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阅读,推动初中生信息获取能力
2024-06-21朱刚
朱刚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愈加全面的发展要求,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业已成为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从教学实际来看,数学阅读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学生创建阅读的空间,还可以为学生审题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从数学阅读出发,围绕数学阅读的价值、数学阅读的设置、数学阅读的拓展做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数学阅读;初中生;信息获取能力
在当前,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与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对教材做二次开发,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组建相应的阅读环节.一般而言,数学阅读的研究应围绕方法展示、案例展示、要求提出、效果验证四方面展开.教师要特别关注阅读素材的选取,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发,从授课内容中找出适宜学生阅读的基本知识.
1 数学阅读的主要价值
数学阅读的主要价值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
(1)推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数学阅读的开展,让教师从教材入手整合课外阅读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课堂的丰富度,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2)发展信息获取的能力
数学阅读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学信息,对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渗透跨学科教学的设计
数学阅读的构建,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入手,选择拓展性资源融入教学中,形成更加丰富合理的数学教学过程.
(4)凸显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阅读的构建,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中的文化要素,降低数学教学的功利性.
2 数学阅读的设置方法
2.1 展示阅读方法,作出阅读示例
数学阅读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好阅读的基本展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阅读的方法,为数学阅读的实施奠定基础.一般而言,数学阅读的方法可以描述为整体阅读、寻找重点、切入重点、进行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相较于其他阅读,数学阅读更重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明确阅读中出现的数字、符号、公式的意义,实现阅读的通透理解与掌握.
在“平行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阅读材料“地球有多大”做阅读展示,使用范读的方式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找出文中涉及的主要信息.其中,教师应强调“重点批注,深度思考”这一阅读方式,如对于文中“地球有多大?这对于今天的人们已不再陌生: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 km,赤道周长约40 075 km,子午线周长约40 008 km……然而在古代,这可是个难题”.教师可以做出引导:“读到这一句话,同学们是不
是能产生联想呢?为什么古代缺乏测算地球的大小的方法,是什么支持现代人类可以较为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半径、周长呢?数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同学们知道现代是如何使用仪器来测算地球的大小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在数学阅读中形成阅读生长点的方式.
2.2 找准学科特点,精选阅读案例
为了实现阅读案例的精选,凸显数学阅读的价值,教师要摸清其与语文和英语阅读的现实差异,并进行针对性分析.一般而言,数学阅读的特点主要显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数学语言中符号、术语和定义较多.为了实现有效阅读,学生需要先理解这些特殊信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阅读.教师需要在数学阅读前做出规划,确保选取的阅读素材中包含的符号、术语和定义均可被学生所理解.
(2)数学阅读通常具有更高的难度,其包含一些推导、证明、计算等技术方法,学生需要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才可以较好地完成数学阅读.为此,在数学阅读前,教师要梳理素材中涉及的相关要素,确保学生有基本的掌握,以便进行有效阅读.
(3)数学阅读的素材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抽象,对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问题转化能力.为此,教师要合理地把控阅读素材,避免过于抽象的素材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4)数学阅读的内容相较其他学科的阅读更为严谨,其阅读的素材也往往涉及一些细节问题,学生需要紧抓细节做出思索.体现到素材选择上,教师要把握数学阅读的特点,合理选择素材,搭建数学阅读的架构.
为推动学生的有效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选择习题、应用题、概念论述等材料设计阅读.
阅读1 习题阅读(习题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阅读形式,其以习题为核心,以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发展为导向):
如图1,AB⊥AC,垂足为A,∠1=30°,∠B=60°.
(1)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根据题中的条件,能判断AB与CD平行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添加一个条件,使它们平行.
这一阅读选自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内容.在阅读中,教师应厘清阅读与解题的差异,让学生用“读题+审题”的方式梳理
整个题干的内容,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找出题中的信息,以实现有效解读.
2.3 提出合理要求,指引阅读过程
为推动学生的有效阅读,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出阅读要求,用要求来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般而言,阅读要求可以围绕有效性、梯度性、发展性三大原则来设计.
