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种时节

2024-06-26高巍巍

文化产业 2024年16期
关键词:芒种螳螂时节

高巍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节气于每年公历6月5日—7日交节,是处在小满和夏至之间的一个节气,意味着“五谷成熟,芒种飞起”。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农忙时节。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节气为界,之后种植的作物成活率逐渐降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民间有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风俗。例如,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农民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粉和面,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的“芒”,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芒种的“种”,为种子的“种”,又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二字的谐音是“忙种”,民间也称这一节气为“忙着种”。“芒种”的到来预示着农民忙碌的田间生活开始了。“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左河水的《芒种》生动描绘了芒种时的气象和农忙景况。

“芒种”一词,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两汉时期的《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通纬·孝经援神契》中:“小满后十五日,斗指巳,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清代学者陈三谟在《岁序总考》中写道:“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意思是说,有芒的谷物在这个时节都可以播种了。我国的水稻种植以南方地区的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将“芒种”的含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芒种节气,螳螂卵受气温变化影响,小螳螂破壳而生;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而反舌鸟却因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慢慢停止了鸣叫。首先,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其次,鵙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孟子》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最后,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芒种时节是插秧的最后时节,陆游有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生动描绘了芒种时节的景象,也让我们知道芒种时节要插秧,而且是“四野皆插秧”。“芒种”正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候。进入芒种时节,气温不断升高,雨量日渐充沛,空气湿度慢慢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九《舆地略·风俗》多处引《湖录》,崇祯《乌程县志》载:“芒种后逢壬日为梅,其时梅正熟也。五日得壬,则梅高五尺;十日得壬,则梅高一丈。当梅时栽接移植者易生。梅雨,农家赖以种田,故俗名号为烧鹅汁。然不可多,多则水涝难以栽种。其时有雷则多雨,无雷谓之哑黄梅。”由此可知,芒种时节是播种的最后时节,否则进入梅雨季节,就会因为田间水涝严重而难以栽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节气有着丰富的寓意和传统。第一,丰收的象征。芒种节气是我国农耕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象征着五谷丰收的开始。此时,庄稼长势喜人,粮食作物进入成熟期,农民也开始着手收割。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耕、夏耕工作的结束,迎来了大丰收的开始。第二,保健养生。芒种节气时天气渐热,人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会出现一些疾病。因此,在这个节气中,人们要注意保养身体,特别是要多喝水、多吃水果,以防止因暑热引起的疾病。此外,还应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菠萝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芒种的习俗也丰富多样。在农村地区,芒种节气是收割庆典的日子,在这一天,农民会把庄稼收割回来,举行庆典活动,以表达他们对丰收的感激之情,并为来年的收成祈福。芒种节气也是饮茶的好时节,在这个节气里,新茶已经采摘下来,新鲜嫩绿的茶叶口感鲜美,人们会饮用新茶来清热解暑,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芒种的众多习俗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吃“爱情面”,这是因为芒种节气正值初夏时节,万物繁荣,而“面”与“缘”谐音,因此,人们会在这个节气里吃一种叫作“爱情面”的面条,以祈求自己的缘分能够像面条一样绵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五谷丰登的开始,也代表着人们辛勤劳作所带来的收获。这时正是收割麦子的时节,麦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收割时必须要特别小心,以免造成损失和浪费。农民在田间地头忙于插秧、除草和灌溉等各项农事活动,如果天气炎热,农民还需要在酷热的田地里劳作。尽管如此,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芒种仍然是充满欣喜和期待的时节。

芒种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代表着夏季的开始,也是收获的时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芒种象征着生命力,带给人们希望与力量。正如夏天的绿叶嫩芽,代表着新的生命力,勇敢迎接未来的阳光与雨露的滋润,不断成长壮大。人也应如此,要抓住机遇不断迎接挑战,提升自我。即使面临众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不能停下脚步。即便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继续向前走,就会有更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芒种螳螂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螳螂
芒种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螳螂
螳螂
初夏时节要缤纷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