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现状研究

2024-06-23宋岩肖可星李志江

电脑迷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学前教育教师

宋岩 肖可星 李志江

【摘  要】 为了满足人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纷纷建立了幼师高专院校,以适应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些幼师高专学校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邯郸市某幼师高专为例,进行了访谈调研,发现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教师对“双师型”概念理解模糊,“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清晰,以及奖惩机制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措施:明确概念内涵,制订认定标准;实施奖惩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拓宽成长路径,提供成长机会;建立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途径。

【关键词】 幼师高专;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多项措施,旨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职教师资12条》,再次强调了培养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并计划在5—10年内建立一支德技双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举措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重要目标。

自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备受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义务教育、支持特殊教育”。为了满足人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纷纷建立了幼师高专院校。因此,思考如何体现幼师高专院校的发展特色,并展示其与其他师范类职业院校不同之处,尤其是其与幼教相关的特点,是幼师高专院校立足和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高我国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更多优秀的幼师,深入研究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概念

其一,“双师”概念起源。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该文件强调了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旨在改善职业院校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在这一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担任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又兼任企业教师的人员。

其二,“双师”内涵发展。部分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双证”,还需具备“双能力”,即“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备双重素质教师或双能力教师。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双师”强调的是双课堂、双竞赛、双评价、双激励。2004年,教育部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颁布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指出“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具备丰富且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双重素质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能够胜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传授实践经验。

其三,“双师”当下引申解读。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极大促进了“双师”教学在全国的普及应用。部分学者提出,“双师”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由线上教师和线下教师(双师)共同作为教学组织者协作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双师型”也指在线“双师”模式。

二、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一)部分教师对“双师型”概念理解相对模糊

通过对某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访谈,以期了解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概念的理解程度,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描述相对模糊、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一部分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职业素养,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符合职业要求,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相关技能证书;还有一部分教师从工作经历的角度进行界定,即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术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同时,了解“双师型”教师概念的途径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途径包括教师培训和教务处制度文件。

由此可见,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大致理解,但是又存在一些差异。教师的了解渠道相对狭窄,且对学校官方文件(如职称评定文件)并未提及,部分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理解相对模糊、不够深入。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清晰

结合调查可得,调查对象对自己作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表现评分均处于偏低水平。进一步深度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外部支持系统不足,学校对“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不够。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包括如下几类:参加培训、顶岗锻炼、技能大赛指导、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技能证书的考取等几类。结合调研了解到,目前调查学校已获取“双师型”教师身份的教师多以技能大赛指导和专业技能比赛证书为申请依据进行获取,而以顶岗锻炼和专业技能比赛为申请依据进行获取的比例最小。究其原因是顶岗锻炼需要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校外实践,这就对学校教务部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学校教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为教师搭建指导学生实习等工作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对如何从初级“双师型”教师成长为高级“双师型”教师的路径目前仍没有明确规划,表示需要学校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以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以提供一些规划思路。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看法不一,而且具体的课时要求或具体的标准要求不是很清晰。在自我评价方面又存在教龄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对自己“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不足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三)“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奖惩机制不明确

通过访谈了解到,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机很强,但也存在由于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或奖惩机制不明确,导致部分教师不愿过多投入时间与精力的问题。首先,绝大多数教师对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意愿很强烈。其中,部分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既应具备学识又应有指导学生实践的素养,这是教师身份的职业认同与提升的过程,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的内在动机很充足。其次,一部分教师认为成为“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建立过程,通过自身的专业成长,不仅能提升专业素养,还能实现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然而,调研发现学校奖惩制度不够明确,学校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制度导向,这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外部动机。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身份认同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学校在职称评定或奖惩机制方面并没有明确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规定,导致部分教师不愿积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

(一)规范概念内涵,制定认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最初指的是在职业院校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其中,理论知识的评定通常以是否取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或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为标准。然而,实践教学标准存在地区间的差异。目前最合理的做法是明确多种途径,拓宽教师实践技能的学习途径。例如,取得中级以上的职业技能证书、具有数年相关行业经验、参加技能大赛并获奖、参加省级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并通过考核、参与企业技术项目或课题研发等。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专业特色,设置适用于不同专业的认定标准,从而拓展教师成长的“双师型”路径。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如表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标准的性质,区分基础性要素和选择性要素;其次确定三级指标,明确各指标的素养要求;最后论证各指标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落实奖惩机制,激发教师动机

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称评定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塑造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通道,高校应完善与其相适应的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和专业成长评价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职称评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过程,因此在评定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时,应该避免设置过多限制,以免削弱教师的积极性。而绩效分配制度则是短期内可见的激励机制,例如将“双师型”教师的课时费作为绩效工资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拓宽成长路径,提供成长机会

高职学校的教师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一些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主要在幼儿园展开,但由于外部支持的不足,教师的成长机会相对有限。因此,幼师高专可以通过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提供一些带薪晋升的机会和专业能力培训的渠道,以促进教师实践技能的学习。

(四)建构培训体系,形成专业发展途径

首先,发挥职前培训的奠基作用,规范培训内容。针对当前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新入职“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的学科专业突出不足和职前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新入职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策略,优化新入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职业院校应科学调整师德师风培训、教育理论基础培训、专业理论培训和专业实操培训的比重,同时在培训形式上创新,摒弃过去纯理论培训的方式,引入实践下园的培训模式。

其次,健全职后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教育部和职业院校需要科学构建与学前教育新入职教师培训相配套的制度与管理办法,包括《学前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实践培训管理办法》和《学前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进修学习管理办法》等,以确保学前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制度可遵循、有目标可指导,充分发挥其潜能,促使其积极地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在内容规划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分析不同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需求,结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在职业发展上的需求差异,确定教师培训工作的任务与目标,明确培训内容及权重比例,规划中长期培训。同时,基于目标导向,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实现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陶英瑜,徐国超.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保障体系建设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5):285-286.

[2] 侯荣增.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立体化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22(06):76-79.

[3] 谭可. 高职院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2(02):66-68.

[4] 任静,李文艳,赵亚琼. 高职“双师型”教师服务行业产业能力提升路径方法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26-27+30.

猜你喜欢

双师型学前教育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