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的写实与写意
2024-06-26雷晓渝
雷晓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时期的舞蹈编创也不同于以往,从大部分都是写实转变为写意或者写实与写意相融合。写实,顾名思义是将日常生活进行直接转化,真实展现生活的状态;写意,相对于前者就是可以在客观的形象中加入主观的思想情感,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写实性的舞蹈以具象化的动作和情节,模拟生活的场景,塑造人物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舞蹈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写意性的舞蹈则注重通过抽象化的动作和意象,表达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在舞蹈创作中,写实与写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舞蹈作品《溯·跃》讲述的是鱼儿在溪水中激流勇进的故事,它将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使得情感与自然交相辉映,是一场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盛宴。现以舞蹈《溯·跃》为例,谈舞蹈作品中的写实与写意。
舞蹈作品中的写实表现
写实舞蹈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近年来,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越来越多,反映国人社会精神风貌的作品数不胜数。
写实一类的舞蹈主要侧重于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现实生活或社会现象,以具象化的动作和情节,模拟生活的场景,塑造人物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舞蹈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它们往往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追求细节的精确描绘和情感的真实表达,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问题。舞蹈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紧密,能够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批判精神与现实主义精神。即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风格,通过舞蹈语言、动作、舞美设计等艺术手段,力求还原或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但是纯写实的舞蹈作品与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可以不用必须刻画人物或者描绘历史,还可以将角色塑造成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的物品;后者则一般描绘可塑性写实人物、呈现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思想。那么写实舞蹈如何才能做到真实性与舞蹈性并存,这就是编导在编创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点。
舞蹈写实的方法
在一个舞蹈作品中,“服、化、道”可以直观地展现角色形象,这是因为从服装、化妆和道具上,可以体现出一个角色的形象,这里的形象不光是指人,也可以是物,三者综合运用可以凸显编导创作出的形象的一些基本特点。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要想快速找到编导描写的形象,可以从视觉上得到答案,舞美、服装、道具设计在舞蹈写实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服装、道具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可以打造出明确的场景或环境,增强舞蹈的写实效果。那么在舞美、服装、道具不完整的情况下,则可以从舞蹈动作明确编导想要表达的事物。编导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与行为,这些动作与行为能够概括和反映某一事物的特点,从而增强舞蹈的写实性。
当然,音乐作为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也可以营造出真实的氛围或背景。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紧密结合,能够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舞蹈所要传达的写实内容。在演出过程中,如果是音乐先起,灯光后出的情况下,音乐就会具有侧面推动观众理解舞蹈角色的作用。
在舞蹈作品《溯·跃》中,编导首先通过音乐将观众带入水的场景,舞者们身着一袭红黑渐变的海阳秧歌服饰,服装质感轻盈,配合与服装颜色相呼应的道具扇,加上第一个舞者不停摆动扇子的动作,似鱼儿尾巴,观众会不自觉地代入场景中,直观地联想到舞动的具体形象。
在一些作品中,编导为了展现人物的形象,会着重通过服装体现,不过《溯·跃》恰好相反,它在服装上没有过多展示“鱼”这一形象,而是着重通过动作的编创、道具的运用和运动起来的服装等反馈以强调形象。例如,舞蹈的一开始,整体画面就只有最前方演员的道具运动,接着队形变成一个斜排,演员们的扇子连接在一起,像波浪一样移动,由慢到快,动作不多,但是手上道具扇一直在运动。编导将手上的道具扇大部分的运动轨迹都设计为频率小且速度快的抖动,高频率俯身抱扇、抖扇的动作是在模拟鱼尾,从而让观众可以直接联想到“鱼”就是编导想要展现的形象。
动作设计与服装与道具的加持能够尽可能地表现出舞蹈所展现的角色,这也就是舞蹈该如何写实的最重要的方式。
舞蹈作品写实的效果
写实的舞蹈作品能够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精准地再现现实,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通常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能够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问题。因此,这类舞蹈作品往往比较引人入胜,通过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服装道具舞美设计、音乐结合舞蹈动作等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沉浸其中,享受舞蹈带来的艺术魅力,启发观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
在创作除了描写人物的写实类舞蹈时,编导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观众更清晰地理解所要展示物体的内涵。舞蹈《溯·跃》中利用服装、道具以及动作音乐配合演绎,将鱼的行为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舞蹈形象更加丰满,就好似真正的鱼出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让舞蹈角色更加深入人心。
舞蹈作品中的写意表现
写意舞蹈的定义和特点
“写意”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解释为“公开地表达心意”。在中国画中,有这样的诗句描写“写意”,“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画画意不画形”。
当然“写意”不光只能用在中国画中,还可以出现在其他领域。在舞蹈中“意”不是指形象,而是指精神,是舞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和对舞蹈气质的展现,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将其融入舞蹈动作和表演中。这种融入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更使舞蹈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写意的舞蹈作品突破了传统舞蹈的束缚,展现出更加自由和灵活的特点。与中国画一样,舞蹈作品如果在“形似”与“神似”中更强调“神似”,那么就是作者想要将自己主观的“意”更为明显地传达给观众。
