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研让教科研健康、持续发展
2024-06-21吴锋姜楚华
吴锋 姜楚华
教科研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基础。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基于进一步提升市域教育科研水平、整体提高市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联合荆州市所辖县(市、区)教研室(教科院、教科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引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以教育科研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荆州市教科研提振行动。在全面实施教科研提振行动的实践中,市教科院集全市教研人的智慧,聚焦当前教科研前沿思想和热点,不断完善、优化各县(市、区)取得的教科研成果,经过多轮实验、反复论证,形成了独具荆州市教科研特色的“绿色教研”。
绿色,意味着自然、健康地生长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教研是我们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聚焦当前教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在凝聚全市教研人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本土教科研特色的教科研思想。它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这两大特点与绿色“自然、健康地生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寓意高度吻合。一言以蔽之,‘绿色教研就是尊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研究规律,可持续焕发教科研活力,可不断完善、优化、提升、创新既有教科研成果的教研思想。”谈起“绿色教研”,王佑军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探索教科研路径、改革教科研方式、创新教科研形式、打造教科研特色是市教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科研工作目标。“以教科研引领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教研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稍作停顿,王佑军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科研方向能够引领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样的教科研方式是科学的,能有效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提高教科研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市教科院紧紧抓住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这个“牛鼻子”,不断探索教科研新路子。从2019年王佑军担任院长开始,市教科院与各县(市、区)教研部门通力合作、紧密联动,先后探索、总结、提炼出不同的教科研思想,如旨在激发全市教育工作者投入教科研工作的“全员教研”,旨在驱动教研人员出新成果、好成果的“金色教研”,旨在促进荆州教研走向全省、全国的“精品教研”,等等。
“这些教科研思想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荆州市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也取得了在全省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科研成果,但我们在与江、浙、沪等地区的教科研发展水平相比时发现,我们的教科研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在教科研成果转化及服务教育教学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这就是我们继续探索教科研路径,不断优化教科研方式、创新教科研形式的动力,也是我们打造‘绿色教研的初衷。”谈到多年的探索历程,王佑军深有感触地说。
在王佑军的带领下,市教科院全体教研员与各县(市、区)的教研员对已经取得成效的教科研思想或模式进行了“会诊”。大家一致认为,前期探索的各种教科研思想或模式虽然有利于出新成果,但有各自难以克服的缺陷,如“金色教研”过于注重教科研理论,研、教结合度不高,行而不稳;“精品教研”注重教科研成果的物化,缺乏区域针对性,行而不远。归根到底,前期探索的各种教科研思想或模式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效能不足。基于教科研自然、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研”则紧扣教育教学实际,有效避免了其他教科研思想或模式的弊端。结合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全面实施教科研提振行动的实践,根据“优中选优、删繁就简”原则,市教科院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确定了旨在服务教育教学、助力教育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绿色教研”思想,并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探索中进行了验证。
教研旨归: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智慧支撑
“绿色教研”思想是方向,也是目标。如何让这种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呢?市教科院要求县(市、区)教研人员紧紧围绕“绿色”的“自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寓意,根据教情、学情和研情自主研究,不拘形式,可从宏观上的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理念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也可从中观上的学科教学模式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还可以从微观上的教案写作、导学案设计、教学感悟、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研究。这就给教科研参与者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也体现了“绿色教研”自然、健康发展的初衷,体现了市教科院对教研人员研究特长的尊重。
在“绿色教研”思想的指引下,荆州市各县(市、区)的教科研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县(市、区)从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基于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并取得了教科研物化成果。基于“绿色教研”思想、以“改课促课改”为目标、以“学习中心课堂建设”为核心打造的特色课堂就是荆州市特色教科研成果的一个缩影,如松滋市的“生本”课堂、石首市的“习本”课堂、沙市区的“四学”素养课堂、洪湖市的“四声”素养进阶课堂等。
