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嵌入乡村基层治理

2024-06-24杨昌英

村委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本土化社工

杨昌英

党的二十大擎画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的宏伟蓝图,为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广袤的空间。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力量,社会工作在处理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规范群众诉求表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社会工作参与乡村基层治理本土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剖析,系统性梳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可行性和困境,积极探寻社会工作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纾解路径,以期更好地激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的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工作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重新恢复。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部署,明确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社会工作更是朝着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本土化方向迈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对社会工作更好、更深入地参与社会治理并发挥其独特作用提出了要求。数量更为庞大的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场域,开展常态化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可想而知,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着黏合剂作用。社会工作开展的社会性服务是与时俱进的,从发展早期的儿童领域、服务老人领域、社区服务等领域逐渐拓展到社会治理领域,这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在新时代具有新的使命和担当,也凸显出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文献梳理和分析

我国文化语境下,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一个综合建设的过程。因此,本土社会工作必须要符合中国实际,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多元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学者王思斌所言,专业社会工作在以往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制度—结构条件及文化特征,了解社会问题的解决逻辑,增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能力,并吸收本土社会服务的经验,进而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和过程。也有学者以社区工作本土化为例,认为其作为一种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一个重要的实务领域,必须以情境化、在地化的方式为具体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下的社区提供切实的服务,以推动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的福祉。还有学者强调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一定要认清自身文化,做到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厘清中西文化之异同,进而有效整合西方文化中可借鉴的部分,使之契合本土情境。众多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为,走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不能简单将欧美的社会工作模式复刻在我国的社会工作中,而是要综合考虑我国各要素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建构符合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土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在服务弱势群体、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旨在探讨社会工作在助推乡村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中的可行性及作用,以期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耦合社会治理的治理理念

社会工作所秉持的利他主义价值观是一套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问题的基本道德实践,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始终把尊重和平等作为专业前提,不断以专业力量帮助弱势群体恢复个人功能,从而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社会治理的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多方协同、多方联动等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会。因此,其蕴含的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正义的治理核心理念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目标具有高度耦合性。

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助推乡村社会治理的技术革新

社会工作中的诸多要素如社工、案主、问题、资源等这个过程包含一系列的行动过程,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系统性、持续性、科学性的实务过程模式,促使案主的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纾解。此外,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系统训练和相关职业培训持证上岗的人员,他们拥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助人理念和方法。社会工作发展三十多年来所形成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社工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洞察服务对象的问题和评估其需要,多方联动其所需资源,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策略,切实解决其存在的难题,达到个人恢复和预防的功能。整体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就要意识到创新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其中,科学性必须要摆在关键位置,而社会工作以成熟且专业的工作方法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创新性技术支持,就必然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国家政策支持,增添乡村基层治理活力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国内城市和农村社区分别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和5个社区社会组织。截至2018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工组织已达9 793家。社工组织是专业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主要依托,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公共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平台有效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在推动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社会进步方面效果显著。社会工作者依托社会组织回应不同群体利益诉求,预防并解决社会性问题,不断加强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力度,以提升基层居民参与和融入,从而调动居民的治理能动性和自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缺陷,为其现代化治理工作增添活力。

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本土化的困境

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力量,虽然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实践性经验不足,本土社会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较弱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时,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只能从事一些非专业、行政性的工作。由于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依赖政府资源和资金,在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上具有不确定性、不连续性等特点,因此,也很难在专业服务中拥有独立空间。

公众对专业社会工作缺乏认知度,影响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执行力度

基层工作主要需要依靠基层干部及相关基层工作人员来完成,即他们在行业内思想经验丰富,熟悉辖区内相关本土事务,群众基础深厚,专业社工与之相比工作经验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工参与乡村基层治理,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认知度一直不高,甚至一度把社工等同于志愿者,因此,当个人及家庭陷入困境时寻求政府部门以及社区”两委”的帮助已经成为常态,影响专业社工的执行力度,开展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时陷入窘境。

乡村社会工作保障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社会工作专业良性发展

在专业化促进职业化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项职业本身的职业定位不鲜明、设计也缺乏科学性,因此迟迟没有建构有效的职业保障体系,尤其在社会工作者考核激励机制以及人才管理方等方面最为体现。首先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农村社工薪酬待遇水平普遍低下,长期以往的低收入导致大量社工陷入职业倦怠从而离开岗位,致使农村吸纳不了人才也留不出人才。其次就人才管理方面,基层对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有关部门对于社会工作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导致社工在基层治理中角色模糊。再加上农村督导人才相较于城市督导人才匮乏,导致农村专业督导制度不完善,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工常常碰壁,未能及时与督导取经,影响专业服务和乡村基层治理成效。

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性时常遭受质疑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带来诸多挑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对专业社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经过专门教育培训和职业训练,综合运用多种方向的专业方法、技能结合农村本土问题特点展开服务。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社工行业门槛低,大部分基层社工都是门外汉,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即使具备实务性经验,但是理论知识相对匮乏。相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工具备的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但是缺乏乡村基层的实务经历,此种情形导致乡村社会工作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佳,因此,其专业性也常受到质疑。

专业社会工作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本土化的纾解路径

平衡与政府关系,达到“共赢”的治理效果

在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与基层部门进行平等对话,给予社会工作者更大的自主权和空间。通过与乡村基层部门进行对话,社工可以更好了解社区需求和问题,与基层部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有助于建立互信关系,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影响力。社会工作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专业独立性以区别于其他领域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此外,政府部门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如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与社会工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平衡与政府关系,使双方在平等交流的层面上达成“共赢”,共同助推基层治理的效力。

使用农村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知名度

社会工作在乡村基层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解决社会性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社工首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社区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发布最新的服务内容和活动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社区居民互动,增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其次,打造专业的社会工作品牌形象,包括设计专业的标志、宣传语和网站等,可以增强社会工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认可度。最后,社工也应该在乡村基层举办社区讲座、研讨会等,对公众讲解与“两委”工作的不同,凸显自己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也可以通过开展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多元化服务帮助乡村基层居民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赢得居民的信赖和好评,以此提高基层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完善乡村社会工作保障体系,助推社会工作专业良性发展

通过制定更全面、更具体的政策法规,明确基层治理各主体职责和权益,为乡村社会工作保障体系的发展提供法律保护。通过政府预算,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乡村社会工作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此外,针对农村人才严重流失问题,可以加大奖励力度,对表现优秀的乡村基层社会工作者给予诸如晋升机会、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等奖励,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应该考虑给予精神鼓励如公开表扬、提供向上培训机会等。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让社会工作者感到公平和正义,增强其工作动力和满意度,以推动乡村基层整体治理水平的提高,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培育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社工队伍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有助于建立更规范、科学的社会工作体系,使乡村基层治理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方面,可以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通识本土文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优秀专业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经验、有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加入乡村基层治理队伍。此外,可以从加强社会工作团队建设入手,通过团队内部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掌握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真真切切做到扎根乡村基层、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以此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本土化社工
青春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