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4-06-24丁玉玲
丁玉玲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弊端凸显,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容易降低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全面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达到教与学的综合发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课堂导入、优化课堂模式、优化课堂作业、优化课堂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旨在帮助小学生厘清数学学习思路,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进而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高效性
目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想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长远性,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思想,打破固有教学模式,坚持创新原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学教学应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细化育人目标,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解放学生的手和脑,从课堂教学到作业设计,再到教学评价,都要做出调整和变革,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愿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他们认为制作课件或者微课费时费力,而且在操作的时候还可能出现问题,所以仍然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久而久之会束缚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停留在初级层面,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材的替代品,将纸质文字全面转换成电子图片,没有拓展和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学生配合程度不高
学生与教师的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上,教师掌握着主动权,如果要求学生完全听从安排和设计,就会导致学生厌学,学生将学习数学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另外,部分教师将大量的教学时间都放到讲授新课上,没有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时间,也使得学生较为被动,不敢主动提问和质疑,导致数学课堂死气沉沉.
(三)布置作业较为随意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很多数学教师布置作业时较为随意,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不利于整体发展.比如有的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将其作为数学作业,但是由于题目偏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失落感,对数学失去兴趣;有的教师设计的作业就是教材后面的习题,没有进行分层设计和拓展设计,使得学生对作业的重视不足,无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还有的教师布置完作业不进行验收和检查,导致学生误认为作业做不做都行,出现懈怠心理.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一)优化课堂导入,调动参与热情
1.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趣味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和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能够将其巧妙地用于课堂导入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数学的奥秘,教师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启学生的知识之门.比如在教授“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为学生讲述“小熊分蛋糕”的故事: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朋友,但它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准备的大蛋糕公平地分给大家.这时,聪明的小猴子提议把蛋糕切成相等的几块,这样大家就能得到同样大小的一份.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还体会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简便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大比拼”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小组算得快,有些小组算得慢?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引导学生反思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2.情境导入,贴近生活实际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导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教学素材.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窗户、黑板、桌子等,并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所对应的图形,总结图形特点.另外,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比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用视频的形式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时间观念.
3.设疑导入,深入拓展知识
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比如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班级某次考试的平均分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如果要组织一次野餐,如何平均分配食物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呢?”用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先问学生:“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数的加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对比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逐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课堂模式,构建知识体系
1.动手操作,加强知识迁移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合理引导学生.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拼图”活动,先让学生利用卡纸、剪刀等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拼图,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变化.教师还要善于就地取材,把学生身边的物品作为操作对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教学“测量”时,可以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尺子去测量身边的物品,亲身体验测量的方法与过程.与传统的直接灌输相比,这种学习方法更有趣,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小组合作,培养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或学习任务,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与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分享、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与步骤.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保障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科技引领,促进积极思考
数学是抽象的、深奥的,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呈现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建筑物、家具、交通工具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展示方式更为生动、直观,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人机对话中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构建智慧课堂,利用一些软件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拓宽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空间,通过思维的交锋与碰撞,让学生的思考更加多元化.
(三)优化课堂作业,巩固数学新知
1.分层作业,落实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设计分层化的课堂作业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在设计课堂作业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以便可以更准确地划分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对于同一知识点,基础层的作业可以设计为简单的计算题或填空题,提高层的作业可以设计成应用题或思考题,拓展层的作业可以是开放性问题或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上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教师还可以开设“作业超市”,将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作业整合在一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2.综合作业,发展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综合性作业,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让学生统计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用电量或者计算家庭购物的开支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爱动手的特点,为学生布置制作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实验、绘制数学图表等作业,让学生在动手中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型的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如调查社区居民的健身情况、设计校园垃圾桶的分布方案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利用综合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发明一种数学工具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交叉作业,推动全面发展
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交叉作业,从更多的角度入手,充分体现作业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再创造.比如教师可以寻找数学和语文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出示一些古诗词内容,让他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答,这样不仅使作业更加有趣,也能吸引学生持续探索.教师还可以寻找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些体育比赛的相关数据,让他们利用数学计算速度、时间、距离等.
(四)优化课堂评价,打造高效课堂
1.成果展示,实现资源整合
课堂评价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统筹兼顾,创新评价方式,引入前沿的评价理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可以设计成果展示环节,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鼓励学生将制作的数学手工、完成的数学任务、取得的数学成果等展示出来,一方面接受大家的评价,另一方面分享学习心得,使数学资源得到整合,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受益.通过成果展示,教师还可以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将其树立为榜样,倡导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坚定数学学习信心,勇于打破常规,为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而努力.
2.创新评价,邀请多元主体
针对课堂评价单一的现象,教师应积极应对,邀请多元主体参与,让数学课堂评价更有影响力.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听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做好记录,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其次,教师应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家长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让家长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家校配合下,让学生的数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最后,教师应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学有所成.
结 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数学教学获得了发展机遇.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把握实际学情,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推动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工具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全新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林夏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教育,2024(4):116-118.
[2]卢艺琴.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家长,2024(4):58-60.
[3]张晓荣.探讨“双减”政策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23(33):64-66.
[4]袁晓.“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J]小学生(下旬刊),2023(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