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助力

2024-06-26刘倩

文化产业 2024年16期
关键词:舞蹈信息技术文化

刘倩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非遗舞蹈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有序地将其文化进行传播是学术界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在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能为其保护、传承和弘扬提供新的平台和渠道,让传统文化得以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现重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助力,以期能够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概念阐述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处理、存储、传输和获取数据的技术。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非遗舞蹈

1.非遗舞蹈的定义

非遗舞蹈是指传承于历史文化中的舞蹈作品,具有独特的民俗和艺术特点。非遗舞蹈通常源自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民族传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舞蹈除了传统的民间舞蹈之外,还涵盖了古老的宫廷舞蹈、宗教仪式中的舞蹈等多种形式。

2.非遗舞蹈的文化特点

非遗舞蹈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非遗舞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特定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二是非遗舞蹈在形式和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如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服饰道具等,都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三是非遗舞蹈是传统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通过舞蹈的展示和传承,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四是非遗舞蹈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途径,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

当前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现状

非遗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受多种因素影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当前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现状。

社会认知度情况

从非遗舞蹈的社会认知度来看,非遗舞蹈的传文化播需要受众对其有足够的认知度。目前,非遗舞蹈的知名度并不高,部分人对非遗舞蹈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了解有限,这对于其传播和推广造成了一定阻碍。例如,福建非遗舞蹈“拍胸舞”作为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多广泛流传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和台湾等地区,在全国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由此,未来非遗舞蹈的传播要注重创新与发展,使其与当代生活和审美需求相结合,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增强其参与感。从而提高非遗舞蹈的知名度,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舞蹈团体和表演节目

从非遗舞蹈的舞蹈团体和表演节目来看,由于非遗舞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一些舞蹈团体通过上节目表演(如电视综艺、舞蹈比赛)和演出推广非遗舞蹈,吸引了大量观众,使非遗舞蹈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也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然而,尽管目前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状况逐渐改善,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地域性、传承性(口口相传)等因素限制了非遗舞蹈的传播范围。一些非遗舞蹈传承者的年龄较大,缺乏年轻一代的接力和持续推广。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非遗舞蹈的保护和文化传播,以提高公众的文化认知度和参与度。

传播场所

从非遗舞蹈的传播场所来看,目前,传统场所仍然是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庙会、民俗节庆等活动中的舞蹈演出能够让更多人近距离观赏到非遗舞蹈的魅力,增加对非遗舞蹈的认知和兴趣。例如,春节期间,潮汕的英歌舞游街表演、福州江口四月二十游神游街表演等。另外,部分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国内,也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国际舞蹈节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遗舞蹈进行文化交流,增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

传播途径

从非遗舞蹈的传播途径来看,一是新媒体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非遗舞蹈的表演录制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一些舞蹈团体和个人舞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将非遗舞蹈推向更广泛的观众,增加了非遗舞蹈的曝光度和传播范围。二是教育培训推广。通过教育培训推广非遗舞蹈,促进公众对非遗舞蹈的了解和认知。学校、社区等机构通过组织非遗舞蹈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学生和社区居民介绍了非遗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技巧,引导、培养他们对非遗舞蹈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土家族非遗舞蹈“肉连响”传承人带着“肉连响”走进校园教学,以一己之力推动着学校对学生德育与美育的培养,为“肉连响”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对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和支持。由此,在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过程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对非遗舞蹈的传承与推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对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有助于提升传播渠道的广泛性

现代信息技术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广泛的渠道。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可以将非遗舞蹈的表演、教学等内容传播给全球范围的受众。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们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获得非遗舞蹈的信息,促进了非遗舞蹈的普及和文化传播。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非遗舞蹈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造出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传统非遗舞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拓宽了传播渠道。

有助于增强传播形式的丰富性

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形式。通过视频、实时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非遗舞蹈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教学、交流平台等,与非遗舞蹈传承人进行互动,深入了解非遗舞蹈的内涵。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在线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舞蹈,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有助于加强传播范围的时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形式,为非遗舞蹈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完善的文化传播模式,以提升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效率。通过互联网平台,非遗舞蹈的传播可以实现高效、快速传递。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非遗舞蹈,打破时空限制。同时,将传统媒体和线下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传媒融合的传播模式,进一步拓宽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范围。

