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探索

2024-06-25何成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民法典

何成阳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其颁布后,教育部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相应修订,致力于将民法典中与青少年学习、生活相关联的内容纳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的内容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均和民法典的核心内容与重大意义具有一致性,其以民法典为统领,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引导学生站稳人民立场、传承和合文化、培育法治意识。

[关键词]民法典;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法律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2-003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本文简称“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内容包含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推进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民法典颁布后,教育部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相应修订,致力于将民法典中与青少年学习、生活相关联的内容纳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民法典中的内容,阐述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传达法治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的内容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均和民法典的核心内容与重大意义具有一致性。民法典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既有助于宣传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又有助于增强法治教育的多样性与实效性,促进法治教育改革创新。《法律与生活》以民法典为统领,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在介绍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关系及法律责任、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解决程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站稳人民立场、传承和合文化、培育法治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法律与生活》讲述了民事法律关系与民法基本原则,展现了党和国家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坚定的人民立场。

(一)维护人格权益

作为民事主体的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自主性。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确认和保障是人成为有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主体的前提。在民法典中,人格权首次独立成编,规定人格权受到法律保护,建立较完整的人格权保护体系,为每位公民自由且有尊严地生活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法律与生活》引入民法典中人格权的相应内容,介绍了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个人权利保护的认识,使学生站稳人民立场。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引入信息时代民法典对精神性人格权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权利保护的认知,并懂得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姓名肖像受保护”一目中引入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七条:“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和名称的简称等,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教材中有改动)“名誉隐私不可侵”一目中引入民法典对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规定,给公民正当、合法、必要地捍卫个人隐私权提供法律参考。这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维护人格权益的关切。

(二)保护财产安全

民法典高度重视公民财产安全的保护。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利。物权编位于民法典各分编的首位,规定了物权制度基础性规范,旨在进一步加强对财产权益的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法律与生活》引入民法典中物权编的相应内容,阐述了产权归属原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体现民法典对公民财产保护的重视。例如,互联网时代,随着“线上财产”的增多,由虚拟物品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有效保护虚拟财产成为民之所盼。第三课“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阐述了合同债权这一重要的财产权利,讲述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违约责任等相关规定,学生可以了解到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以及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合同关系。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介绍了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素,过错责任的规定、过错推定和无过错侵权责任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民法典中关于限制民事权利的规定,使学生能够对个人权利受到的法律限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完善遗产继承

民法典继承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在遗产继承方面的现实需求。《法律与生活》引入了民法典继承编的相关内容,介绍了清晰明确的继承规则和程序,阐述了继承人确定、遗嘱效力、债务继承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帮助学生明确公民的继承权利,助力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

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引入民法典继承编中继承人、遗嘱等有关内容,重点阐述“法定继承有顺序”和“遗嘱继承重意愿”两大原则,引导学生了解继承制度,熟知继承的民事法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提高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与法治意识素养,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建设和谐家庭。

二、传承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与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和推动人类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与生活》在促进家庭和睦、维护邻里和谐、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是人们实现人生梦想、追求幸福生活的起点,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国家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法律与生活》选取民法典继承编和婚姻家庭编中与青少年当前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旨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智慧,帮助他们追求幸福人生、和睦家庭。

第五课第一框“家和万事兴”从两方面阐述促进家庭和睦的必要条件,深刻分析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义务;第二框“薪火相传有继承”强调继承人应当具有团结互助、相互礼让的精神,在尊重被继承人真实意愿的基础上,以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遗产。第六课第一框“法律保护下的婚姻”通过引入“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使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婚姻是一种严肃的承诺和责任,离婚决策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轻率对待;第二框“夫妻地位平等”强调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应该平等行使权利,共同承担责任,并以“相互坦荡,遇事商量”为基础,维护家庭稳定及和谐发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二)维护邻里和谐

邻里之间,唇齿相依,民法典设立“相邻关系”条款,为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和谐的相邻关系加了“保险栓”。《法律与生活》引入了民法典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揭示相邻关系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贵和”的处事思维。

《法律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介绍相邻关系的基本类型,揭示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解答如何处理相邻关系这一问题时,将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这两大核心内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贵和尚中”的理念。

(三)化解矛盾纠纷

《法律与生活》通过系统介绍当代我国程序法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矛盾纠纷,了解多种纠纷的解决方式,正确认识正当程序原则,掌握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步骤,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讲述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围绕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类型,介绍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及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的具体方式,讲述诉讼的主要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三、培育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与生活》是落实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其中引用大量的民法典内容,对普及学生法治知识、坚定学生法治信仰、提高学生用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及法治知识

法治意识的培育离不开法治知识的扎实积累,法治知识的普及是法治意识培育的根基。《法律与生活》的每个单元都出现诸多专业法律概念、专业法律术语,蕴含大量的法律知识,关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选择民法典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常识。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讲述民事法律关系与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合同的订立、履行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阐明监护、抚养、赡养、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介绍监护制度、继承制度、婚姻制度。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阐述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介绍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等法律制度。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主要介绍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讲述诉讼权利,解析诉讼程序,阐明举证规则的重要意义。

(二)坚定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使学生形成法治观念、提高用法能力、培育法治意识的关键。法治信仰在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方面起到积极情感作用。

《法律与生活》是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整本教材通过单元和课的设计安排,依次展现民事权利与义务、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社会争议解决等内容,选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在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常识的基础之上,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坚定法治信仰。

(三)提高用法能力

知识不仅要内化于心,而且要外化于行。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不仅体现在具备法律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法治观念、坚定的法治信仰,而且表现在能够利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纠纷。

《法律与生活》以学生面临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介绍了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法律知识。《法律与生活》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它巧妙地将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感悟、辨析和探究,将所学的法律常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习《法律与生活》,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权益和责任,并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也能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了解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并具备主动学习法律的意愿和自觉运用法律的能力,成为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总之,民法典的颁布是一项历史性的成就,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民法典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既有助于宣传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又有助于增强法治教育的多样性与实效性,促进法治教育改革创新。

[   参   考   文   献   ]

[1]  崔维云,江舟.明晰法治优势    妥善化解纠纷: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模块阐释之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3):30-31.

[2]  马继勇.聚焦民法典    引领“和合”风: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研学之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28-30.

[3]  刘慧娟.民法典融入法治教育的三重维度:以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28-29.

[4]  赵世连,江舟.培育职业精神    强化法治意识: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模块阐释之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9):19-20,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民法典
探索建立六项权力清单 深入推进民法典落实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学习贯彻民法典应把握好四个关系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一些思考
中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伴我们走进新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评注(一般保证及先诉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