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4-06-21黄丽娜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思维能力笔者

黄丽娜

在学科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紧扣时代脉搏,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围绕语文主题学习开展了语文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期三篇文章分别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情境化教学、学业水平测评的情境化角度进行阐述。

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笔者认为,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思维的形象性体现为语言的生动性,思维的条理性体现为语言的连贯性。笔者结合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高效的语言学习需要生动、形象的情境。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学生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基于此,笔者以创设学习情境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自主思维的习惯。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名侦探破案”情境:公园里白桦树上的一只灰雀失踪了,而公园里只有列宁和小男孩两个人,公园负责人请名侦探柯南前来破案,如果你是名侦探柯南,你会如何侦破此案呢?学生非常喜欢动画人物名侦探柯南,对自己化身为名侦探很感兴趣,纷纷阅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寻找破案线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驱动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意,了解案件信息。笔者先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再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该任务旨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二:寻找证据,了解案件真相。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笔者设计了“侦探合作,寻找线索”“侦探汇报,分享推理”两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嫌疑人”线索即关键语句,进而推理出小男孩就是“嫌疑人”。学生在分析推理中提高了思辨能力。

学习任务三:比较分析,体会不同的爱。找出“嫌疑人”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列宁的语言和小男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对比,推理出列宁的教育方式和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品德。学生明确:爱不是据为己有,而是尊重与呵护。

学生在侦破灰雀失踪案的过程中很容易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揣摩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并且在破案过程中明确了中心思想:在列宁的帮助下,小男孩承认了错误,表示以后一定要爱护小鸟,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个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在其中。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概括、分析、推理、比较等思维方式,促进了思维发展。

二、图表助力,外显思维

思维具有内隐性,在教学时,教师借助导图、表格等教学手段可使文本内容更加直观,能让学生的隐性思维外显化,让原本抽象的逻辑思维可视化。

教学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笔者将课后习题转化为表格和固定句式,让学生在完成表格任务和句式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1.根据表格提示,想想预测依据、预测内容是怎样得出来的。

2.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预测的过程。

读到     ,我想到了     ,所以我猜      。

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笔者抓住隐含重要逻辑训练点的课后题“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设计了思维导图。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出王戎话语中隐藏的信息“树在道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王戎的推理过程,推论得出“此必苦李”。

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内容绘制相应的图表或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便捷地显现出来,便于教师纠偏或强化某一思维方式。

三、训练得法,培养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程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利用各种教学契机,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追问式、类比式、举一反三式、发散式、巧用矛盾、形象延伸等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限于篇幅,笔者仅就巧用矛盾、形象延伸两种训练思维的方式举例说明。

1.巧用矛盾,培养思维

文本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往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处。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采用了倒叙写法,笔者教学时采用了“二步启思法”:第一步是“找故事、明内容”,即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从整体上理解文本内容;第二步是“找矛盾、理顺序”,即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看似矛盾的地方,通过分析这些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整篇文章来看,三个小故事似乎是顺叙,但笔者告诉学生“第一个故事是结果,第二、第三两个故事是原因”后,学生发现,故事顺序与记叙顺序是矛盾的,于是,学生重读课文,从第11自然段“周恩来出生于……十二岁那年……来到了东北”等句、第1自然段“新学年开始了……”和末段“所以……”等句中找到了依据,明确了“立志振兴中华”是事情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倒叙写法。这样教学,笔者利用文本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矛盾分析中发现并解决了问题,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2.形象延伸,提升思维

实施“思维可视化”的语文教学,要将语文教材作为教学蓝本,并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英雄之痛”,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找‘痛点→分享品读感悟‘痛→发挥想象理解‘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跳出文本内容,拓展文本内容,创造性地想象普罗米修斯的“痛”: 被宙斯锁在悬崖绝壁上的普罗米修斯在烈日暴晒下汗流浃背;在大雪纷飞中,被锁住的普罗米修斯身上落满了白雪,手脚被冻得僵硬无比;在狂风骤雨中,普罗米修斯摇摇晃晃,四肢被锁链锁住,他似乎听到了皮肉撕裂的声音……但普罗米修斯宁可忍受这些非人的折磨,也不向宙斯屈服。学生在多角度的想象中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甘愿忍受一切痛苦,他那永不屈服的精神也深植学生心中。这样教学,学生学会了透过事物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掌握了想象、综合、分析等逻辑思维策略,提升了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横荷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思维能力笔者
和普罗米修斯过一天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普罗米修斯》——探索之途,还是毁灭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解放普罗米修斯:为法哲学而奋斗(面对面法律教育)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