是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参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教育本真价值的坚决守护。
10.教育家精神具有实践性
教育家精神的实践性或躬行性特质,表现在教育家不仅有教育理想与信念,不仅有教育理论与思想主张,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践行自己的教育主张,有笃实的教育行动,能够把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教育家都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他们从教育实践中不断获得教育的真谛,在深耕实践中获得灵感、增长智慧, 进而采取道德的、合宜的、合规律性的、有效的教育行动,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扎根教育沃土,深耕教育实践,精研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这是教育家成长的根本路径。
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很好地理解教育家精神具有的上述十大特性。有了对教育家精神特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育工作者才不会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看成是与己无关、遥不可及的事情,教育工作者才会将弘扬教育家精神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程斯辉.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力量[J].人民教育,2023(1):22-24.
[2]谭徐锋.蒋百里全集:第七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95.
[3][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8,8.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