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态势·价值优势·发展趋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三维导向
2024-06-25林为湘
林为湘
摘 要: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所蕴含的精神态势,要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崇高信仰、伟大精神推动广大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大课堂”、网络“大平台”、实践“大阵地”、体验“大舞台”,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关键词:精神态势;价值优势;发展趋势;党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2-0033-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高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念、行为自觉、认知水平,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纪律、道德、法律面前能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艰难困苦面前能够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努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奋力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篇章。
一、精神态势:从精神视角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基本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的生动诠释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救亡图存、追求解放的精神。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战争和其他方法,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种种特权。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像一张无所不至的巨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在旧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时代境遇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3]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开展民主革命异常艰难,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在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追求崇高理想信念,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一批批革命先烈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前仆后继、流血牺牲。1945年,毛泽东在追悼中国革命死难烈士时就指出:“这些牺牲者,有几十万的共产党员、成百万的革命民主主义者。”[4]由“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由“红军长征”到“三大战役”,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拷打视死如归、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崇尚真理、勇于革新的精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发展道路,也就是革命重心从大中城市转移到边境农村,指导农民开展游击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在农村发展和壮大红色政权,待时机成熟时再攻打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实践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斗争经验,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巨大的理论勇气,不唯书、不唯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壮举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文革”结束后,中国何去何从这一问题摆在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面前。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发展经济,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一系列重要观点,推动科教人才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拨乱反正。组织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推动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一历史转折是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特别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营造了实事求是的氛围,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关键基础,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拼、开拓进取的精神。深圳特区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试的真实体现。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圳特区的成立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场,也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把“特区精神”高度概括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不相适应的内容和环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对外开放、虚心向学的精神。“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重要课题。为了掌握世界的发展大势,把控中国发展的方向,邓小平同志相继访问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周边国家,了解他们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技术创新等,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国内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外交方面,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外交关系,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发展经验。在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明白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坚持对外开放,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试点,招商引资,开拓海外市场,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接轨。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强起来”的成功实践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向前推进,我国经济实力持续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82.7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2万亿元,2023年保持国内生产总值5.2%的增长势头,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进展,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芯片技术取得进展、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遥遥领先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创新摆在中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2022年开始,科技创新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全世界排名前十的科研机构,中国占据6个。中国人民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递增,志气、骨气、底气空前高涨,全社会汇聚起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是一个抽象、悬空的概念,共产党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以优良作风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让一个老乡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到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神州大地上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合作共赢的精神。“天下大同”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自由人联合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髓,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这一重要理念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这一重要理念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思维,希望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全球发展图卷共绘“发展带”“幸福路”。
从2015年阐述“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2017年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再到2021年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二、价值优势:从成长视角把握党史学习教育价值意义
(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自觉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我们党百年奋斗史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青年人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有血有肉、有生机有活力、有实践伟力又有未来指向的科学真理,矢志不渝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传播者、忠诚实践者。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站稳政治立场。百年党史帮助学生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中认识事物发展,从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分析中总结经验,获得智慧和启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做到心里有中央、脑里有大局,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传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真理,布好共产党人的大道、正道,当好传承者、布道人,努力将个人的绵薄力量汇入党的磅礴事业之中,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小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我”有机融合。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把准政治方向。青年学生聚焦“四个历史时期”党史学习,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保持头脑清醒、态度坚决,不做“老好人”,不搞“两面派”。在复杂尖锐的斗争实践中,在大风大浪的考验中,在急事难事的磨炼中,青年学生要把准方向、明辨是非、保持定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要坚决抵制、严厉批判。
(二)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自觉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有政治上的坚定。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做到将理论学习与历史实际、客观规律与科学精神相适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青年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有利于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统一。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代代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将大学生塑造成为政治坚定、思想成熟、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厚植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牢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为民办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强化宗旨意识、呼应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实打实地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行动自觉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历经28年艰苦奋斗,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再次扬帆起航,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服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伟大飞跃。近些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依然存在,超前消费和奢靡之风依然盛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艰苦奋斗意识,帮助学生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做到几个“读懂”:读懂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读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读懂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读懂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学生立足岗位、践行初心的热情和干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保持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把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个人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
