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24-06-24李利
李利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是促进教学进步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培养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如何将二者合并研究已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点.文章首先从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原则,随后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价值做出分析,最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教学创新六方面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确定教学评价指标内涵,望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GS[2023]GHBZ159)的阶段性成果.
引 言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具备的适应个体发展的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认知结构特征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而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反映教学质量的主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内容指标和内涵描述过于单一,未能契合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指示与要求,导致无法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使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影响教学质量.文章以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重构教学评价体系,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质量做出努力.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为了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具有科学性原则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教师要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并以一级指标为导向设计二级指标,细化二级指标的内涵,由此客观、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二)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对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调节作用,还能为优化教学提供方向和依据.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不仅回答了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这一问题,还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向,从传统的关注知识与技能教学向关注核心素养培养转变,由此体现出素质教育改革的育人转向,达到真正落实教育根本任务这一目标.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是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焦点,在此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以此为依据的教学评价模式打破了传统终结性评价的桎梏,响应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关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指示与要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规范和优化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潜在性行为,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发展性原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需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价值
(一)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教学评价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整体之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尤为重要.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变化、学习情况,更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评价对象的特殊性.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变化,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适当干预,以便设计出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各个层级的学生发展与提升.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全面发展,全面、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从目前有关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来看,教学评价未能契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也未能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了缓解此类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标,考虑教育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等方面优化改进.优化后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正确审视自身,有目的、有意识地调整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潜能,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助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以遵循教学规律为前提,特点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高效性.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机制,不仅具有诊断、反馈的功能,还有调节和指导的功能,对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评价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能够帮助师生调整或坚持教学现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向,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更加和谐地融入课堂活动.由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根据现实需求达成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一)指标构建
1.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与新课标的指示相契合.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细化.所以,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理解“三维目标”的核心内涵、指导价值,结合教学过程、教学任务,厘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全面地体现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一栏的教学评价指标中,可将贴合标准、目标明确、符合教学情、关注素养作为二级指标.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找准教学重难点,设计出细致、系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数学思维特征,在具备挑战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索获取知识经验.个体的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将新知与旧知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顺应和同化新知.因此,在“教学内容”一栏的评价指标中,可将突出重点、难度适中、知识建构作为二级指标.
3.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从教学方法角度做出具体指示,强调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除此之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支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呈现出信息化、多样化等特征,新课标也多次强调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和促进作用.基于此,在“教学方法”一栏的评价指标中,可将学生主导、方法多样作为二级指标.
4.教学技能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经验之塔”的理论,将个体学习经验划分为“做”“观察”“抽象”三种类型,其中“做”是底层经验,指通过实践接触获取的知识经验,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通过有效提问、眼神示意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观察”为中层经验,指的是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的知识经验,体现在教师作为教学辅助者通过演示教学活动起到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建构新知;“抽象”为高层经验,旨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获取知识.基于此,在“教学技能”一栏评价指标中,可将交流互动、演示操作、启发引导作为二级指标.
5.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学习水平方面体现,还要求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方面体现.具体而言,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学效果更加重视学生能否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符合个人认知水平的发展,由此要求首先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关键性能力.除此之外,立足于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是否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是否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组织、活动设计、情境创设等方面,也成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参考之一.因此,在“教学效果”一栏的教学评价指标中,可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素养达成作为二级指标.
6.教学创新
创新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形式的采用等,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革,采取概念形成的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模式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教学的创新性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参与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多采取激励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拘束于固定答案,通过质疑、反思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一栏,可将思路创新、活动创新、方法创新作为二级指标.
(二)指标内涵
综上,可初步建立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结 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关注的焦点和重点.教学评价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师研究和思考的重点.为了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正视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积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等维度重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倩.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1):73-74.
[2]甘代祥,吕瑜佩.“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诊断与改进:以“垂径定理”教学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5(10):111-116.
[3]王鹏程,吴靖.信息技术赋能初中数学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以精准化作业测评系统应用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