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立体化价值体系表达

2024-06-26梅倩

文化产业 2024年16期
关键词:百岁老人探秘长寿

梅倩

摘要:广西卫视《百寿探秘》节目从人文纪实视角出发,深耕广西长寿文化,聚焦百姓长寿故事,汲取百岁人生的精神力量,打造出集养生知识、民族文化、主流价值、人文情感于一体的立体化价值体系。现从沉浸式体验、多主题融合、主旋律立意、大众文化叙事四个方面对《百寿探秘》的内容设置及表达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养生类节目的文化建构和泛文化传播提供范本。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扎实推进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趋于多样化。养生类节目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媒介载体,与其他节目相比,其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内容层面不仅包含科学健康知识,还涉及人的情感、道德、精神等诸多价值因素,这些价值观念或取向构成了节目的价值体系。在养生知识话题式传播、碎片化阅读、点状观影的互联网时代,单向度内容供给的节目范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需求,价值体系植入及认同已成为提升养生类节目传播成效的第一要义。广西卫视《百寿探秘》作为目前全国卫视中唯一一档真实记录百岁老人健康生活的养生类文化节目,深耕广西长寿文化,聚焦百姓长寿故事,汲取百岁人生的精神力量,打造出集养生知识、民族文化、主流价值、人文情感于一体的立体化价值体系,摆脱了以往养生类节目灌输性、说教性、扁平化的窠臼,为拓展养生类节目价值表达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沉浸式体验传播养生知识

沉浸式体验不仅是观众观看或聆听的过程,更是全身心感受的过程,《百寿探秘》采用纯外景记录的方式,摄制组走进百岁大家庭沉浸式体验老寿星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主持人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挑战,带领观众走进更具临场感和真实感的环境中。主持人与百岁老人边走边聊、边吃边谈,移步换景,不仅使节目生动有趣,还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养生妙招,“由百岁老人亲身验证的长寿秘诀,可信度更高,从而保证了节目内容的权威性和持续的关注度。”

饮食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健康长寿首先是“吃”出来的。食物不仅是饱腹的存在,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凝结。《百寿探秘》将百岁老人的厨房推至前台,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用一组组特写镜头展示出了从食材选择、采摘到烹饪、制作、品尝的全过程,独特的本地食材和充满巧思的制作过程将长寿故事串联了起来,配合浑厚温暖的旁白,带给观众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只说故事,不讲道理。才下舌尖,却上心头”的观感体验。“90后”编导既是真实过程的见证者,又是话题的发起者,他们以融入生活的参与方式与百岁老人互动,使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节目的亲和力。字幕框注解引用古代药典介绍食材的药性与功效,传播了药食同源的中医文化知识。医学专家的参与为节目提供了专业背书,增强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信任感,他们从专业视角解析长寿秘诀,确保养生知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例如,100岁的彭志元喜爱饮用自酿葡萄酒,老人全程参与葡萄的种植、采摘、去皮、酿酒,醇厚的葡萄酒香让编导赞不绝口,字幕框配合旁白引用《本草纲目》对葡萄酒制作及药效的记载:“饮之能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由此,一杯葡萄酒牵引出一位百岁老人的生活情态,养生知识在现场编导对葡萄酒的白描中得到解读。

健康长寿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百寿探秘》运用统一且稳定的镜头突出呈现了百寿老人的生活细节,低角度的固定机位打造出“人生教科书”式人物形象,契合了其养生妙招,更容易让人信服这一特点。针对光脚走路、冷水洗头、打墙拳法、拍打全身、醋水泡脚、手搓核桃等千奇百怪的保健方法,编导在访谈过程中或学习模仿、或实验测试、或上阵体验,近百岁的年龄差让“萌老”与“萌新”的现场比拼自带喜剧效果,后期“文案+音效”的花字进一步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这一“过程导向”的节目实践与传统养生类节目“结果导向”的模式风格迥异,观众在观看比拼游戏的过程中强化了在场感,从好奇到佩服的心理体验与现场编导达到了弥合无隙。字幕上总结的养生妙招和场外医生的专业讲解也满足了对受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强了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例如,101岁的吴振芳钟爱足底按摩,足底按摩仪比拼和光脚走石子路比赛让家人和摄制组导演们都败下阵来,节目后期辅以武侠片的配乐和“脚底生风”“微笑面对”“无处安放的双脚”等花字,令人捧腹又拍手称奇,加上字幕框中关于脚底穴位刺激的医学解读,百岁老人生活中的长寿秘诀被完整地呈现出来。

