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路径

2024-06-25张海涛李志鸿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劳动教育

张海涛 李志鸿

摘 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存在布局欠佳、设备设施老旧、管理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不够系统、师资队伍缺量乏质、政企校协同机制不畅等问题,为实现全面发展,商科高职院校可从优化基地布局、升级设备设施、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建设、建立政企校协同机制、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解决以上问题,从而建设符合新时代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点的实践基地,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商科人才。

关键词: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2-0102-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阵地的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了劳动教育的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科学解读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育人目标;同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决了劳动教育在各个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新时代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新模式,为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以新时代商科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为背景,围绕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推动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商科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意义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商科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较为舒适。这在客观上导致一些学生较少参与劳动实践,缺乏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不利于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商科类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契合商科类院校专业的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此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知晓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劳动的意义。通过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一人难挑千斤重,众人能移万座山。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仅凭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尤为重要。为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一点,商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多元化的集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在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出更大的劳动价值,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团队荣誉感。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与集体劳动的过程中,一些性格比较高冷的学生还能够慢慢收敛自己的脾气,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广阔的实践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中常常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呈现“文科化”倾向等问题[1]。商科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应当更多地将实践性作为专业设置的核心。通过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予学生一个与专业相符的平台进行实操,帮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印证,熟练掌握设备设施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因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如项目驱动、成果导向、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

当今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外,职业素养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个平台,商科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实践机会,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践基地参与生活、生产或服务性劳动,学生可以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能使他们未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为创业之路夯实基础。

(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融合成为了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成为了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根据市场的反馈显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看重个人的专业技能,还看重个人的职业素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可以更好地将企业需求融入商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这相当于将员工岗前培训关口前移,为企业选人用人节约成本[3]。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实用和具有前瞻性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二、当前部分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基地布局欠佳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合理布局可以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确保各项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目前,部分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布局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基地的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基地过于集中,导致资源拥挤,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实践需求,从而影响实践教育的质量;二是实践基地的选址多数在城郊,交通便利性欠缺,给学生参与实践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三是部分实践基地规划不合理,项目过于分散,未能形成较好的实践路线,导致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影响了实践教育的效果。

(二)基地设备设施老旧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平台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关键桥梁。尽管不少院校已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但其内容、载体及方式等仍需加强,这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4]。部分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基地的设施设备老旧,难以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基地的实训室、实训工具、实训设备等比较老旧,功能单一,学生用老旧的设备设施进行实践,不能体验到当前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无法适应新时代智能化实践需求;另一方面,不少基地的信息化水平不够,缺乏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得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地管理模式单一

不少商科高职院校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通常采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由学生工作处、团委或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兼管劳动教育基地,这种管理安排存在不少弊端。一是这些职能部门本身业务繁杂,缺少专人管理,很难有效统筹细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琐碎事务;二是常规管理模式造成实践基地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缺失,导致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计不够系统

部分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也存在问题。一是课程定位不明确。实践课程经常只被看作是德育课程的一部分,或是当成简单的技术技能训练课,忽视了其独特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二是课程结构失衡,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不少院校的课程内容设计过于偏重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课程应有的实践性。同时,实践课程的层次性不足,内容多偏于基础层面,未能有效匹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这与《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要求不符。三是课程内容及职业需求和企业生产的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实践中难以有效提升专业技能。

(五)师资队伍缺量乏质

从不少学校的建设经验来看,开展劳动教育最显见的障碍就在于师资力量不足[5]。在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劳动教育师资不足已成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质量和发展潜力上。一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任教师空缺,普遍是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体育教师、行政人员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专业背景参差不齐,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理解不深,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难以满足多元化实践教学的需求。二是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长期缺乏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教师,导致部分商科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较为保守,难以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

(六)政企协同机制不畅

从部分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在整合不同主体的育人优势、促进主体间的紧密结合、拓展劳动教育时空范围等方面有待加强[6]。一是缺乏一个完善的、专门的劳动教育指导与协调机构,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导致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有力支持,使得基地在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二是企业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参与度不高,未能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使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期有效的互利机制,影响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路径

