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21周广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有针对性责任划分的互助性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推动团队彼此间相互学习成长,还可以有利于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一起进步和发展。所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应该认真执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注意事项;实施;评价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教学方向的关键点是让学生产生计算机意识并拥有相关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在比较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训练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就需要制定更加多元化的实操方式,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推动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单调的讲解模式相比,合作学习可以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助式学习,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推动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变得更加活跃,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进行实操训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在团体内实现协同发展,一起完成学习目标或任务。通过评价促进发展,并实现期待的教学效果。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开展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非常喜欢,他们的学习就会非常主动,心情也会变好。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可以在团队中有自己的位置,体现出个人的价值,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二)构建愉快、自由的氛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让学生学会所有的知识内容和实操技能,而是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增强他们举一反三、持续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轻松地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小组自由确定需要完成的任务,自己划分责任,获取素材,一起研究任务或制作作品,构建一种团队合作,不同小组间竞赛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和网络获取素材,他们不仅掌握了学习能力,而且还拥有了团队精神。所以,借助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强化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团队合作、互助学习环境,指导学生一起成长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学生为实现团队的目标,团队成员之间共享自己获取的材料和结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处理问题,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努力提升,希望满足小组合作要求,从而增强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第一,应该合理分组。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科学分组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组学习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教师通常采用“前后桌”或“自由分组”模式,这种分组方式既无法兼顾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化特征,也无法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甚至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考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合理分组,从而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
第二,应该多层面地倡导合作的精神。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通常会出现一个学生占据核心位置,其他学生成为“旁观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的情况。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努力引导和促进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最后,应该充分考虑小组学习的集体与个体的差异性。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团队的讨论、分析和互助来进行集体学习的模式,它可以解决个人无法或短时间内难以处理的问题。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重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时关注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个性化方面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旨在体现团队智慧和个人优点有机融合,能够更全面地支持个人独特的见解。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
以往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认真听讲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要。因此,如果希望合作学习能够产生有效的价值,就必须放弃之前的教学方式,设计一套完整的符合学生使用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模式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努力融入学生学习氛围
尽管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他们互相学习,可是教师同样能够加入其中。不过,是通过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学生讨论过程中,指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推动师生沟通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教师需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方式
教师在开展分组合作教学之前,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整体能力,并且在划分小组时,应该参考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搭配分组,使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理想效果。
(三)教师认真制定课堂合作学习
教学的关键点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导入,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例如,在开展有关《图画》内容教学时,同样能够运用引入的模式开展,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展示一幅幅图画作品,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探讨作品的共同之处,而且针对这个特征进行电脑绘图,那么怎么样在电脑中进行绘画呢? 首先应该找到图画工具,然后让他们分小组探讨图画工具界面中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做阐述。通过这种循循善诱的模式指导学生,能够比较大范围内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成绩。
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关注课前合作预习,强化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能力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前准备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学习准备。因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知识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所以仅仅依靠学生在学习之前进行预习的方式是无法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的。为了加强学生学习前的预习工作,教师应该促进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一来,在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就能够与团队内的成员互动,确定合作学习方式,并参考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探究预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重点学习方向等。这有利于学生更明确、深刻地理解新内容,并激发出群体智慧和团队的力量,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来开展知识学习活动。
比如,在开展“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制定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预习导学案,其中涵盖了多种重要学习任务,让他们对形状补间动画的操作流程有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到在掌握这部分内容后,要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动画创作。在这种教案中,教师参照教学安排制定了学生应该一起讨论的话题,结合他们之前掌握的动画知识,让学生探究和分析预习导学案中呈现的动画知识以及对学生的启发。通过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画所体现出来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在创作动画时应该体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课前合作预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一节课堂中的知识内容和学习任务,还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任务,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教学场景,实施有效小组合作
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借助情景构建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明确地讲,教师还应该针对教材知识点确定构建情境的模式,比如,借助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积累。例如,通过关联知识内容的图画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情景。借助教学内容关联的表演情境,让他们在角色中知道如何实现对电脑的操作。通过各种场景的构建,能够非常好地契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内容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认真思考,并实现相应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开展“绘图工具的使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画圆形与正方形,这些都是学生以往已掌握的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构建学生已经具备的教学场景。然后,教师呈现自己绘制的图形,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升学生使用绘图工具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在绘图软件工具栏中找到线条工具,以掌握其使用技巧。并促进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究线条的各种类型,让他们自主学习,并运用线条工具绘制绿草地。借助之前老师具体展示的作品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类型的线条进行创作。在绘图软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绘图工具。一旦他们掌握了线条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探究绘图软件的其他工具。例如,在之前绘制的草地为背景之下,让他们在小组中绘制出自己想要的作品。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加强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团队合作能力。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强化合作意识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全面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以及这种学习模式、规范,掌握此类学习模式的过程,科学且有效地分配小组成员以及分工,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职责,努力提升学生形成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比如,在实践活动设计WORD报刊过程中,组长划分责任,一些组员承担设计版面的责任,一些组员收集图片,还有一些组员编辑文字,另外的一些组员承担校验工作等。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各司其职的价值,让他们清楚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需要完成的创作任务,不只是需要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且还需要随时听从组长安排,顾全团队整体的任务进度,或针对实际情况优化自己的工作过程,从而契合整个小组创作任务的实现。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做到及时引导与跟踪,以避免让这种学习方式流于表面,变得形式化,需要让他们在这一类型的学习方式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掌握和别人共同合作的学习模式,体会到和别人共同学习的快乐。学生唯有全面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意义,才可以真正地激发这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加轻松自在地实现学习任务,增加学习成果。
(四)要科学合理地评估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科学地对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评估,而且针对现实情况迅速地优化教学方案和目标。学生是这类学习活动是否可以有效实施的核心因素。所以,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情况,还有他们应该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第二,还应该注意到所有学生在加入教学活动后,对他们以后的成长路径会产生哪些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应该针对上述情况对教案做及时调整和优化。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对自己所学习知识点有一些了解,可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技能上存在差异,个人喜好也不一样。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化和现实情况做科学化的评价。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地进行评价。借助于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得知,很多学生都不排斥课前预习或者已学会了有关知识内容;在课下会关注老师发布的任务内容或教材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主动思考怎么样借助于多媒体做补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借助于互助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完成一件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时,教师不应仅从技术角度进行评价,还应充分了解学生在实操环节中的情况,以降低评价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从而降低学习动力的损失。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小组和个人的角度出发,与其他学生一起评价,并通过互相评价的模式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展示的方式,学生能够相互补充优势,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周广猛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孟子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9(22):282.
[2]何振泰.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5(04):67.
[3]丁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8):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