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新型职业农民“数智化”转型

2024-06-24王学峰江友农唐国银

村委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数智化农民数字

王学峰 江友农 唐国银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产业生产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新的运行场景还是新的产业结构均对农业生产人员提出极高的素质要求。在这种前提下,应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文章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研究目标,通过介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现状,探讨职业农民转型期间的问题和需求,提出适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为我国各地的农业产业转型以及职业农民培训提供参考。

所谓的新型职业农民,即在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具有更强社会责任感、农村情怀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新时代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有着更强的致富能力。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同时,如今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农村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逐渐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的研究可以在确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同时,提出可行性、合理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现状

国内新型职业农民有两种类别,第一种新型职业农民为原先的普通农民在一系列的培训教育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第二种新型职业农民为职业高校、应用高校输送的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许多农民在参加职业培训中缺少足够的积极性,思想转变积极性不足,没有形成转型意识。不少农民认为各种技术培训只会浪费钱、精力与时间,觉得传统技术同样可以生产农作物。很多农民因为自身眼光不够长远,知识架构单一,面对各种先进数字技术没有正确认知,依旧困守于传统生产领域和模式,没有考虑社会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没有主动参加各种培训。

按照农业农村部最新的规划要求,应全面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有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按照规划要求可知,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数字经济素养和数字文化知识。但是当前国内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涵养水平不足以应对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许多农民的劳作技能并不专业、不够系统,没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具备数字技术转化能力,无法将数字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

当前我国共有2 000万新型职业农民,根据推测2025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很有可能超过3 000万。按照从事内容可以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社会服务、生产经营与专业技能三种人才。在城市化脚步加快的同时,很多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走进城市,直接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和人才缺口。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留守情况,2025年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缺口很有可能超过千万。

培训主体方面

农民的收入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培训机会。国内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时候,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另外政府也会为培训人员、机构以及被培训者提供一定补贴。但由于需要培训者数量庞大,所以仅靠政府财政补贴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资金缺口问题非常严重,政府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另外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资源水平,结果导致各地的培训效果参差不齐。

国内主要靠政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虽然也有一些社会化机构,但力量相对薄弱。很多企业并没有投入充足的精力和资金细分市场。国内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且出现了很多培训基地与培训活动,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系统,培训效果有限,培训机制不够稳定,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内容与计划。

培训制度方面,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很难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除了积极性难以调动外,没有健全的保障制度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培训期间没有精准定位,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长远的职业规划,许多农民完全是盲目参加培训,没有坚定的意志,很难保障培训效果与质量。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方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乡村

不论是提升还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数字素养都需要充足的基础设备支持。以政府规划方案为指导,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建立与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基建体系,确保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充足的技术资源。政府可以创建一对一帮扶方案。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手段,让体系成熟且数字技术先进的地区经验能够复制并用于体系不成熟且数字技术不完善的地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重点建设地区基建设施,提高当地数字化技术水平与设施完善度,加快信息技术进村入户进度,打造多级物流体系,加快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与升级,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

完善培训模式创新培养办法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应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完善培训机制和模式,做好培训体系的优化和设计,确保各机制能够完善与协调,发挥应有作用,如激励机制与评级机制相互搭配,提高机制执行效果。为更好地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应制定标准化制度与规则,按照国家规定与地区条件,创建地方性规则与制度,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完成全国统一规则的制定之后,需要以公开、公平且公正的形式征求意见,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可以加入其中,该过程可以让新型职业农民意识到培训对自己的积极影响,进而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能够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曝光度与宣传效果。

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有着不同的任务与职责,应创建分层培训制度与管理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经济水平甚至是其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完全不同。为了确保所有新型职业农民都能在培训中实现数字化素养的成长,应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类型开展分级课程,对于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使用不同的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按照现代农业人才需要以及受培训者个人意愿分类受培训人员,保障培训活动科学与合理,明确定位与规划与培训需求吻合,提高培训效率与培训积极性。

重视数字技术的使用,突出数字技术先进性,使用创新培训模式,使用新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打造新时代的数字人才、数字农民培训方法。应用网络手段一键管理培训体系,打破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与转型中的数字鸿沟,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效性。

应使用场景化、多元化培训场地,打造开放空间+封闭空间培训模式。虽然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从事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但主要工作地点依旧是田间地头。即新型职业农民所学各种数字知识最终需要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必须用贴合实际的工作环境,按照工作环境和条件,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在实用性的培训场景中使用数字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培训思路。

