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内涵及提升分析
2024-06-23肖可星宋岩宋亮
肖可星 宋岩 宋亮
【摘 要】 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邯郸市为例,文章通过对该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的解决措施。在外在层面,建议完善师德机制、加强师德教育、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在内在层面,提倡教师加强自我教育。这些举措旨在切实加强邯郸市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教师素养
教师师德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教育正逐步转向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以德立人,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的融合。高职院校的教师扮演着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角色。作为教师行业中的新兴力量,高职教师的师德要求不仅包括普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还需考虑其高职教育特点所带来的特殊性要求。
对高职院校而言,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教师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历史性使命,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学生成长成才,关乎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前进方向。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现状及其问题,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职教师师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内涵解读
从理论上看,国内学者对教师师德的内涵有着大致相同但略有差异的理解。学者们普遍认为,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表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来调整与学生、其他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个人生活和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既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也是外在行为的规范准则。高职院校教师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他们个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是指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以及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情操和品格。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明确规定了教师在处理与国家、社会、家长、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8)中也明确规定,广大教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端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这为社会深入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师德的内涵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基本遵循。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及原因
为了全面了解邯郸市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状况,研究小组对该地区典型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涵盖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情感,以及职业行为等多个维度,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邯郸市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他们普遍意识到师德的重要性,能够较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人、自我以及工作。然而,也有部分教师的行为与新时代师德要求不相符,存在一些问题,如育人意识待提升、爱岗敬业精神需加强、团结协作意识待强化,以及功利主义倾向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一是教师个人思想认识不足,缺乏自律意识;二是高职院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重视不够,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
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现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
三、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本研究以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教师—学校”的内外支撑体系。旨在提高教师师德建设的实效性,通过内在教师的自律反省和外在的师德制度、师德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教师良好工作环境的营造,以及师德榜样的示范引领,形成突破师德问题的完整闭环。这一支撑体系旨在引导教师从思想上认同并切实用实际行动落实师德规范,培养出具备理想信念、扎实学识、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这也是新时代教师师德的新标准。
(一)学校重视教师师德建设,持续完善相关机制
高职院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为推进教师师德建设,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的师德制度体系。高职院校需要建设完善的师德机制,以适应其特色,并通过各项制度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和规范性,以保障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一方面,学校应提高对教师师德的重视,并加强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师德监督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学校可以将师德师风纳入年度考核中,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邯郸市高职院校已建立了师德考核办法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并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和座谈会,制订师德建设计划,将师德建设工作常态化、日常化推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细化师德建设制度,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全覆盖的制度体系。包括师德考核、课程思政实施、教师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规范、师德建设实施意见、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等,以强化师德建设的制度保障。通过外在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并通过持续完善和全面覆盖的制度来推动师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学校加强师德教育与培训,强化教师思想认识
加强师德教育与培训是高职院校进行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养成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学校通过开展系列师德教育讲座与相关培训,能够切实提升教师对师德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师风的认识,增强教师在师德规范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提升其思想境界与水平。
师德讲座与培训应充分考虑教师群体的内在需求,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师德现状,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进行针对性培训。例如,入职阶段的教师最需要接受师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在形式上,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师德案例与视频方式,以增强培训效果,避免传统讲座的枯燥性和形式主义,可以引导教师观看师德楷模的视频、现身说法给教师讲解现实案例等。
在师德内容上,系列讲座与培训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师德内容,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尝试从校企合作、岗位实践和产教融合等角度入手,以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在德与技能并重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职业精神,形成敬业乐群的师德认同。这样可以引导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立德修身、为人师表,实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目标。
(三)学校加大师德宣传力度,弘扬典型引领
激励、认可与肯定是推动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动力。为促进教师师德的自我提升,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进行榜样示范、典型宣传,引领风尚,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营造浓厚的师德建设宣传氛围,加快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内化的速度。
以邯郸市为例,许多高职院校每年都设有“师德标兵”“最喜欢的教师”“师德考核优秀”等荣誉称号,并通过学校师德表彰大会、学校官方公众号、校园官网、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与宣传,拓宽师德学习的空间,开放更多教师了解和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渠道。这样的做法引导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自身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极大地增进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对自身师德的肯定。据调查显示,62.5%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树立宣传表彰师德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教师调查结果的支持。同时,选择身边的榜样,能够激励广大教师向身边的优秀榜样教师学习,激发教师师德养成的自觉性,督促自己向榜样学习,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升华自身对职业道德的情感,坚定职业信仰。
(四)学校改善教师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与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为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精神上的滋养。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教师表示自身的工作任务繁重。近年来,随着邯郸市几所高职院校的新建立,也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这部分年轻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科研任务以及行政任务,过多的任务量使教师难以将时间分配在教学研究与学术上。教师本身的压力也导致难以在育人和研究上投入过多精力,出现了育人意识淡薄、学术研究不扎实、职业倦怠等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亟待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让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给予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学校需要疏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增进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通过文化的感染力提升教师师德养成的内在动力,切实为教师提供支持与激励。
(五)教师自身加强自律与学习,增进师德内生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教育。促进教师自我师德的养成,归根结底在于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律。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教育实践与反思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自律与学习是实践师德规范的前提条件。只有形成了师德自律意识的教师,才能自觉地认同与践行师德规范,积极促进自我专业发展。教师的自律需要在持续学习中逐步养成。
调查研究与访谈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由于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教科研之外的政策缺乏了解。在问卷中,有20%的教师表示不太了解《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政策规定内容。另外,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机会较为有限,难以把握岗位最新的职业精神与规范,这说明部分教师对师德热点与师德最新政策规范存在认知盲区。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注重提高自身师德素质和内在修养,以高度的自律和为人师表的榜样影响学生。在教师师德自律形成的过程中,儒家强调“反思”,即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过、自我修养。因此,教师师德自律的形成是教师持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内心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德他律的作用和影响是必要的,以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适应,并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最终走向自律,真正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进自身师德养成的内生动力。
四、结语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师德直接关系学生成长、国家和社会发展。在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制度,加强师德教育与培训、弘扬师德文化、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加强教师自身师德养成的自觉性,以全面提升邯郸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促进邯郸市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赛军. 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师德问题与对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 高慧斌.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以北京市为例[J]. 中国德育,2023(18):33-39.
[3] 王琪,张宝徽,孟燕.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23(37):27-30.
[4] 陈诗淼,方阿丹.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向度、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J].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3(0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