如,教师可以围绕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选择部分古数学习题做出展示,并根据实际的阅读文本给出阅读要求,引领学生的阅读.
阅读2 节选自《九章算术》勾股:
勾股:今有勾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答曰:五尺.
勾股:今有弦五尺,勾三尺,问为股几何?答曰:四尺.
勾股:今有股四尺,弦五尺,问为勾几何?答曰三尺.
勾股术曰: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又股自乘,以减弦自乘,其馀开方除之,即勾.又勾自乘,以减弦自乘,其馀开方除之,即股.
勾股: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三十步有木,出西门七百五十步见木.问邑方几何?答曰:一里.术曰:令两出门步数相乘,因而四之,为实.开方除之,即得邑方.
在完成上述数学文本的展示后,教师便可以围绕这些文本来设计阅读要求,用要求指引学生的阅读过程.
一般地,为凸显阅读要求的有效性,教师给出的要求须贴合实际,明确、可操作.反映到实际中,要求可以设计为“阅读上述关于勾股的描述,尝试运用自己掌握的勾股定理知识去理解其论述的内容”.
为凸显梯度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给出多层次的要求:(1)将上述的古数学题用现代语言表示出来;(2)尝试解答上述展示的一道数学题;(3)尝试将现代数学题用勾股定理中古数学题的形式描述出来.
为凸显发展性要求,教师可以围绕该阅读布置拓展阅读要求,将阅读要求设计为“利用课后时间搜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节选,尝试着寻找一些其中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就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探寻其起源”“与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数学名著节选,说一说你的看法”等.
2.4 设置有效提问,验证阅读效果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学生学情调研的可行路径.在数学阅读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有效提问的设计来构建阅读验证策略,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情境做出调研.为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情境,教师也需要从有效提问出发梳理提问的方式,确保提出的问题简洁高效.一般而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做出梳理,确定问题设计的方向,在提出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语言艺术,用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索.
阅读3 在“条形统计图”中,教师可以渗透阅读展示为学生布置绘图任务,以推动学生做出分析.
教师可以围绕表1形成阅读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张图表中展示了哪些信息?”“哪种食物的摄入量最大,哪种食物又最少呢?”“你可不可以根据表1绘制条形统计图呢?”“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借助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整理并汇总图表中的信息,并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给出评价或反馈,引导学生实现深度研究.
如此一来,借助问题的提出和引领,教师就可以推动学生对具体图表信息的获取,让学生练习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技能与方法,这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3 数学阅读的拓展应用
3.1 借助课外阅读,扩充知识储备
数学阅读除了能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外,将其渗透到课外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并了解一些额外的数学知识,扩充知识储备.
在阅读的初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趣味阅读类的内容,可以是数字找规律、数学小游戏、数学文献等.在推荐中,教师要为学生发送一些阅读微课或课件,在其中融入相应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数学阅读书籍,如《数与式的奇趣乐园》《微积分的奇幻旅程》《数学定理的奇妙世界》等.通过这些数学趣味读物的推荐,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待到数学阅读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召开数学阅读交流会,让学生通过讲数学故事的方法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推动所有学生阅读经验的提升.
3.2 设置史学阅读,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显现,其承载了数学的发展历程.将数学史作为数学阅读内容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文化[1].在史学阅读的渗透中,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额外的阅读篇目,也可以结合数学选修课本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其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了解数学家的生平履历,认识到一代代数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以激励其奋发向前.
为发展学生的史学阅读,教师可以寻找一些
融合历史与数学两大学科的数学史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其中,可以从数学名人出发,为学生展示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在数学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科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可以为学生展现一些数学知识的由来,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数学的璀璨成就.通过这样的引导、推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爱好,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动力.
总而言之,数学阅读的开展推动了数学教材资源的利用、开发,达成了课内外数学阅读资源的整合运用,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构建有效的数学阅读活动,教师应明确数学阅读的主要价值,再联系方法展示、案例展示、要求提出、效果验证四方面做出方法设计,最后再结合阅读的拓展运用与探析,构建数学阅读教学体系,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锡华.中学数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1(3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