多主题融合弘扬民族文化

在省级卫视综艺节目井喷式发展的时代,《百寿探秘》不跟风选秀,不偏向娱乐化,以坚定的原创文化自信深耕于广西民族文化,从长寿故事着手,追寻其隐含的文化特质,开创了一个以人文为基础视点的文化视野,赋予长寿这一健康领域的概念以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通过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主题设置,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整体,从习俗、环境、饮食、生活等多维度展现了广西民族文化,增强了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也孕育出得天独厚的长寿资源,全区有29个县市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位列全国首位。《百寿探秘》节目每一期开头均以远景和全景镜头讲述百岁老人生活的地方,有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乡村,有碧海云天相伴的海滨小城,有小桥流水与青砖瓦砾相映的千年古镇,旁白引用民间俗语、顺口溜等简要介绍当地长寿文化,不论是百岁老人还是邻里乡亲,访谈中都流露出对当地秀美山水的自豪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满足感。例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村镇门前有水,背后有山,自古就有“风水林”“后龙山”的雅名,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已深入骨髓,百年古木为百年村镇遮风挡雨,满村草木清香环绕,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后龙山文化,这一方风光旖旎的长寿福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健康的裨益,从而唤起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可。

广西是骆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骆越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为稻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骆越诸民族一直传承着稻作文化模式和生产方式,“无粉不欢”的广西米粉文化也衍生于此。《百寿探秘》推出系列专题节目“米粉中的长寿文化”,主要介绍广西各地特色米粉,有第六代罗秀米粉传承人的烹制展示,有百岁“辣椒王”对螺蛳粉的情有独钟,有秘制卤水千年传延的桂林米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米粉在百岁老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米粉加工制作工艺朴素细腻的运镜,既体现了壮族人民精湛的手艺和生活智慧,也阐释了每一种米粉背后的地域文化故事,米粉文化承载了壮乡百姓的文化认同,也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节日民俗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百寿探秘》节目中,百岁老人是节日舞台的主角,祝寿与节庆活动融为一体,载歌载舞、热情热闹是民族节日文化的基调。走进布代村,村民们在侗寨鼓楼边唱起侗族大歌,吹着芦笙来到百岁老人龚启亮家,和爷爷对唱多耶民歌,手拉手跳起侗族多耶舞为新年祈福。走进融水大苗山深处,芦笙队围着芦笙柱吹奏起舞庆祝丰收节,人们身着传统苗族服饰前往村中最年长者家中庆贺,借百岁老寿星的福气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百寿探秘》瞄准节日的纪实镜头具有生活化和大众化的特点,生动有致的叙事情境让观众在轻松自如的心境中观赏独特的民族风情,感受广西民俗文化的诗意。

主旋律立意引发价值共振

养生类节目立意大多停留在传播健康知识层面,忽视了对健康养生背后社会文明、传统美德、主题价值的关注,打造“泛文化”传播的节目标识是《百寿探秘》在立意上的大胆尝试,“不仅将增强健康养生电视节目与群众情感需求的贴合度、适应面,也将进一步扩大新时期健康养生电视节目的内在价值容量,体现价值性引领的要求。”节目聚焦时代洪流裹挟下普通人的命运变迁,从百岁老人的人生故事中挖掘传统美德和精神力量,不仅弘扬了爱国主义、奉献担当、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观众在价值观层面感受到交融与共振。

家是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最小社会单位,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流传下来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传统,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浸润、沾溉滋养的教育意义。《百寿探秘》采访的百岁老人虽然来自不同群体和阶层,却共同濡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融入温和亲切的视觉呈现与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中,通过特写镜头捕捉百岁老人的微笑、眼神、步伐、双手等细节,传递他们内心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美德在代代诵读的《传家训》中传承;“因为奶奶说好喝,再累我也要去山里背泉水”,孝顺体现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中;“家族一百多人都穿过我亲手做的衣服”,勤劳凝结在用了一辈子的织布机里;“对客人要和蔼诚信,这是爸爸教给我的”,诚信蕴藏在百年商店的宾客如织里;“读书养智,书是陪我最久的朋友”,热爱学习镌刻在每天清晨的读书看报里;“只要能治病救人,我受皮肉之痛没关系”,善良珍藏在因行瘢痕灸被烧坏变形的双手里。这些细节化的镜头语言展现出道德行为、美好品质与幸福长寿人生的交融,引发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百岁”老党员追忆“百年”党史不仅是生命中一段历史记忆的呈现,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见证。面对镜头,老人们激情澎湃地讲述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资料性的历史画面穿插其中,通过语言和影像,观众真切地听到、看到了红色历史。这种追忆不是系统性的叙述和分析,而是来自个体生命的真实感觉和对过往经验的表达,纵使他们已经年迈,但作为峥嵘岁月的亲历者,观众仍然能够感受到平静外表下坚如磐石的忠诚和无畏。饱经风霜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军功章和旧军装,中国火车司机“五代同堂”统一着装拍摄全家福,节目运用细节化镜头语言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记忆和历史已经化为生生不息的力量,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百寿探秘》通过对红色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雕琢,塑造了百岁党员“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状态,传递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永葆斗志的榜样力量。