松滋市的“生本”课堂模式基于学生健康成长规律,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核,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水平、预习程度和学生对新知的了解情况等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助力学生同化学习、建构学习、迁移学习、跨学科学习。市教科院在现场指导时发现这种课堂模式虽然强调了以生为本、学习中心教学思想,但教学素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紧密,缺乏思维培养策略,于是及时介入,引导参与研究的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统整,建立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依据,以学习为主线,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教学活动,如“抽象、具象两相宜”“举一反三看例题”“由此及彼促理解”“正反看待更全面”“辩证认知更严谨”“联系思维避片面”等,让学生在享受课堂学习乐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这种课堂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借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为让教科研活动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可持续地开展,源源不断地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智慧支撑,市教科院不仅从市级层面设计了全市教科研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还为各县(市、区)教科研实践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实施策略。在教研主题的前期调研、教研主题的确定、教研流程的拟定、教研范围的规划、教研人员的调配、教研过程的指导、教研环节的优化、教研成果的推广等方面,市教科院均以文字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比赛活动,市教科院全体教研员全程参与并指导。
参与采访的石首市教研室副主任秦琴对市教科院的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绿色教研的核心是自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教科研可持续发展方面,市教科院下了很大的气力,给了我们全面而科学的指导。作为县级教研部门,我们的教科研视野还不够开阔,理论水平还有待提升,市教科院的科学指导与深度参与不仅帮助我们提高了认识,还将我们的教研成果——‘习本课堂推广到全市。这更增添了全市教研人员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信心,也在客观上证明了‘绿色教研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让“绿色教研”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绿色寓意自然、健康地生长,但自然、健康地生长离不开呵护、关爱与扶持。为让“绿色教研”思想落地生根,市教科院要求各县(市、区)教研部门定期到各学校进行“绿色视导”,以视导促转变,以视导促改进,以视导促成果转化,为教科研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视导前一周,市教科院和县(市、区)教研部门根据教科研工作实际共同确定3所被视导学校。正式视导前,视导组在被视导学校投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提前了解县(市、区)和学校的教学现状,分别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前者主要从教学、教研方面展开交流,后者主要从课堂学习方面展开交流。在此基础上,视导组以问题为导向,对被视导学校进行教科研工作诊断和“靶向治疗”:除了常规的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课堂观摩等视导方式,视导组还要在被视导学校听三节随堂课,其中一节由学校按课表安排,另外两节由视导组成员随机推门听课;听课结束,视导组组织听评课活动,由授课教师主讲授课得失,视导组则从该校承担的“绿色教研”子课题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角度予以点评;视导结束,视导组以简报的形式将视导情况报送至市教育局,同时反馈给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和被视导学校。
“这样的视导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特别是随堂听课,不但避免了表演式授课,不像以前那样,上完‘表演课,重新上‘本色课,减轻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督促一线教师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节课。从‘绿色教研思想的角度看,这种视导尊重了教育教学规律,是自然、健康、无污染的视导。”时任沙市中学校长熊礼才如是评价“绿色视导”。
除了定期开展“绿色视导”工作,市教科院要求市教研员与各县(市、区)教研员下沉课堂,蹲点驻校,指导、帮助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此保证教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具体的保障措施主要有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同台竞技、共上一节同课异构课,教研员线上送教、线下订单式送研,教研员下沉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蹲点指导,基于原创测评题举办教研员说题大赛等。得益于订单式送教、送研模式,公安县黄山头初级中学和梅园中学两所乡村薄弱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教研成果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成果。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志红与时任市教育局局长陶润华为此专门到黄山头初级中学进行了工作调研。
采访即将结束,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焦鹏程播放了两段市教科院教研员在所下沉的农村学校与教师同台赛课的视频。前者是焦鹏程与青年教师谭晓静同台上课,分别讲授《刷子李》的视频。谭晓静的课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采取了自主研读、个性解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全依靠学生落实教学目标;焦鹏程的课体现了学习中心教学思想,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互学与全班共学的方式,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后者是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陶伟与公安县章庄铺中学张静老师分别讲授《美国内战》的视频。陶伟的课灵动、新颖,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张静的课规范、自然,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这样的同台赛课和同课异构研讨是教研员积极主动助推‘绿色教研落实的缩影。在市教科院,包括我自己,没有‘只说不练的把式,更没有“能说不能做的口头理论家”。如果将‘绿色视导看作‘绿色教研行稳致远的一翼,那么,亲力亲为就是‘绿色教研越走越远、越走越稳的另一只翅膀。”观看视频后,王佑军欣慰地说。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