为保障所有新型职业农民都能在培训中学习到有用技能和知识,必须按照群体特点创建相匹配的培训方案。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同实用技术、电商培训等内容结合,为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与内容。结合时代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形式与内容变化,创新与丰富课程设计。培训设置分成不同阶段和难度,根据需求制定相匹配的考核模式,实现培训结果的灵活评价。例如,可以将培训设置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掌握智能手机与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第二个阶段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使用手机随时从网络渠道获取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农产品培育方法、近期的气象情况。第三个阶段应着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网络营销能力培训,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各种数字交易手段和工具,将在线销售、直播、培训平台作为重点培养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数字化素养。此外也可以按照地域生产条件以及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用各种各样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解决当前培训形式单一化、形式化、流程化的问题。

给予充足资金支持,保障培训质量

为确保职业农民培训有效性,补充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缺口,应扩展资金筹措渠道,让更多农民以及有意图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年轻人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技术培训。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可行的手段获取资金为培训职业农民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培训补贴方案与政策的顺利落地,做好资金支出的合理安排,保障培训补贴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应根据培训补贴缺口以及需求使用资金,最大化利用资金。此外为保障资金能够在相应的地方发挥作用,需创建监管机制,严加监管资金使用过程,保障资金的高效、安全使用。应当以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为基础,创建专门的部门负责专项管理与培训,定期组织会议安排培训资源,保障培训公平性与合理性,合理配置各种培训项目,打造数字化培训体系,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培训模式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管理,确保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与经营知识。

使用多渠道获取资源与经费,让社会资源能够流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中,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顺利。通过政府补贴、院校培训、社会捐助以及农民自费的方式,让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都能享受完整的培训活动。

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健全激励保障制度

为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标,调动农民培训积极性,有必要使用数字经济手段和技术,使用新媒体加快农民思维转变,使用各种农民群众喜欢的形式宣传培训活动,注重数字经济技术与手段的应用,将其用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专门的公众号,定期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培训信息、培训技能知识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科普内容,让依旧在观望的保守派农民能够走出思维限制,主动参与培训。

应使用各种激励手段和制度,让所有新型职业农民能在培训中完成培训,学习到相关知识。应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金会,按照需要制定管理标准,定期考核评选优秀人员,为优秀人员颁发奖学金以及津贴。给予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农民群众各种补贴,让其意识到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价值以及影响,使农民能够主动参加培训。另外应发挥高校作用。高校有着最新的农业生产与经营理论,也有大量的农学院学生今后能够投身于农业生产与体系。学校方面应制定各种政策,配合政府政策鼓励农学院毕业生毕业以后投身于农业生产与经营,推动乡村振兴。使用保障激励制度,重点扶持表现优异、生产先锋的优秀农民,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让所有农民都能参加到培训活动,提高生产经营质量。

明确培训标准,发挥跟进随访作用

数字化培训直接关系到新型职业农民今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关系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培训数字素养中主要从学习以及能力两个角度考虑。学习知识方面,培训内容需要包括电子商务、产品营销、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数字化农业技术、数字化知识。在培训中掌握各种素质能力和知识,使新型职业农民可以灵活使用数字技术生产和销售产品。培养能力方面,因为数字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累积和沉淀。让新型职业农民形成数字素养需要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加强农民的创造能力与学习能力培训,使农民掌握自学的能力,反思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方法,将农业生产和数字技术相结合,使用数字手段处理各种生产问题。

另外应重视培训评价与跟踪服务。培训需要拥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融为一体,实时反馈与评估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表现。使用实操、作业以及在线检测的方式评估学员对于数字技能的掌握与学习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结束培训以后追踪评估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成果,包括实际工作中的效果与应用能力。应使用多元评价主体模式。包括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的活动策划者、受培训学员,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根据需求提出培训方法、内容改进建议,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将结果用于改进培训课程。应保障农民在数字技能培训中掌握各种生产与经营所需技能和知识,当然考虑到技术在不断发展与更新,故有必要提供各种后续服务,确保农民能够随时更新技术与知识,提高经营生产水平。例如可以创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定期访问受培训农民,跟踪调查受培训农民的数字技能使用情况,主动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如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存在技能知识储备不足,及时为其安排相应课程,让农民能够随时更新知识储备,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在健全的后续跟踪服务的帮助中切实受益。

面对数字经济背景,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渐渐落入下风。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结合地方条件以及受培训者的经验与知识基础确立方法,采用科学的培训体系与方案,在针对性培训中使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各种数字化经营、生产技术,用系统化的培训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农业生产经营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数智化农民数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
2020用“数智化”掘金三万亿级零食市场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