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问题

2024-06-21阚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策略目标

阚维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缓解应试竞争、营造教育新生态的关键举措。“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逻辑是学业评价前置,教师要通过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同时依据学业评价结果选择教学策略,最后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学业评价为核心的逆向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难点。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经历由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化的关键时期。从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做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要求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要走上更加公平、均等、包容、协同及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不断完善,细化了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实施”等,能够更好指导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深度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以及单元学历案等方面的探索,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案。评价方面,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启全面的教育评价改革,引领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到学校评价和政府教育绩效评价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很多学校尝试运用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评价方法。

由此可见,二十多年来,作为课堂三要素的教、学、评三个领域都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分项改进并不意味着合力最大。常见的不一致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由于教材版本和学生情况的差异,教师若将从网络获取的各种“即插即用”资源不经取舍、整合就搬上课堂,很容易导致教、学、评不一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挫伤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其次,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中,特别是公开课和展示课中所教内容丰富且扎实,但学生能掌握的内容有限。再次,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了重难点,学生在课下通过作业、练习巩固了重难点,但考试内容与所学内容不一致时,教师通常会认为是考试超出了“一致性”的范畴。最后,虽然教师进行了集体教研,即做到了课时一致和单元教学进度一致,但是对于不同学期、学段,可能出现培养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这会导致课时或单元教、学、评的不一致(褚宏启,《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活着”》,《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4期)。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评价与中考、高考的关系,与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与教育资源配置、财政投入、激励等深层次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正因如此,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从政策层面强调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同向同行”的必要性,在理论层面明确了新时代育人、育才的目标要求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由此可见,“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缓解应试竞争、营造教育新生态的关键举措,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性改革。

二、从应然的“教-学-评”一致性到实然的“教-学-评”一体化结构特征

尽管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有关“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探讨始终在进行,崔允漷、雷浩、周燕微、欧洋等学者已经对此形成共识,但在实践层面,对教、学、评如何一体化设计,鲜有深度阐释,许多研究缺失的恰恰是“教-学-评”一体化的结构。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关键词。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按照弹性化的要求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结构,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与生活世界丰富且复杂的关系,通过“五育”并举,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追问评价要求,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知识经由“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激活。

教师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首先要考虑怎么知道学生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体化”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如何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并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也就是教师要清楚“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其次,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课堂互评、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也就是教师要清楚“我们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最后,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多样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也就是教师要清楚“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学会了”“针对学会的学生如何拓展知识内容”“针对没有学会的学生如何弥补知识欠缺”。

这样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思路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基础。“一体化”的本质不是强化知识本位,更不是片面地将常模参照评价作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照物。“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保持学习评价、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一致;结果是希望学生最终达成学习成果;思路是跳出以往照搬教师参考用书罗列教学目标、忽视所教班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的陷阱,将教学的出发点置于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哪些不同理解,进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厘清教学的关注点——学生对所学内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最终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找出促使学会的学生提高、为没有学会的学生提供补救措施的具体方法。“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唤醒他们内心的成长需求,提升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逻辑是理清教学的出发点—明晰教学策略的选择点—找出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点;实施路径是找准教学起点—借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反思与改进教学(如图1)。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途径是逆向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是将学习评价前置。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逆向设计的起点,教师要先依据这个起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取舍、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并实施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最终形成教、学、评一致的闭环。以终点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的路径不同于以往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学习评价的常规路径。之所以采用“逆向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当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由于有三级教研体系的支持,我国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定的掌握,学校规范的教学管理也使得一线教师能够理解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但正是这一优势使得一些教师出于学校对教案的书写和检查要求,或者从教研检查要求考虑,往往照搬教师参考用书中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或采用网络上提供的相关教案,忽视了教学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所以“逆向设计”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功能。

具体来说,“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可以分三步。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是学习评价的起点。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将学习评价窄化为考试、测验,似乎测验成绩即是评价结果。斯蒂金斯(Richard Stiggins)在《学校领导人学习评估行动指南》(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 Action Guide for School Leaders)一书中指出:“学习评价不仅是一种学习测量的工具,更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项规划。合理地应用学习评价可以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帮助学生更自信和富有挑战性地学习。”从学习理论角度看,学习评价是通过收集有关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做出教学设计。这种学习评价应动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观察等方法不断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水平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语气、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必要的支持和反馈。优秀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依据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二步是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发展”的价值,教师才能在课前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讲授,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掌握所学内容,也可以选择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的机会。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照应与学习评价、课程标准一致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要采用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差异性选择,帮助每名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学生之间有着必然的学习差异,这要求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促使每名学生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加强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学生特点之间关系的理解,强化了教学策略选择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三步是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反思教学目标达成度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差异,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课堂学习过程中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项目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表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讨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这些学习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基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而非单一的考试和测验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是否达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标准要求?

由此可见,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中,“学业评价”是核心,只有跳出传统的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水平、以名次评价学生能力层次的评价方式,才能通过“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视角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既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也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最具有挑战性的地方。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策略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们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