以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6]通过改革创新,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网联等新科技、新事物层出不穷。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发展和创新国家建设经验,主动以历史责任为使命,进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在激荡的时代中赢得未来。
三、发展趋势:从教育效能视角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
(一)构建理论“大课堂”,夯实教育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以科学理论为引领,从历史脉络了解党的理论形成的国情、世情,进而真正学懂原文、悟透原理,把握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等。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史国情政策的学习加深对理论与现实融会贯通的理解,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原汁原味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精髓要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百年党史实践证明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就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开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精髓要义,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中国革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让马克思列宁主义走进师生心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二是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读、精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学习材料。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动广大青年学生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有力地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师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扎扎实实开展党史国情政策解读教育。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以“四史”教育内容为重点,开展党史国情政策解读,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推动学生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通过国情党情区情教育、伦理法制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二)依托网络“云平台”,整合教育信息元素
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为党史学习教育情感交流提供数字、表情、符号、动作和视听等多样态的表现形式。百年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立足于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研究互联网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为基础,做好爱党爱国精神元素的物象转化,把握思想宣传的主导权。
一是数字赋能,搭建云端教育课堂。采用高效便捷、生动形象和内容鲜活的教育载体,创新传统教育手段,使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获得创新性发展,授课方式更加灵活生动。依托新媒体技术手段,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云端教学,采取点播、录播、直播等方式,将百年党史内容开进云端“直播间”,实现“一键”随时看、随时学,保障青年学生学习教育“不断档”、线上充电“不打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让师生之间做到云端交流、云端讨论和云端分享,实现教育为青年学生追求增添“人情味”,为思政教育需求增添“乡土味”,为形势发展要求增添“信息味”。
二是优化资源,打造融媒教育阵地。发挥融媒体平台特色,凸显多媒体联动优势,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微信矩阵、终端站点和网络广场等载体,以文献史料、纪实文学为蓝本,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庆祝建党百年 聆听红色故事”等专栏,将党史故事编辑成有声读物教材,为师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优质、丰富、多彩的资源。通过融媒体阵地资源的投放,用青少年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拉近学生学习“里程”,确保学生在学习教育中“不掉队”“不漏学”,以教育服务载体“全覆盖”提升党史学习的时效性。通过融媒视听学习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是整合力量,录制精品教育微课。组织师生开发“红色经典演绎百年党史”系列特色精品微课,完善党史学习宣传信息库、社会宣传素材库和党史工作数据库,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录制一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传承建党精神的微课。在全校范围内对广大师生进行“全价值”党史网络微课展播,切实达到云端投播、媒体联播、场馆展播、指尖点播的效果。通过精品微课推介传播身边党员的好典型、好故事,实现党史共学、党课共享、党性共讲,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率,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史解读,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新意、保持热度、拓展空间。
(三)拓宽实践“主阵地”,挖掘教育红色资源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党史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积极打造以“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大学生党史实践教学,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历史,自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一是以重大节日为依托,优化党史学习教育环境。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高校不仅应通过党史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党的历史,增强党史课程学习效果,而且要积极营造育人氛围,构建隐形“课程”,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党史观的熏陶。[8]通过流动宣传车、电子显示屏、宣传画展等在文化广场、新时代爱国实践站、农家讲堂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在重大节日庆祝期间,积极利用周边红色资源设置主题、开展宣传,让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内蕴的国家情感、民族精神和人民智慧,引领青年重温党的历史,感悟革命传统,强化党性观念。
二是整合地区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探寻本土革命烈士的红色印记,开发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教材,纳入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书目,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为主题,邀请优秀党员、革命先辈以亲身经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党性教育型、沉浸体验型等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遴选“党史教育馆”“革命烈士陵园”“新时代教育展厅”等实践教学基地,开设红色教育精品线路,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敬献花篮花圈、红歌大合唱等方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感染力。以实物、实景、实例和实事为载体,为青年大学生讲述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讲述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三是开展乡村基层历练,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通过暑假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活动等方式深入乡村基层,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他们切身感受各族儿女在党史精神的引领下,为实现地区繁荣发展所展现出的磅礴伟力。青年大学生结合乡村基层的切身体验,讲清楚以综合国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基础的中国力量,讲清楚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用自己的智慧力量为人民点亮希望之灯,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浇灌爱党爱国奋斗精神之花。
(四)融入体验“新舞台”,提升教育切身感受
教师要想讲好党史故事,就必须创设好情境,提升情节的正面渲染力、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拉近党史故事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距离。[9]党史学习教育突出讲好党的光辉历史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革命事业的“大学问”融入思想教育的“小课堂”,通过文艺演出、现身说法、展示实物等手段,声情并茂地叙述、点评人物和事件,潜移默化地将青年带入特定情景,引起青年学生思想共鸣,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思想熏陶。
一是通过话剧表演展现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话剧表演将党的辉煌历史、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以话剧的形式展现,将舞台立体表演与多媒体影像相结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历史资料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剧本创作、角色设定、情景创设与编排演练,聚焦党史中的先进典型,结合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感人至深的忠诚故事。通过大学生话剧表演,回忆共产党员爬峻岭、穿丛林、涉冰湖,战胜严寒、酷暑、饥饿、暴雨、飞石等重重困难的英雄气概,让大家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化身为“剧中人”,进行“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通过歌舞演出歌颂共产党员的光辉岁月。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通过歌舞演出将政治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综合运用电子背景、立体灯光、诗歌音乐、舞蹈动作等表现形式,展示新中国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力求在模式上推陈出新、在形式上守正创新、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使党史教育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讴歌党的方针、政策,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通过一场场生动鲜活、匠心独运的歌舞表演,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锤炼党性、净化心灵。
三是通过演讲叙事讲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可以为立德树人提供不竭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10]通过演讲叙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员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人生境界,讲述中国共产党员勇攀高峰、舍我其谁的人生自信,讲述中国共产党员体恤民情、传授思想的人生精神。让青年大学生结合身边的故事和亲身经历,讲百年奋进、讲精神传承、讲青年担当、讲党员初心、讲未来前行,以小故事诠释大情怀,从党的建立讲到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从革命先烈讲到脱贫攻坚,近距离、面对面演讲,把理论讲透、把政策说清、把党史知识送进青年心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岳奎,吴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9):56-6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31.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2.
[6]韩震.论新时代的中国时代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23(1).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8]吴增礼,王亚娟.大学生正确党史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指向[J].大学教育科学,2022(5).
[9]刘国安,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讲好党史故事的情感路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
[10]马福运,王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6).
注: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百年党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1JDSZ3112)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