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06-24马付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马付军

【摘要】应用问题导学法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助于维持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其在深入的分析、讨论与探究中掌握数学核心知识.文章主要探讨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首先分析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意义,其次探讨其实际应用情况,最后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指出教师可通过设计差异化问题、专业化问题、生活化问题提高问题导学质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问题讨论活动等方式,有效贯彻问题导学理念.期望这些建议能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应用策略

引 言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复杂多样,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才能深入掌握数学原理,并有效解决各类难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积极尝试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发现、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数学规律,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问题导学的应用策略,为优化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依赖“口述+板书”的教学方式.长期采用此方法容易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乏味,降低了教学环境的整体质量.比如,当教师长期只采用口述的方式教学时,数学教学课堂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而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会精心考虑问题导学的应用策略,将问题巧妙地融入新课导入、新知教学和迁移教学等各个环节中.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设计,还能改变教学方式,从而促使教师从“师本位”的教学观念转向“生本位”,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启发性、探究性、反思性等多种性质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接受”和“被动记忆”的学习困境,使他们能够主动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导权.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协作交流的良好教学环境.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活跃思维,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广泛联想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的学习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审视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数学眼光,并提升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而在新知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协作交流,通过设计数学实验方案、观察数学现象等方式,推导关键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数据观念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新课标强调初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新方法优化教学工作.问题导学,作为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旨在深化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截然不同.将问题导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程,是教师贯彻新课标精神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教师根据课程需求提出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有效推动了“注入式”课堂向“启发式”“互动式”课堂的转变,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师将问题导学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等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基于问题主动搜集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提出数学猜想,并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迁移运用策略,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究的学习习惯,为初中数学教学主体注入了新的精神风貌.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情况

(一)问题设计质量低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显得较为随意,这导致问题导学的导学和促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复制教科书中的数学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而另一些问题难度过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问题导学的应用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前没有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教科书,导致所设计的问题偏离了课程主题,难以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原理,进而影响了问题导学的应用效果.

(二)问题应用方法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应用问题导学时坚持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有些教师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上直接提出问题并随后展开解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提出了问题,但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导致问题导学仍带有“注入式”教学的色彩.另外,一些教师直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还有的教师采取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迅速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过于直接和简单,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数学联想和迁移思考的时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问题设计,提升问题导学质量

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学应用的关键起点,对于其应用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前,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以确保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应根据导学的需求,合理设计问题,为问题导学的有效应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1.设计差异化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设计差异化教学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问题探究,提升师生交互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答、前测等方式,精准判断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情况以及数学逻辑推理、抽象分析等能力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教师应设计难度和形式各异的问题,以促进各类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教学为例,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了基本几何体、点线面体关系及基本几何体展开图等课程的学习.尽管部分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性、展开图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但仍有少数学生难以根据几何体联想到其展开图,对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基于这样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一部分学生的几何知识基础扎实,空间观念良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这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在切水果时,如果切的方向和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切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进行迁移思考,帮助他们明确切面、截面等数学概念.而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探究性问题,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进行联想和实验,从而掌握基于实验总结数学原理的策略.

这样,教师在正式授课前会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进行合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学生设计难度、形式不一的问题,以此推动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设计专业化问题,引导学生专项提高

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学内容时,必须确保其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主题紧密一致.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初中数学教科书,明确每节课程的教学主题和重难点.随后,教师可以针对主题知识和重难点,设计包括数学观察、逻辑推理、抽象分析和数学运算等不同类别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数学探究的角度出发,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探究数学原理,从而实现专项能力的提升.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在梳理教科书内容后,发现本课是在“探索平行线的条件”之后,主要聚焦于三个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前一课的教学内容及本课的教学主题来设计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在上一课学习了哪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那么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分别具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同时串联新知,使学生在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推理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得到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专项能力的锻炼.

3.设计生活化问题,强化学生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往往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利用生活事例来设计导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生活现象,从而降低数学课程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数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关注与数学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事例,并基于这些具体事例设计生活化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探索数学原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可以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体验勾股定理的应用,并学会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现象设计如下生活化问题: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面上,梯子底端距墙面7米,这个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有多远?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多少米?当梯子的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的底端滑动的距离相等时,这时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有多高?

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竖梯子”现象为依托,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了假设问题.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题意绘制模型图(如图1所示),并联系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列式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将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

(二)创新应用方法,提高问题导学效果

采取恰当方法应用问题导学,可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具体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融合更多教学方法进行问题导学,由此激活学生探究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应用问题导学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问题导学的各个环节中.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围绕具体的导学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数学探究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语言,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数学探究体验,并使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情境中的数学原理.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简单图形旋转规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教学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的视频,并据此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这些游戏项目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要设计一个摩天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现象”,并对“旋转三要素”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导学中.接着,教师可以基于这一情境进一步延伸问题,如摩天轮旋转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有什么好的办法区分?怎样知道摩天轮旋转了多少度?如何结合“旋转的三要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摩天轮是怎样旋转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来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围绕这一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他们的自主发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能优化教学环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问题设计质量不高,以及问题应用方法较为单一,这导致问题导学法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反思当前的教学不足,积极优化问题设计,并不断创新教学问题的应用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内容,提高问题导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雪雁,侯燕.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6):51-53.

[2]李子奇.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反思[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12):3-5.

[3]章延军.问题导学法与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00.

[4]刘旭峰.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路径[J].家长,2022(35):19-21.

[5]任钧.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天津教育,2022(33):87-89.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