有助于夯实传播工具的多样性

现代信息技术为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工具。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非遗舞蹈的表演、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存档和传承,有效地保存非遗舞蹈的传统技艺和珍贵资源。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非遗舞蹈提供了数据化管理和保护手段,通过数字化档案、云端存储等方式,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保护非遗舞蹈的传统知识和技艺,防止其流失。同时,通过在线教学、交流平台等,可以将非遗舞蹈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人,推动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有助于增加传播平台的多元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地互动与合作机会。现代信息技术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非遗舞蹈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传播,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非遗舞蹈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同时,通过跨国合作、国际交流等,不同地区的非遗舞蹈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促进了非遗舞蹈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也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非遗舞蹈。

现代信息技术在非遗舞蹈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非遗舞蹈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将介绍几类常见的应用方法。

数字化档案馆

对于非遗舞蹈而言,全方位存档则能够通过详尽记录为后人的查阅与传承提供依据。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馆使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舞蹈的表演、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存档和传承,建立数字化档案馆。这样可以有效保存非遗舞蹈的传统技艺和资料,同时,给爱好者提供学习和研究资源。另外,在数字化档案馆中还可以借助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对查阅用户的观看偏好和兴趣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档案馆使用用户的需求,提高非遗舞蹈传播的精准度和效果。

网络传播平台

网络传播平台是目前非遗舞蹈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当前的社交媒体平台丰富且多元化,可供大众选择的传播与了解渠道非常多样。对此,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微信、Facebook、Instagram等,非遗舞蹈传播者可以发布非遗舞蹈相关的信息、图片、视频等内容,与关注者互动、分享经验,扩大非遗舞蹈的影响力和曝光度。例如,2023年春节期间,抖音平台关于潮汕英歌舞的游街视频上千个,观看人数达1280.2万人,让网民们了解了这一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感受英歌舞的大气磅礴和热血沸腾。同时,还有当地的一些文旅官方账号和知名博主借助直播技术,将英歌舞这一非遗舞蹈的演出实况通过互联网传递给观众。观众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实时观看演出,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除此之外,在线视频平台也是非遗舞蹈的传播路径。通过在视频平台上传非遗舞蹈表演视频,可以让全球范围的观众观赏和学习非遗舞蹈。例如,哔哩哔哩平台以“征集观者感受”的新形式推动非遗与时代对话,邀请用户以身边的非遗传承故事或者自身的非遗观展开讨论,为非遗舞蹈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VR与AR技术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也是让大众感受非遗舞蹈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提供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增强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观众可以通过穿戴头戴式VR设备,如VR头盔,沉浸在仿真的非遗舞蹈表演环境中。他们可以360度全方位观看演出,仿佛置身于演出现场,感受到真实的表演氛围和情感传达。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极大地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投入和享受非遗舞蹈的文化魅力。借助增强现实(AR)技术,观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AR应用程序,将虚拟的非遗舞蹈场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观赏。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拍摄现实场景,同时,在屏幕上看到叠加的非遗舞蹈表演,通过交互操作调整观赏角度和观赏模式。这种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体验可以让观众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非遗舞蹈的表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线教学和表演

网课、慕课等多重形式的在线教学与表演同样丰富了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非遗舞蹈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来说,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人士积极地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提供非遗舞蹈教学、解析和分享功能,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欣赏非遗舞蹈。应用程序可以提供舞蹈教学视频、教学材料、交流社区等功能,方便用户学习和交流。例如,广州市从化区文化馆通过公益慕课的方式向大众展现了当地非遗舞蹈类项目《从化猫头狮》,将猫头狮的基本简介、四个表演套路完整地呈现给大众。在大家欣赏的同时,对非遗传统舞蹈类项目有进一步的了解,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机构也可以建立在线教学平台,为非遗舞蹈的学习者提供教学课程和资源,以及与非遗舞蹈专家和传承人的互动机会。通过线上教学,可以解决时间和地域限制,使更多人能够学习和传承非遗舞蹈。例如,2022年,石屏县文化馆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直播教学课程,其中包括了彝族烟盒舞、花腰跳乐等舞种。这些都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去感受非遗舞蹈的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非遗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在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化展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非遗舞蹈的魅力,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为非遗舞蹈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机遇。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传播、保护和弘扬非遗舞蹈,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舞蹈信息技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