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科创力量,服务“三农”事业

2024-06-20陈锦绣付浩然曹梦圆段红霞

村委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农浙江

陈锦绣 付浩然 曹梦圆 段红霞

摘要:从2009年成立至今,全国科技小院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发展,规模日益壮大,质量也不断提高。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显著的实践成效使得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也成为中国农技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以及科普服务的主阵地。文章以浙江省为例,探讨科技小院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及建设情况,以期为科技小院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事业服务。

关键词:科技小院;农业农村;浙江;建设经验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10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733 文章标识码:A

科技小院(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ckyard)最早于2009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办成立,是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为目标,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为特色,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为手段,以攻克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难题为抓手的科技服务平台。它们在引导农民高效生产、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创新组织模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1]。

1 浙江省科技小院概述

浙江省科技小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2020年8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浙江省首家科技小院——浙江省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成立;2020年12月,平阳大黄鱼科技小院、象山虾蟹科技小院、长兴羊产业科技小院、衢州白及科技小院等科技小院挂牌成立;同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科技惠农富民的实施意见》,将科技小院作为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2022年底,浙江省组织新一轮的科技小院申报工作,至2023年4月,浙江省新成立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达54家。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9家由中国农技协挂牌的科技小院,分布于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丽水、衢州共10个市,覆盖了谷物、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花卉、生猪、奶牛、羊业、水产、家禽等主要农业产业体系,由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参与建设,累计已入驻研究生304名。不论从成立的小院数目、科研人才入驻人数还是辐射地市面积、农业产业覆盖范围来看,浙江省科技小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 浙江省科技小院发展优势

2.1农业产业夯实浙江科技小院基础

浙江省农业起步早,发展历史悠久。如今,依托本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惠民政策,浙江省已经形成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农业产业门类齐全、农业发展高质高效、特色区域性产业优势明显、现代化农业发展高质高效。浙江省的主要农产品,如粮油、畜禽、渔业、蔬菜等供应充足,品种多样;优势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果品、食用菌、花卉等发展态势良好,市场潜力较大。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广泛开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率相对较高,这也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导向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浙江省依据各地特色产业建设的科技小院有了产学研进一步紧密结合、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

2.2科技创新赋能浙江省科技小院发展

2003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省不断创新实践、改革深化,从100个乡镇试点走向省域全覆盖,从个人科技特派员走向团队、法人科技特派员,从服务农业延伸至二三产业。浙江省的科技特派员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新时期也有了新特色、新模式。在浙江省全力以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省域现代化先行”这“两个先行”,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小院以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的面貌出现,成为浙江省“科技强农”的重要抓手,吸引更多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青年农创客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浙江省对于“科技兴农”一以贯之的积极态度极大助力了科技小院建设,从“科技特派员”到“科技小院”,科技创新赋能浙江省科技小院发展。

2.3民营经济助力浙江科技小院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浙江省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力推进经济运行快速健康发展。浙江省的科技小院牵头企业多是民营性质,大多数是由一些“土专家”创办的,这些“土专家”从基层做起,从农民做起,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在长期市场经营实操中把握方向。他们传承浙江精神,以“吃苦耐劳”“敢闯敢做”“义利兼容”的品质创新创业、积累财富、创造辉煌。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和90%以上的就业岗位[3]。浙江省政府秉承“亲商安商富商”传统,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茁壮生长”的良好生态[4]。科技小院的设立旨在解决科研与农业产业脱节问题,其设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通力合作。而浙江省优良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和便利的便民服务为科技小院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浙江精神凝聚时代力量,以政企合作创造时代辉煌,在优良的发展环境中,浙江省科技小院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3 浙江省科技小院建设经验

3.1多元的农业科技服务破解农村老龄化难题

近年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形势严峻。与年轻人相比,年龄大的农民通常受教育水平偏低,对于新兴科研成果的接受和掌握程度较低,难以采用科学的管理知识与先进技术来经营农业。科技小院通过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培养模式,探寻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新路子[5]。在浙江省,科技小院的师生针对农业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小院和科研院所平台寻求解决办法,开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之后,小院联合当地政府广泛开展“田间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知识科普”等针对当地农民需求、通俗易懂的农业教育培训。同时,小院师生还会自发地深入农村进一步入户调查,挨家挨户了解农业生产难处,亲自示范、教学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能聚合多元主体,整合多方资源,以“城乡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贯、青老融汇、老老融洽”激活“银发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老有所为,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3.2明确的建设流程促进小院可持续运营

从科技小院申请成立角度来看,每一家科技小院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需经过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农业农村行政部门及科协的联合推荐,专家咨询等一套严格审批流程才能得以通过成立;从科技小院信息交流角度来看,借助中国农技协的网上平台,浙江省各科技小院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方面颇有成效,通过底层数据的标准化设计、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为浙江省科技小院标准化模式探索提供数据支持;从科技小院运营管理角度来看,浙江省在集成性的政策支持和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基础上出台科技小院激励机制意见,完善小院建设、管理的系统化评价标准,包括小院硬件设施条件、人员配备、奖惩措施、定期检查考核等。浙江省科技小院的标准化管理,能够使科技小院的目标可考核、过程可监督、改进有依据,为科技小院的后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3.3完善的保障机制充实小院科技人才