写意舞蹈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更是舞者心灵深处情感与理念的直接表达。与写实舞蹈相对,写意性的舞蹈更注重通过抽象化的动作和意象,表达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它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和情节,而是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节奏变化和空间构图,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超越具体形象的束缚,追求对宇宙万物、人生百态的感悟和表达,是对生活真谛的探寻和揭示。写意舞蹈不受过多的束缚和限制,将情感置于首位。编导可以根据内心的情感和主题的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其中,自由地创造动作,这种自由度使得写意舞蹈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即写意舞蹈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将舞者和舞台环境合二为一,加上其他元素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舞蹈写意的方法
舞蹈动作不仅是身体的表现,更是情感的传达。舞者可以通过细腻的动作变化,将内心的情感融入舞蹈中,使舞蹈动作与情感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编导利用特定的动态造型传达意象,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舞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增添细腻的动作变化,不仅是大的跳跃、旋转和扭动,还包括手指尖的轻微颤动、眼神的微妙变化等,都可以传达出深刻的情感。此外,道具的象征意义不可忽视。例如,剑可以象征战斗或勇气;花可以象征爱情或纯洁。道具和服装的色彩和款式同样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例如,红色可以代表激情或者愤怒;蓝色可以代表平静或者忧伤。
《溯·跃》正是从技法上升到艺术的本质,用动作和形象表达出舞蹈的深层含义,鱼的洄游是为了生存繁衍,但它们不惧死亡,不畏艰险,突破难关,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也就是舞蹈《溯·跃》想要表现的“意”。
舞蹈作品写意的效果
舞蹈的情感往往不会浮于表面,因为舞蹈是一门用肢体塑造形象与故事的艺术,不同于口头表达,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会跟随观看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舞蹈细腻的情感是不可否认的,每个舞蹈都有它独特的“意”,更深层次的“写意”能够提升舞蹈的形象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内涵。正所谓,“情”要真,“意”就要深,创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与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他所创作的“意”才会深,才能让观众体会到“情”真。其实只要情真意深,舞蹈所要表达的形象就会生动丰满,作品的内涵也会通过舞蹈的动作浮现在观众眼前。
舞蹈作品中的写实与写意交融
舞蹈作品中写实与写意的关系
提到“意象”一词,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古诗词,不过它不光可以出现在古诗词中,“意”是形象的意思,“象”是意思的形象,换句话说,“意”就是思想情感,“象”就是形象。
意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文类意象;另一方面是自然类意象。前者通常赞美人类的伟大,也会表达某种情感,后者通常表达对大自然的颂扬,也升华为某种情感。换句话说,意象一般是固定的。例如,提到“月亮”就会想到思乡之情;提到“草”就会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不过“意象”有时也会随着具体的案例而有所改变,都需要具体示例具体分析。
舞蹈《溯·跃》就是表现自然类的意象,表面上再现了鱼儿溯流而上、翻腾跳跃的场景,实则凸显了“跃”的意象,在浩瀚的汪洋里,仅靠一只鱼儿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要想逆流而上地洄游,必须要团结协作,保持队形。舞蹈《溯·跃》整体的队形十分丰富,只为展现不懈努力和不畏苦难的团队精神,凸显了激昂、坚韧、奋发、勇进的精神,和生命踏沧浪而歌,与浪涛抗争,与狂风角逐,逆流而上在溯跃中承载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其实“立象以尽意”,而“尽意”的前提首先是要树立“形象”,接着才能传达“写意”的核心。“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所以“写实”与“写意”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它们相互铺垫,相互烘托。
写实与写意交融的影响
明确的写实与写意交融,就是将舞蹈作品中舞蹈事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和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中。
写实与写意的交融能使舞蹈作品更具表现力,写实手法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写意手法能赋予舞蹈作品更深的内涵和寓意,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能够思考和领悟人生的真谛。写实与写意的交融有助于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使舞蹈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这种交融不仅拓宽了舞蹈的表现领域,还使得舞蹈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写实与写意的交融还能够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使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观众对舞蹈艺术的喜爱和认同。
舞蹈《溯·跃》将写实和写意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两者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虚实相衬,肉骨有度,但这种创作对编导掌握的编创技法的要求极高,这要求编导既要有扎实的精准描绘形象的功力,又要有能够准确表达内涵的能力,换句话说,舞蹈编导需要有两种思维模式兼容并蓄的能力。
在舞蹈的编创中,写实与写意并非完全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写实性的舞蹈中可以融入写意的元素,通过意象化的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写意性的舞蹈也可以借鉴写实的手法,使作品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经验。这种融合与互补使得舞蹈作品在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拘泥于“写实”或者是“写意”其实是时代日益发展而逐渐催生出的一种审美追求。
就舞蹈作品《溯·跃》而言,写实与写意的交融使得画面更加美观,让观众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并且将思想情感融入动作中,给人一种融洽感和真实感。
综上所述,写实与写意交融,可以让观众更加准确地感受到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舞蹈艺术源于现实生活且高于生活,当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被转化成舞蹈艺术时,就是“意象”的延续,从而使观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写实与写意的完美交融,能够折射出编导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具有烘托氛围的作用,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