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跨学段集体备课效果提升的小初高衔接实践

2024-06-25谭冠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伙伴技能

谭冠毅

[摘 要]促进跨学段集体备课效果提升的小初高衔接实践旨在探索小初高衔接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具体有开设衔接课程、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生态体系、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抓牢做细课堂教学教研等,以实现教研团队的成长,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跨学段;伙伴;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2-0036-04

小初高衔接可通过跨学段集体备课打通小初高学段之间的隔阂,以衔接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实践研究并总结分析具体情况,使之理论化、系统化,进而上升为经验范式,总结出适用的有效模式,即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完善标准→理论提炼→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借鉴。

小初高衔接实践模式借助数字教材和数字资源平台,解决了小初高跨学段的资源共享难题。学校应推动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教研,实现资源互通共享,融通落地课堂教学,利用数字资源,强化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环境,满足多元数字化教育需求,健全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体系,联通学校,赋能学生,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消除时空隔阂,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多元协同,帮扶其他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模式,统筹推进备、教、学、管、考、评、研等教育应用场景建设,全面促进“双减”落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以数字化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小初高衔接相关理论概述

跨学段常指跨年级,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衔接和融通,通过消除小初高学段的隔阂,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一批热心从事教育改革的骨干教师,提升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研究能力。

小初高衔接中的集体备课是一个教师同伴互助的过程,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分享、交流与探讨等,提高教师的合作互助能力,将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的效率最大化。

教师在运用数字资源进行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时,可以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筛选信息、确定教学内容等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技能。

二、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必要性分析

如今,要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就需要科学统筹、组合发力,先从教育系统内部做起,推动教育信息化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传统教育进行赋能,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通过运用数字资源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开发小初高衔接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技术,制定教学流程,采用集体精选例题、设计作业等方式提升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的效率。

国外在数字资源运用于小初高衔接跨学段教学、集体备课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并没有太多运用数字资源、通过集体备课方式提升跨学段教学效率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的研究中,部分学者聚焦于数字资源和集体备课二者的融通程度及探索路径,为本研究提供了经验,但他们的研究成果仍无法向一线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易实践的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模式。

目前,广西关于运用数字资源进行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的研究较少,但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在不断地推进运用数字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2020年,广西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资源及应用服务项目,为数字资源运用于教学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一是构建了服务于教学的教师备授课系统,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提供教材阅读、备课、授课等服务;二是提供了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基础性的各学段数字教学资源;三是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体系,落地了数字资源应用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各学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四是形成了广西本土生成性数字化资源库,初步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师上传的数字教育资源积累有十几万份,其中,微视频作品就有六千多件 。广西对数字资源的运用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借助这个契机,南宁三中初中部五象校区(以下简称我校)采用数字资源集体备课模式,以期运用数字资源提升小初高衔接的集体备课质量,从而促进学段教育向好发展,提高中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实践研究

(一)教师RAP集体备课模式研究

我校毗邻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南宁三中高中部五象校区,能够借力小初高衔接实践得天独厚的优势,打破时空界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围绕跨学段集体备课、开设衔接课程、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抓牢做细课堂教学教研,以实现教研团队更长远、更卓越的发展,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校探索通过Reflection(反思)、Analysis(分析)、Preparation(预备)三个主要步骤构成的RAP集体备课模式,切实解决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中的实际问题。RAP集体备课模式获得成效后向小初高衔接的集体备课教研推广,如图1所示。通过集体备课理念的更新、模式的推广,使得联合教研的集体备课效率和有效性显著提升,能够对教学、备考给予基础性的支持和方向性的引领。

(二)学生多维度课程衔接研究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开设小初高衔接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求真尚学,励志敦行。依据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从多维度课程入手引导学生懂得规矩,了解学科,养成习惯;在心理适应方面,从团队、家庭和个人入手引导学生懂得合作,了解自己,家校共建;在安全意识方面,从常规、技能和认知入手引导学生懂得常态,了解技能,提升素养,小初高衔接多维度课程和小初高衔接成长课程分别如表1、图2所示。

(三)全学科课程阅读体系构建

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托学校与社区阅读基地,依据小初高衔接学科教学的规律,开设全学科阅读课程,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举办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创设生活当中类似的情境,掌握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表达,实现小初高能力点的衔接。课堂遵循由形到神、由外而内的顺序进阶,落实了新课标在阅读与表达知识板块中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同时,引导教研团队开展小初高联合团队教研展示活动。语文教研组围绕“初中和小学、高中教学衔接点如何确定?”“选定衔接点后,我们如何实施教学?”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数学学科小初联合团队教研展示活动主要围绕“对比新旧课标,小学部分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完成情况怎样?”“对比新旧课标,中学部分关于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本课如何落实‘四基‘四能?”三个问题展开。在初中英语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就“在今后的阅读课堂中怎样做到更好地与小学、高中衔接?”和“如何基于主题意义开展有趣、有深度的英语阅读教学?”展开讨论。通过构建全学科课程阅读体系的方式,助力小初高衔接,如图3所示。