大众文化叙事引发情感共鸣

以“叙事”传达人类文化讯息和生活情感体验是文化传播的共通机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叙事的当代电视,既是当代大众传媒中的历史叙事,又是为了满足大众审美娱乐需要的审美叙事。”电视的大众文化叙事与人类“讲故事”的传统一脉相承,又有着人本化的发展趋向。《百寿探秘》以平民化的视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引发了情感共鸣。

叙事话语决定了叙事文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输出方式,声画语言、叙述语态、语调、节奏等构成了叙事话语风格的外显形态。《百寿探秘》充分挖掘声画语言的表意抒情功能,使“情”与“境”有机结合。节目开头以古风音乐为引,一幅水墨风格的桂林山水画徐徐展开,长者在竹林间相谈甚欢,形态各异的“寿”字扑面而来,彰显出淡雅质朴的节目定位。伴随着浑厚热情的男中音旁白,青山绿水的优美画面由远及近,悠扬婉转的山歌逐渐清晰,让节目在整体写实风格中氤氲着诗意的气息。画面蒙太奇的组接也丰富了镜头语言的情绪。例如,百岁爷爷为百岁奶奶特制了一辆木质推车,在孙女讲述制作的过程后,衔接了一组乡村远景的空镜头,紧接着镜头摇向河对岸爷爷推着奶奶散步的画面,《最浪漫的事》音乐响起,最美好的爱情被具象地刻画出来,带给观众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节目结尾由百岁之家的团聚近景摇向远景的空镜头,表现出岁月悠长辽阔,男中音旁白特意放慢语速,语调畅达,情感饱满,给予老人真挚的祝福,把福寿绵长的意蕴留在观众心中,整个节目像一篇抒情散文,从头至尾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温情。

叙事模式是节目类型的生成之根和形态之源,《百寿探秘》坚持访谈模式和纪实模式相结合,在养生类节目中独树一帜地营造出真诚的关怀和感动。“人性化”是访谈模式的内核,编导就像一个长寿文化的探访者,身着休闲装,不施粉黛,一步步引导观众走进百岁家庭,劳动、爱情、友情、唱歌等凡是能让对方放松的角度都可以作为访谈起点。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场景中,百岁老人始终处于画面的最佳位置,编导常常主动将自己置于画框外,只出声音不露面。在轻松自然的访谈氛围中,即使久居深山的老人也能卸下防备,舒缓紧张拘谨的情绪,以最生活化的方式与编导开启心灵对话,双方拉手、拥抱、合照等身体语言更加深了访谈的真实感和人情味。之所以能与百岁老人共情、能传达给观众温情的暖意,得益于编导充沛的个人情感、平淡亲热的形象和人文主义的品质,纪实模式中的平民视角和平等对话同样得益于此。通过场景信息中所蕴含的氛围和情绪感染观众,引发了观众对情感和人性的思考。例如,纪录的对象多数生活在乡村,这样的场景信息难免唤起乡愁,“乡愁对步入现代化的人们而言,是一种对已逝的文化岁月和生活方式怀念的心理情感。”观众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同时也找寻着尘封的文化记忆,在对乡愁的疏解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温度和生命的涌动,带来勇气与信心。

《百寿探秘》如同一位“吟游诗人”,从人文纪实角度出发,讲述普通人的长寿故事,在故事中传递养生知识、民族文化、主流价值和人文情感,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百姓生活,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百寿探秘》之所以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在于其深耕广西长寿文化沃土,赋予了节目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个性化风格;另一方面在于其立体化的价值表达策略,打造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容层次的节目范本。在沉浸式体验中,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获取全面的养生知识,还能领略壮美广西的文化魅力。通过确立主旋律立意,节目传递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而大众文化叙事则使得节目更具亲和力和传播力。可以说,《百寿探秘》不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真实的故事和多层次的价值表达,架起了连接观众与文化、健康、生活的桥梁,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价值共振的双重目标。

2021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孝文化的传承路径与发展机制研究”(21CKS009)。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百岁老人探秘长寿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百岁老人
蕨类植物大探秘
探秘解忧岛
探秘牂牁江
探秘“图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