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传统农民将逐渐向新型职业农民过渡。未来,农民不再是一个被动烙上的身份,而是一份自主选择的,极具价值感和幸福感的职业。在转型过程中,浙江省在农业科学知识全面普及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上不断发力,为科技小院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小院活力。不仅如此,浙江省科技小院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学生宿舍、办公场所、职工食堂等基础设施几乎成了每一个小院的标配,入驻小院的师生因而能获得便利的科研、学习和生活条件。例如,浙江萧山蔬菜科技小院选址于地铁7号线旁边,为学生的通勤提供便利。小院配套播种流水线、种子催芽室、温湿度调节系统、堆肥设备系统、环境调控等设备,已建成标准化育苗大棚2万平方米,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充足条件。

3.4多学科交叉发展,科创平台联合发力

农业中的发展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学科交叉,而农业产业中的综合性建设需求依靠单一研究方向是很难得到全面解决的。浙江省科技小院充分认识到了农业专业领域交叉融合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小院与其他科创平台的综合性资源,实现多学科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在面对农业实际生产难题时,能够汇集多方思路,真正破解产业难题。例如,在浙江省余杭蜜梨科技小院,针对鸬鸟蜜梨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入驻研究生开展了广泛的梨园土壤、水肥等资源调查,结合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等多学科知识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出富锌、富硒梨等新品种,不仅促使当地蜜梨产业增收1 300多万元,还有效实现了梨园的可持续种植。

3.5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未来农业发展

浙江省科技小院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配套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是未来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新趋势。小院致力于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能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延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产业链,更能向乡村振兴迈出坚实的一步[6]。例如,在浙江省萧山芦笋科技小院,针对芦笋种子依赖进口、自主选育优势芦笋新品种匮乏等问题,小院师生积极开展芦笋新品种选育、芦笋全雄育种技术研究、芦笋优势亲本组培扩繁技术研究以及芦笋营养物质分析研究,研发出了高产、高附加值的“佳芦1号”芦笋新品种,在全国推广20km2以上,促使国内芦笋产业迈上新台阶。

4 浙江省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意见

4.1深度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进一步强化科技小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功能,探索科技小院农技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配套、进村落户。发挥当地村民委员会的协调统筹作用,联系当地农业生产能力较强、信誉良好的地方农户与科技小院对接,配合小院在当地设立技术示范基地和进行定期的农业技术科普宣传。对于表现优秀的农户可以进行一定的评奖评优和资金鼓励。对于科技小院和农户联合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可通过与实体商超订单式对接、电商直播带货网上销售等方式进行推广,提高知名度,打造品牌优势。

4.2政企合作加速小院建设

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并行,政企合作助力科技小院建设。借助浙江省政府的统筹协调优势,进一步强化科技小院引导和培育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功能,深化人才引入政策改革,吸引汇聚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农创客扎根农业农村一线,鼓励他们将“互联网+”等新思维全方位融入农业生产、农村经营中,将新理念、新方式全面运用到农业领域。应当充分发挥浙江省农创客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作用,持续壮大农科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确保“科技兴农”后继有人。

4.3互联互通深化信息资源共享

进一步强化科技小院所具有的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依托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农科院、省植保站等平台,发挥科技小院在生物育种技术、高效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健康技术、现代装备与数字农业技术、农业生物制造技术攻关上的独特作用。同时,科技小院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进一步完善全省科技小院信息交互平台,在提供农业生产疑难问题网上咨询服务的同时,鼓励不同科技小院自发性地相互学习,实现深层次的共建共享。科技小院还可以扩大建设规模,邀请多支专家技术团队、研究队伍及多方科研平台入驻,针对当地实际问题从多学科交融的角度提出解决意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4.4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社会影响力

浙江省科技小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打响小院品牌,加强社会层面的新农业宣传工作,积极组织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农业科普活动,让人们了解农业、欣赏农业、支持农业,培养社会大众的知农爱农情怀;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可按照“新农科”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的人才助力;涉农企业也可积极与政府、科技小院进一步合作,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小院自身、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合力助推下,浙江省科技小院将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

5 结束语

浙江省集聚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优势、开放包容的民营经济氛围以及科技创新带来的强大转型升级活力,持续发力,大步前行,在实现本省科技小院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科技小院模式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未来,浙江省科技小院的建设机制将不断创新,进一步适应浙江省农业农村“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需求,真正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服务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李乾,张福锁,焦小强,等.科技小院创新发展:现实需要、功能定位与运行保障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44(01):1-9.

[2]张巧琴.20年持续守正创新,永葆科技特派员制度生命力[J].今日科技,2023(08):14-15.

[3]张青青.传承浙江精神,焕发浙商新生[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07-108.

[4]卢昌彩.浙江打造全球一流营商环境研究[J].决策咨询,2018(03):30-35.

[5]姜沛民.探索创新“科技小院”模式 促进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J],北京教育(高教),2021(12):14-16.

[6]张福锁.科技小院:知农爱农和强农兴农人才培养的先行者[J],科技导报,2020,38(19),11-15.

猜你喜欢

三农浙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五个坚持”做好“三农”工作
Mother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