(四)信息化融合创新技术支撑

1.办公计算机配备情况

每位教师均配备一台办公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资源收集、课件制作、阅卷和命题以及数据分析,对网上平台的资源利用和开发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

2.教室和功能室多媒体配备情况

目前我校已接通教育局统一安装的移动网络,教学区、办公区Wi?Fi基本全覆盖。我校各班级教室内都配备有一台希沃一体机,安装有希沃白板等常规教学及备课工具,教师使用熟练,学生容易适应,课堂交互效果好,且拥有录播教室、微课教室、3D打印教室、机器人教室、编程教室、创客教室、校园电视台、数字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历史教室、书画教室、民乐教室、合唱教室、形体教室、心理教室等功能室,为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数字资源提供优越条件。

3.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使用情况

免费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有:由教育厅推广的“八桂教学通”、南宁市教育局推广的“南宁教育云平台”,均已为教师注册并激活账号,教师可以免费使用这两个平台的教学资源。我校还开通了知网研学平台,为教师的科研和集体备课提供深度研究的资料库。

四、部分学科实践经验

1.数学学科

做好小初高衔接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小初高教师的相互了解,实现小初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衔接除了体现在知识点、学生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方式和过程、学生心理状况上,还应体现在核心素养的连接上,指向“三会”,即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会把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今后要围绕小初高衔接这个课题,不断学习并广泛融合,认真完成各学段衔接目标任务,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实现小初高一体化发展。

2.物理学科

因为从小学综合实践知识到初中、高中物理知识,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拓展,对学生的能力还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容易出现物理教学上的学段脱节。对小初高衔接进行研究,能更好地把握义务教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和学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小初高衔接课程需要设计丰富的案例素材,由易到难地递进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启发学生去探寻进一步的结论和规律。教学课堂要以本为纲,根据教材内容剖析核心规律,合理地进行外延的拓展,这也体现出了新课标中“运用所学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得到结论”的学习过程,同时,需要从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教材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初高中物理学科的比较和说明。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在今后的学段衔接备课工作中需要钻研初中教材和初高中新课标内容,将初高中物理学科的衔接工作更好地落实在义务教育的过程当中。

3.化学学科

教师在授课时要对学生在进行小初高衔接的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有梯度的解析,逐层深入拓展。第一,侧重情境的引入,能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其容易产生学习研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第二,突出知识和人文的主线。以教材为根本、为依据,将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重新整合,巧设台阶,进行小初高衔接的设计。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探究,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回忆小学综合实践知识和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心,突出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4.政治学科

活动式政治学科课程是新课标修订后的一大亮点,而将其落实的重要手段是设计和实施政治议题式的教学课堂。明确活动设计是为了落实教材内容而展开的,政治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明晰课堂活动设计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体现活动式政治学科课程的重点是拟定活动的议题,即以课堂活动为基础的议题要成为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议题式政治教学时,一定要兼顾展开政治教学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教学活动的推进程度,结合学生的思维进阶,使议题式政治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相应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学科学业成绩如何在政治教学评估中呈现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需要教师思考的,还有议题式政治教学如何推进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初高衔接实践中真正发挥议题式政治教学活动的作用。

5.地理学科

小初高衔接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问题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第一,小初高衔接课程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客观认识地理问题;第二,注重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小初高衔接来说特别重要;第三,使过程有条理、知识有结构、思维够清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能够使学生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形成国家认同感,厚植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运用数字教学资源开展小初高衔接实践,借助数字教材和数字资源平台,能够解决小初高跨学段的资源共享难题,推动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教研实现资源互通共享,融通落地课堂教学,并以期这样的模式能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推广,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小初高衔接集体备课模式,完善备、教、学、管、考、评、研等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服务、资源、实践等的统筹,以支持优质教育体系的数字化建设。

小初高如何更好地衔接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通过中小学教师团队的讨论交流,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后成绩下降的因素等问题上,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研讨具有广泛性、探索性和有效性的特色,我校会将研讨常态化、扩大化以及成果化,指导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进行体验式学习,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三大活动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从深度、宽度、广度这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实施有温度的教育。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伙伴技能
我的新伙伴
高级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萌宠和它的伙伴们
伙伴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