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2016-11-15刘小兰
刘小兰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我们学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并科学利用实践基地,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对于如何以生为本让课程回归生活本色,如何引领学生在“考察”、“思考”、“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密切联系;实践基地;体验感受;实践提升
教育局在2014年4月15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完善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综合实践课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的能力。揭开综合实践课程神秘的面纱,让这门课程回归生活本色,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学校应该以生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立足生活领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实践基地、亲近自然,使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笔者认为,科学利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为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多元化,是根据不同类型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和层次功能,以及多种功能互相补充构成的整体。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专用型实践教学基地具有的直接和理论教学在空间上结合的区位优势,吸引学生经常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校内基地完成认识和观察、独立设计操作、科研参与等实践活动,主要完成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训练。如: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美丽的生物园这个资源作为综合实践的校内学习实践的基地,带领学生开展了《探究校园植物园》、《走进植物园》、《校园树木大探究》、《常见植物大探究》等。同时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作为我们学生的实践基地,如通过家长的资源,我们有幸探究了番禺自来水公司,以自来水公司为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行《自来水的解密大行动》;也通过家长的社会资源,以番禺海关为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对中国海上进出口知识进行了解,主题为《中国海运知识探究》;当然,我们学校还会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如旅游景点莲花山,以它作为我们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开展《走进莲花山》的综合实践探究。这样,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大大拓展了实践基地,并使实践基地多元化,让孩子的综合实践更加贴近生活。
二、努力培养综合实践专业教师,让学生得到专业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课程领域,是没有课标、没有教材作为参考的,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能得到常规化开展,学生能得到更专业的老师的指导,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一)设立综合实践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监控课程开发与实施
建立常设的综合实践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由正校长担任顾问,由主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位学校行政、科组长、级长组成,共23人。如此学校综合实践课工作的开展得到高度的重视,课程的开发、管理、实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二)编印活动课程实施指南,规范课程管理
为了规范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进一步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有序的发展,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围绕学校“军魂教育”特色,发动和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开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军人活动课程学习读本》、《小军人活动课程使用指南》、《“走进红色回忆”综合实践阅读文本》、《“走进低碳生活”综合实践阅读文本》、《“自护自救”综合实践阅读文本》,并对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以下几个规定。
1. 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综合实践课程。课时安排进入课表,课时调整备案及时,不得随意增减或挪用。
2. 学校专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和综合实践科组,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具体内容请看《小军人活动课程使用指南》)。学校制定了《东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东城小学综合实践教科研管理制度》、《东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制度》和《东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规范有序实施,也让学校各部门和教师明确主题活动设计的方向。
3. 建立课程指导保障体系。课时安排采用弹性课时制:3-6年级各班每周设两节综合实践课,由正副班主任任教。课程教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专业技术职称晋级。3-6年级每周周三下午第一、二节为综合实践课,一至十周由副班主任指导,十一至二十周由班主任指导。
4. 完善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做到教师讲课有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有方案及记录。建立综合实践小组资源包,并定期进行校内综合实践成果评比,第一学期为综合实践论文评比,第二期为综合实践资源包评比。
5. 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围绕学校主题由3-6年级的老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指导。每个主题都严格按照四个单元去开发与实施。
三、“三位一体”搭建实践大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门“校本化”的课程,仅仅靠“模仿”和“选用”,很难使它成为我们“自己的”课程。要实施好这门课程,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发动家长和社区热心人士为孩子们搭建实践的场地。
首先,学校要注重利用学校本身的资源。在每年的11月,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开展了《关注校园安全问题》的综合实践主题案例的探究。通过探究,让孩子们掌握在课间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体育课、课间游戏如何保证人身安全?有人到学校向你“找茬”怎么办?遇到有人向你敲诈勒索怎么办?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怎么办?还有上下楼梯的安全问题等等。
把孩子们关注点转向他们熟悉的家里,利用家庭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以《家庭垃圾分类的探究》为例,当提出要探究《家庭垃圾分类的探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的课题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因为,在政府的宣传下,同学们对垃圾分类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现在我们只要对垃圾这个资源以孩子们熟悉的家庭为体验场开展探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于是,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家里,主动做起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员与督导员,指导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四、结论
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科学利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实践体验的平台,让孩子们不会只读“圣贤书”,而是会时时关心时事,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同时,要以学校为主导,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搭建好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践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活动课程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