(一)实践基地多元化布局

在新时代背景下,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当注重多元化布局。一是合理规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空间分布,避免各项目过度集中,并提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使用效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二是对位于城郊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通过联合政府机构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发车频次等方式,提升学生前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便利性;三是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合理规划实践项目,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项目进行整合和优化,比如推出茶艺师、房间收纳、非遗拼布、剪纸手工制作等,同时结合商科专业特色,增设电子商务、电商主播、资产管理、快递能手、市场营销等实践项目,并形成具有进阶式的实践路线,提高实践项目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虚拟仿真实践、结合专业实践、云实践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实践机会。

(二)加强实践基地设施设备投入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设施设备是商科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关键工具和重要资源。一是学校应加大投入和完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实训设备等,以满足现代商科教学的需求。针对商科专业特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还应配备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营销模拟系统、数智化综合实训系统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场景,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最新的商业技术。此外,商科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与城乡社区、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为完善多样的场地、设施设备,使实践基地的设施设备更贴近行业企业要求。二是注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信息化建设。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在线学习资源,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实践教学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造性劳动能力的新商科人才。

(三)创新实践基地运营管理模式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运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率和教学质量。如商科高职院校可以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进行运营。实践基地可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根据学校的情况融合“8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节约、敏感度),将劳动、管理、教育三者相互融合并形成有机整体,从而达到优化育人环境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实现培养具备“知识+意识+技能+安全”的高素质人才的劳动教育目标。同时,实践基地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市场化实践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高实践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最小单元。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商科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劳动教育与商科专业相结合,构建具有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色的课程。一是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各专业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如在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跨境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参与到实际的直播实践活动中,体验职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二是建立层次分明、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商科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劳动教育课程。如第一个学期可以让学生参与宿舍、教室、实验室、基地等场馆的日常保洁劳动,第二个学期可以让学生参与家政学习、社区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第三个学期可以让学生接触企业实际项目及创业实践项目,参加生产性劳动,感受职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三是劳动教育课程要多元化。如商科高职院校可以增设劳动安全、劳动权益、劳动法律等通识性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商科高职院校应提升劳动教育基地的师资水平,选拔具有劳动教育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实践基地的指导工作,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劳动教育教师标准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二是改善劳动教育教师的待遇、完善保障机制和提供晋升机会,增强该职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劳动教育领域。三是通过聘请企业技能大师、行业精英、劳动能手、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兼职教师,缓解劳动教育师资的短缺问题。这些兼职教师由于具有企业背景,因此他们教授的课程内容实用且贴近实际,能够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同时,这些教师还能在学校与企业间搭建沟通桥梁,推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六)构建政企校协同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各主体分工协作,各尽其责[7]。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政府、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科高职院校应构建政企协同支持机制,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一是政府应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如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切实履行职责,为当地的实践基地创建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并在资金和资源上提供相应的保障。二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支持。企业应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政策,与高职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可通过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放共享企业实习实训设施、与职业院校共建职业教育集团、与产业园区共建产教融合园区等方式深度参与劳动教育全过程,推动形成多元参与的劳动教育生态。三是学校可以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讲座、论坛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能手分享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商科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时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产业等背景,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劳动教育实践中。一是职业院校可以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将其纳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课程体系。例如,位于水果产地中心的高职院校可以开设资产管理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资产管理的实践操作,熟悉资产盘点的知识要点,从而增强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职业院校还可以与地方文化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例如,学校可以与地方特色产业企业合作,开展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手工艺制作实践活动,如绣球、皮雕、木雕、刺绣、油纸伞等制作,让学生了解传统技艺的精髓,体会手工艺者的辛勤与智慧,感受地域文化资源的多彩魅力。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商科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实践基地布局、加强设施设备投入、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政企校协同支持机制以及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等措施,实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优化升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商科人才,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科研.多功能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1):77-81.

[2]樊沛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3(Z1):77-80.

[3]刘柏岩,任增元,李一博.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定位及实施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2):27-31.

[4]聂琼琼.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2,33(3):18-21.

[5]武秀霞.“劳动”离教育有多远:关于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20,(3):114-121.

[6]林克松,熊晴.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逻辑框架与实施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1,8(6):46-52.

[7]王男.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2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一中三融五引”商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2022ZJY1898)、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工程支持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程支持项目的研究成果。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人才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